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偉
職業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路徑選擇
□徐 偉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日益推進,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有效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我國的技術創新與制造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歷程來看,職業教育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正是從這個背景出發,對當前如何提升職業教育的教育水平與質量,從而提升我國的競爭力進行分析和研究。
職業教育;國家競爭力;路徑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要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人才競爭成為成敗的關鍵所在。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高技術性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從多年來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來看,職業教育在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有力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早日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上述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對提升國家競爭力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家競爭力包括了多個方面的內容,需要指出的是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力是否突出的關鍵。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性人才培養的基地,在推動我國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競爭力最主要的體現,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力提高我國競爭力。
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就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與功能。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技能型勞動力供不應求,供需之間的結構性短缺矛盾突出,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后勁的瓶頸。人力資源是決定產業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沒有高技能人才就不可能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就沒有發展后勁。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產業優化升級,就是抓產業的競爭力。因此我們必須從源頭抓起,更加重視和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素質,不斷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新時期新階段,我國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現代高效農業為基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新格局,對人力資源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經濟強國,強在經濟的結構和質量。強國目標的實現,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沒有這樣一支技能型、專業化的勞動大軍,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胡錦濤總書記去年12月在視察廣東時指出:“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這個道理非常深刻,加強職業教育是我們當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核心內容之一。
當前,我國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這已成為制約我國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突出因素。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以低端為主、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等問題,都與從業人員技術素質偏低、高技能人才緊缺有很大關系,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加快城鄉統籌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將實施現代農業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與保障體系建設等一系列建設工程,還要轉移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為切實增強教育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針對我國農村有文化、懂技術新型農民和高素質農村黨員干部缺乏的實際,我們要不斷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把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范圍擴大到返鄉農民工、專業戶和黨員干部。根據農村產業發展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和辦法,采用符合農村實際的自編教材,讓專家教授到田間地頭授課,實現職業教育與農村生產實際的緊密結合,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大批科技致富和改革發展帶頭人,2009年,全國有10萬青年農民踴躍報名入學,這項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和國家政府的充分肯定與支持。我們必須堅持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實現城鄉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條重要途徑,把深入實施“雙帶頭人培養工程”作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切實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構建和諧社會,解決民生問題是根本。我國在民生問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了投入,取得了很大效果。我國將重點解決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等多方面的民生問題。而就業是民生之本,人民群眾要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社會需要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尤其需要加強職業教育。溫家寶總理強調指出,一個人就不了業不僅沒有收入,而且在社會上也就沒有尊嚴。[1]要讓人民群眾能就業、得幸福、有尊嚴,就必須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幫助失業人員獲得從業技能,支持在崗人員不斷更新技能、適應工作崗位,提供全民接受更高級技能教育培訓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新的起點上,從解決民生問題的高度,大力發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職業教育。
提高質量是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前提,必須把職業教育的工作重點及時轉到提高質量上來,努力實現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以質量為核心的科學發展。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德育工作。職業教育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深入推進以敬業和誠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把立德樹人的任務落實到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各個環節,落實到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學校,要切實增強做好新形勢下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進一步加強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建立健全共青團組織,充分發揮學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二是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內容,就是要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辦學方針的要求,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建立和完善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根據就業市場和企業的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職業學校要適應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實際需求,按照“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著需要轉”的路子,及時調整專業結構,靈活設置專業科類,努力建設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同時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推進彈性學習制度,積極推行“訂單式培養”,加強“學分銀行”建設,方便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
三是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是衡量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標準。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關鍵在于重視職業技能培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不但學會動腦,還要學會動手;不僅學習知識,還要掌握技能;不僅學會學習,還要學會做人。我們一定要堅持職業教育的特點,抓住職業教育的核心,以就業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各職業學校主要領導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就業與創業指導的教學機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要把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作為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到整個職業教育教學體系之中。要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觀、“主動讓學生學會,不如讓學生會學”的教學功能觀、“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教學總體觀。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教育學生養成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習慣,不斷提高自身就業創業能力。
四是扎實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既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行業企業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鮮明特色,又是當前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的關鍵環節,更是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進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重要途徑。袁貴仁部長在2010年度全國職成教工作會議上強調,校企合作是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是我們應當下大功夫、也是必須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決的難點。各職業學校要真正把學生安排到企業頂崗實習,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育教學模式;要切實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建立緊密型的校企合作關系,努力把課堂、實訓基地設在工廠車間、服務場所和田間地頭;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辦法,為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是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投入,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基礎能力建設工作,進一步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要繼續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和引進,全面落實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到生產一線實踐的要求,探索實行特設崗位招募優秀人才從事職業教育,特聘退下來的專業人士擔任專業老師,特邀專家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學校兼職教師,千方百計提高職業學校師資隊伍水平。同時,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繼續做好現有中央和財政支持的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切實發揮項目的效益。[2]
六是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管理水平。實踐證明,越是大發展,越要重視管理、加強管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對職業教育規劃、投入、教師、招生、教學和就業等環節的規范管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要鞏固發展成果,提高質量,深化改革,實現新的跨越,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實現規范管理、科學管理。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管理培訓方法,強化對職業教育管理干部特別是校長的培養培訓,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職業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承載著新的期待。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動全國職業教育再上新臺階。做到這一點,應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把職業教育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創建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機制和實施載體,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幫助學校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及時總結發展過程中涌現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
二要著力抓好政策落實。近年來,國家和教育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職業教育的文件,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的出臺,政策措施更加有力,扶持力度將持續加大。各地要堅持依法治教、以法促教,加強執法檢查和教育督導,促進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真正發揮政策的引導、激勵和保障作用。
三要切實加大投入力度。雖然我國職業教育有了較大發展,但仍然是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與快速增長的事業規模相比較,基礎能力還很差,實訓設備短缺的問題還很突出。因此,各地要下決心、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努力增加用于發展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大力支持職業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四要著力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要旗幟鮮明地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風尚,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和表彰職業教育先進典型,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關心職業教育,支持職業教育,形成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
職業教育是滿足全體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需要的、惠及人民群眾長遠利益的民生事業,只有真正把職業教育辦好了,才能辦出讓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教育。教育部門應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促進職業教育加快發展;職業學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探索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發展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為每一個愿意接受職業教育的人提供合適的、有用的教育和培訓,努力實現“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的目標,培養大批具有創業創新創優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支撐。
在職業教育的發展及其改革中我們必須認識到以下三點:第一,職業教育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國家和社會必須意識到高技能人才的獲得不能依靠別的而只能依靠自身的職業教育來培養;第二,職業教育要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各職業學校必須關注建立在職業分析基礎上的職業能力培養,促進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第三,職業教育應依靠多學科研究成果的支撐,國家必須重視宏觀戰略政策層面、中觀辦學實施層面和微觀課程開發層面的研究。
[1]溫家寶.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職業技術教育,2005,(33):21-23.
[2]陳至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開創全國教育工作新局面——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職業技術教育,2005,(33):27.
徐偉(1975-),男,江蘇句容人,教育學博士,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與研究工作。
G710
A
1001-7518(2010)34-0076-03
責任編輯劉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