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波
論“職業教育名教師”的素質特征及養成
□孫建波
教師是教育之本,師資隊伍的建設日益引起關注,如何將職業教育教師這支隊伍帶好,正成為學者競相熱議的話題,提出了在職教教師中大力開展“名教師”的培養,以“名教師”作為領頭羊,示范引領整個教師隊伍健康發展。對“名教師”的素質特征及養成方面拋磚引玉,進行了嘗試性的探討。
職業教育;名教師;素質特征;養成
我國的職業教育系統包括兩部分:一是職業學校教育系統,分為普通和成人的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二是職業培訓系統,分為職前、在職、職后培訓系統[1]。根據《200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和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共有學校14847所,招生812.11萬人,在校生2 087.09萬人,教職工118.2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86.84萬人。高職(專科)院校1184所,高職(專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規模為8679人,在校生約為1 027.59萬人,生師比為17.23∶1,教職工約為59.64萬人[2]。中職加高職共有約177.91萬的教職工,全國約1839.7萬的職業院校在校生,數量之大,影響之廣,不得不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而如何把這近200萬的教師培養好,將職業教育近2000萬的學生教好,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之本在教師,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不可能帶出好學生的。尊師重教歷來是各界政府工作的重點。每年都會有數量龐大的在校生,而要把這么多學生一屆一屆圓滿地送入社會,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并自食其力,可見教師責任的重大。又該如何帶好教師這支龐大的隊伍呢?政府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等。筆者此處再次提出“名教師”稱號,在教師隊伍中進行“名教師”的篩選,組建一大批不同等級的“名教師”,如校級、縣(區)級、市級、省級、國家級,以其為領頭羊,帶領教師隊伍向前發展。這項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教育部、財政部已連續組織了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的評選工作[3],評選出了一批出類拔萃的名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及其所在學校都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的評選只包含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如果在職業教育系統中評選名教師,在近二百萬的職業教育教師中評選出名教師,使其在職業教育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那職業教育名教師又該具有哪些素質特征呢?又該如何迅速培養一批這樣的高層次職業教育名教師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拋磚引玉,嘗試性地做一探討。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就要求名教師在政治上立場堅定,堅持真理,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事業上精益求精,樂于奉獻;在教學上認真鉆研業務,以豐富的專門知識和廣博的相關知識展示較高的業務素質,在學術上能夠誠實,堅決杜絕造假、抄襲;在身體素質方面,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名教師要具有勤奮、求實、創新等認知心理品質;公正、熱情、誠懇、和藹、寬容等情感心理品質;耐心、自制、毅力等意志心理品質;合群、幽默等性格心理品質。名教師決不能只有一個刻板的、有限的內心世界,是一名心理健康的、充滿陽光的老師。他必須總是探索、再探索以及學習、再學習。名教師必須富有創造性、有良好的教養以及豐富的知識。他必須對許多事物及其內在關系保持好奇心。他必須對所教的內容及其與生活中問題的關系以及其它領域的知識非常熟悉。他必須知道他的學生對不同刺激將會產生的反應。他熱愛所有的學生。
道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歲月磨練,已經成為一名在職業教育系統任教的教師,可以說道德特征基本定型,可塑性不強,在學校工作之后,學校能做的也只是把握住方向,在其出現偏差時,給予適時的調整和及時的指導,定期進行政治學習,使其關心國家時事,政治方向堅定。在遇到一些大的自然災害時,如雪災、汶川大地震等,學校積極組織教師捐款、捐物,激發教師的愛心和責任心。道德只能約束人,卻不能制裁人,道德是靠自覺遵守,卻不能強制執行,所以道德更多的是靠內心潛移默化的修行,道德水平才能提高。學校要給教師列出嚴格的道德水準,號召所有教師參照執行,定期進行民主測試,根據口碑,評選道德遵守的好教師。在學校網絡平臺上開設道德專欄,用網絡這一具有時效性、廣泛性的平臺公開披露一些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正確的道德方面的引導,讓教師們樹立黑白分明的道德行為標準,有助于社會和政府及時督促所有教師的道德行為。
