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榮
加強校企聯合辦學,探索人才訂單培養新模式
□陳天榮
高等職業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職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企業的幫助與支持,高等職業院校如何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與廣大的企業建立人才訂單培養模式,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使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及企業都從中受益,成為了新時代下職業教育的新課題。
聯合辦學;人才訂單;意義;必要性;步驟
高職院校如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如何跟上企業對職業人才需求的步伐?如何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只有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辦學才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方式,而簽訂人才訂單又是校企合作辦學的具體方式,人才訂單不僅僅是“訂人員、訂數量”的“就業訂單”,更重要的是“訂知識、訂技能”的人才訂單。只有加強校企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才能全面落實學生的實習、就業單位,才能確定高職院校為企業培養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方向,才能為現代企業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高素質職業人才。
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等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根據地,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具體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掌握真正的崗位技能,就離不開校內外實訓基地及實訓項目的支持,離不開企業的支持與幫助,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具體實施形式,對于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及為企業培養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職業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和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能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度結合,將崗位技能與專業實訓相結合。
(二)它解決了學生實訓難以落實的困難,將學校與企業的淺層次合作進行深化提高,將學生作為企業準員工進行培養,可以大幅度縮小學校教育與企業實際崗位要求的距離,使畢業生真正成為企業所急需的專業職業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企業設備資源的優勢,彌補學校實訓設備的不足。
(四)有利于企業文化在員工中的深入,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量身定做專業人才。
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辦學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改革的有效方法。所謂人才訂單培養,就是企業根據自身崗位技能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在與學校簽定人才培養協議后,由校企雙方共同組建訂單班,企業參與訂單班學生的選撥、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定企業課程,并參與具體的教學過程。[1]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將高等職業教育稱為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實行校企聯合辦學也是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高等職業教育只有通過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專業技能教育,才能達到真正滿足現代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要,促進學生就業率的提高,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合作辦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及時地將院校最新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生產之中,促進企業經濟發展,還會為企業生產輸送大量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同時使學校職業人才培養更加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應該注重學生崗位能力的提高和創作能力的培養,掌握相關的技術,圍繞著“服務于地方產業,做出區域特色,拓展本專業在本地域的影響力”這樣一種辦學思想,才能最終實現引領當地經濟產業的發展。[2]而這就迫切需要通過學校和企業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人才的培養。深化與企業聯合辦學,改革人才培養的模式,以提高職業人才的培養的質量。
1.企業參與職業課程的設置,可以使職業課程安排更具系統性、更具科學性,更能適應企業對職業人才的崗位技能需求,可以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
2.將企業文化納入到職業課程教育,可以加快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
3.根據企業人才的需求,在職業課程設置上要堅持技能和藝術并重的方針,既要安排美術基本功、專業技能課,同時依據地方文化特色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課程。
1.院校在實訓配備上的投入是有限的,往往只能建設一些基礎性認知實訓設備,由于經費及使用率的原因,不可能購置一些高、尖端的設備,這些設備只有專業的公司才有可能配備,所以與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合作辦學,可以確保學生掌握前沿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集中性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實訓(產學結合)——讓學生掌握企業產品的生產流程。因為學生在學校期間只能從理論和書本上、教師那里了解操作的過程,在具體細節上仍然是不甚明了的,因此到公司實訓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的講解與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只有把教學中心放在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上,才能真正體現職業教育能力本位培養的性質。通過從企業引進實際生產項目,在課堂的教學中實行案例教學,通過知識點的講解,項目開發流程的分解,讓學生跟隨產品的生產流程完成各自的任務,最終按項目產品的合格標準對學生進行教學上的課程考核。此外,為了讓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市場的情況,必要時可以要讓學生根據某些項目做相應的市場調查了解前期策劃、市場運作等方面的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課程沒有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仍然沿襲傳統教學模式。比如設計專業中的基礎繪畫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單純的臨摹與描繪,而不重視物體結構的分析,在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缺乏創造能力,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設計教育不是純繪畫的教育,純繪畫的教育是非常講究個性化,而設計專業的教育是把個性融入到市場化的共性中去,為大眾所接受。學校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力,比如在動畫專業教育中,在繪畫人物時就要讓學生學會賦予模特一定的人物性格,并且能讓看的人讀懂,要為人物去設計各種不同的動作,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感受人物。要培養學生仔細刻畫人物、研究人物表演的內在規律和掌握構思場景的能力。
目前有很多的學校讓本校的教師擔任學生的導師,不可否認,有些教師就其個人的藝術造詣是很高的,但是他們往往把學生的創作更多地引向個性化、另類化的道路,脫離了市場化所需要的共性需求,導致學生畢業以后創作出來的作品遠離市場,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出現了偏差,而使學生失去了發展的機會。[4]企業的專家處于專業領域的最前沿,采取導師工作室制度,將企業的專家聘請擔任導師,指導學生創作及生產實訓。這樣可以使專業教育更具商業性和實用性,專業技能更符合企業要求,這樣培養出來的職業人才更容易被市場所接受。
