
本報赴加拿大特派記者 汪大昭
四年一度的冬季奧運會1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開幕。從申辦到以東道主身份籌備各項事務,溫哥華費了很大勁。再看世界關注程度和參賽態度,冬季項目的競技賽事和大眾健身都不是全球性的,更像是一項區域性體育活動,連夏季奧運會金牌總數第一的中國也用了20多年時間,才在冬奧會上取得金牌零的突破。既然如此,冬奧會能有現在這樣的規模和影響,已經相當不錯了。
冬奧會是冬季運動的最高檔次競爭,由于沒有至高無上的世界杯賽等賽事,冰雪項目的榮譽相對集中在冬奧會上。連日來,各路好手都在加緊賽前的最后準備。上屆冬奧會上,德國、美國、奧地利、俄羅斯是金牌總數前四名,算得上第一集團。第二集團有金牌數前十名的其他國家———加拿大、瑞典、韓國、瑞士、意大利。第三集團有法國、荷蘭、愛沙尼亞、挪威和中國。其中,中韓兩國情況比較特殊,主要通過技術性很強的短道速滑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項目積累獎牌,而在傳統的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冬季兩項、雪橇等項目上,不是基本沒有競爭實力,就是根本沒有條件開展。4年前,韓國在都靈冬奧會上的6枚金牌全部來自短道速滑,成了單打一的另類。
真正做到冬夏兩季奧運協調發展、并駕齊驅的,只有美國、德國和俄羅斯。即使德國在夏季奧運會上早已被擠出三強,但其實力也比中國冬季項目的水平高得多,至少穩居夏季奧運會第二集團前列。而奧地利、挪威等國純粹占有天時地利之便,在冬奧會上有自己的看家強項,他們的優秀選手來到溫哥華后,聽不見對比賽場地條件評頭品足,靠的就是實力。盡管他們在夏季奧運會上的成績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國民深愛冰雪運動,甚至有將滑冰技術加以藝術化的經典影片《冰上的夢》,完全成為一種冰雪文化。600萬人口的奧地利,有200萬人滑雪,雪上飛何其多!說不定,本屆冬奧會將是一屆強者更強的盛會。
上述情況的形成有很大的自然地理因素,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甚至將來能不能滑冰滑雪協調發展,都不好說。中國國內開展滑雪訓練的條件很不理想,東北的林海雪原氣溫太低,北風呼嘯,如果派選手長期在國外訓練,一個人一天就要花費幾百元,一個雪季下來,沒有十萬八萬的盤纏,連生活費都拿不下來。本次參加冬奧會的冬季兩項隊伍,只有一名男選手,就是因為競爭力不足。雖然隊伍大多集結在歐洲和北美訓練熱身,但很少參加實戰鍛煉,能力進步不大。來到溫哥華惠斯勒賽場,看到當地雪場工作人員掌握很好的滑雪技術,放坡的速度和能力比中國國家隊選手都不差。在“根本干不過人家”的現實面前,真正是參與比取勝更重要。
盡管歐美媒體大膽預測中國可獲6至7金,但在爭金點不多的情況下,中國滑冰選手必須承擔更多任務,也要承受更大壓力。數來數去,整個代表團只有王濛、申雪/趙宏博、李妮娜、韓曉鵬、王北星等幾個星級人物以及他們各自項目中的一些隊友尚可一拼。團部官員對選手們的狀態還算滿意,期待他們有所作為,最好能擴大前兩屆冬奧會各得兩金的戰果,逐步確立自己的優勢項目。但是,一位隨隊工作人員表示,國內有些教練員長期從事冰雪訓練,尤其是滑雪項目的教練,連出國見見世面的機會都十分難得,閉門造車,很難教出來優秀運動員。中國代表團中有7位外籍教練,5位是教滑冰的,而第一集團各國和第二集團多數國家都是以滑雪為主,起碼不因滑雪拖后腿。這才是冰雪運動格局的根基。加拿大代表團放出話來,要借做東之利奪取更多獎牌,這應該不是吹牛。▲
環球時報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