在職業課程考核中應將實際學習成果作為考核重點,但是也不能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要求所有的科目均需提供平時作業,加大平時作業占學生考試成績的比重。[3]學校與企業共同對學生的培養過程進行質量監控,企業參與學生學習成果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考核,可以使考核結果具有權威性,同時也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只有走校企深度合作,人才訂單式培養的辦學之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夠將高等職業院校從學科體系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分離出來,形成有針對性、有鮮明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全面提高職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在校企雙方相互信任基礎上簽訂人才訂單協議是校企聯合辦學的基礎。簽訂人才訂單既可以深化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與方法創新,達到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宗旨,也可以解決職業人才供需的矛盾,實現院校招生與就業的良性循環。學校應廣泛進行人才需求調查,積極與地方企業接觸,了解人才培養及需求標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合作辦學的基本意向。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實訓、就業的落實,學校與企業雙方應該簽訂人才培養訂單,在人才訂單中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及合作雙方的權利及義務作出明確的規定,以保證人才訂單培養得已順利進行。
(二)為了切實保證人才訂單培養的質量,就要選撥好生源。人才訂單培養就要成立訂單班,訂單班的學生面向全系學生選撥、組建。學院首先向學生介紹合作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訂單班的培養目標、選撥條件,然后由學院和用人單位共同組成選撥小組,對自愿報名者進行文化知識測試、面試和體檢,學生被正式錄取后,學院打破學生入學時的專業限制,在相關教學系(部)和專業組建訂單班,使符合企業人才要求的學生進入訂單班學習。
(三)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開發。課程體系改革與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訂單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關系到學生職業崗位技能的構成。因此,做好“訂單班”的課程設置是校企雙方都要重視的環節。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不能簡單地移植和模仿傳統的課程計劃,而是在合作雙方進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這項工作。首先,學校要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職業定位的總體要求,做好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然后在用人單位進行崗位技能調查和樣板人才分析,總結出用人單位對職業人才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崗位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認真聽取用人單位的課程設置意見,同時把用人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企業制度以及產品生產新流程、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進行提煉,并納入到課程設計中,確定為人才培養課程設置體系。這樣產生的課程體系將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更符合訂單企業對人才個性和職業崗位的需求。同時,這種課程體系在開發過程中也應盡量規避過分的實用主義、避免課程體系設置中專業基礎學習不足而導致學生缺乏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由于企業生產經常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和要求發生變化。因此,訂單班課程體系設置、課程教學大綱的內容也將會隨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四)做好教材開發,完善教材建設。在專業教材的選用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應根據訂單班的實際培養目標和教學需要,選用一些內
容上有針對性、知識點有選擇性的實用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舍,根據企業要求增加一些內容,并輔以企業提供的實踐項目剖析。對于企業要求設置的課程不一定有配套教材,就應組織專業教師深入到企業第一線,對企業課程的崗位技能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同時聘請企業資深的技術骨干或專家參與教材的編寫。這樣以來,才會使教材在課程教育中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
(五)校企協作共同完成人才訂單培養的實施過程。人才訂單培養的過程是校企雙方共同參與課程設計、教學資源優勢互補、教學方法相互協作的過程。在訂單班實際教學過程中,學院應選派優秀骨干專業教師承擔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主干職業課程教學,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及人文基礎知識、職業課程的基礎理論等方面的教育與培養,而合作企業則應該選派具有一定專業理論水平和熟練崗位操作技能的技術專家或崗位能手,承擔企業課程和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安排,人才訂單企業在訂單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每學期都要為學生提供專業實習、實訓機會,學院應充分利用用人單位的工作崗位和設備設施,積極開展實習實訓教學,達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學目的。同時,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法、小組討論辯論法、成功案例分析法等現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使他們逐步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建立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思想品質。同時,用人單位還經常選派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高層管理人員,對訂單班學生進行企業理念、企業文化教育,切實把訂單班學生作為企業的“準員工”加以培養。
(六)做好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考核。高職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要檢驗專門人才培養的效果,就應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考核,使學生在畢業前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崗位技能考核可分為專業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兩部分。專業理論考核可以在學校進行,專業實踐技能考核可以在訂單企業進行。只有通過專業技能考核,使學生在校期間獲取1至2個崗位技能證書,才能使他們畢業后更具有就業競爭力,才能找到能更好的工作崗位,才能為自己以后專業上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堅信,年輕的高等職業教育,一定會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與企業密切聯系,深化校企聯合辦學,實行人才訂單培養、,擴大辦學成果,積極探索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的教學新途徑、新方法,逐步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1]劉曉剛著.品牌服裝設計[M].上海: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2008,6.
[2]張靜.服裝品牌的文化經營[J].中外企業家,2009(5).
[3]谷顏彬.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裝飾,2005(11).
[4]吳揚椿著.現代品牌服裝工商企劃管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 1 版),2004,2.
陳天榮(1971-),男,湖北宜昌人,碩士,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G715
A
1001-7518(2010)35-0081-02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