真正的“名教師”是能為學生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他們要具有(1)文化知識。指文理交融的廣博的文化知識,除了本體知識外的廣博知識,對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與本體性知識同等重要的意義。(2)實踐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也就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3)條件性知識。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缺乏的,也是在教改實踐中特別強調的。條件性知識是一個教師成功教學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把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具體化為三個方面,即學生身心發展知識,教與學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教師必須把學科知識“心理學化”以便學生能理解。除了要具有這些必備知識之外,名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還要注意以下方面。名教師教學理念要時時更新,能及時掌握了解有關教學方面的新動態,課堂生機勃勃有活力,擔任學校一門或多門精品課程的教學。在課堂上,名教師要是一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能將課堂牢牢掌控在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名教師能靈活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對一些最新的研究方法敢于嘗試,以學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傳授知識。“名教師”在課堂上,要表現得成熟、莊重、大氣,不光是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
1.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平時積極研究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與規律,將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融入專業發展規劃和課程改革設計中;與時俱進,貼近行業,緊抓動態,跟蹤把握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的更新及變化,調整教學內容。學校要注重教師理論的及時更新及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每兩年便能被安排到行業企業中實踐一段時間,或以帶隊老師的名義將教師安排在學生實習企業一邊督導一邊進行實踐操作的實地學習。教師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眼光要長遠,從入校開始便要合理安排整個在校期間培養的不同階段。
2.教學藝術與效果。針對中職和高職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將項目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等運用于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發學習潛能。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建立具有虛擬現實效果和仿真實訓效果的教學環境,將教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3.教學資源建設。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教學條件特別是實訓條件的改善及建設,對已有教學儀器設備進行改造和二次開發,引企業的先進設備進課堂,將車間搬到學校,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對條件允許的實訓項目進行營業性創收,讓學生輪流頂崗實習。針對學校實際,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以適應教學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教學標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案例、課件、實訓項目、教學指導、習題題庫、學習評價等教學資源的建設及數字化。對于習題題庫,可組織教師出題,每門課程設計10份習題試卷,放入題庫,練習或考核時從中隨機抽取;對于教學指導,可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統一編寫成手冊,供教學中使用。
4.教學組織與管理。根據職業教育特點,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可靈活多樣,以有利于學生創業,鍛煉學生參與實踐為前提,讓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其生產出來的產品要求達到銷售水準,直接賣出。頂崗實習上,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在實際的崗位上實習,參與實戰。在考核方面,構建學生學業評價的新方法和新機制:將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將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將多元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名教師要對所教學科前沿動態非常了解,知識不老化、更新快,與所教專業的行業企業聯系緊密,及時到企業去交流、學習,掌握動態。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學習是職業教育名教師教學之外重要的生活。名教師要有真本領,烹飪專業教師要能顛大勺,能在星級酒店任廚師。旅游專業教師要能到旅行社帶團、護士專業教師要能實際護理、醫學專業教師要能為病人看病、化學專業教師要能把實驗做得很好、機械制造(如銑工、模具)專業教師要能生產出像模像樣的產品來。那種只會黑板上開機器,紙上談兵的教師一去不復返了,名教師是所在行業中的佼佼者。
行業先鋒必須深入到行業中去,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深入不同類型的企業,比較分析,發現不同,尋找改革創新之路。政府要定期舉辦一些培訓班,挑選優秀的教師參加培訓,在經費上大力支持。學校可辦一些校辦培訓班,也可向政府要政策,著重培養師資隊伍,與企業聯系、合作,派遣員工長時間到企業工作、實習,增加校企雙方的互動、合作。名教師能有相關企業相應技術工種3年以上的專職工作經歷,且近3年仍能在相關企業參加技術服務或技術研發并做出實際成果,在行業企業具有一定影響力。
技術專家要在本行業中有名氣,得到同行的認可,并非一定要像鄧建軍那樣有名氣,至少在一定的區域內要非常有名氣,得到行業企業的認可。對所從事的行業非常精通,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熟練地運用于實際操作之中,對出現的問題能立刻找出問題所在,對癥下藥。平時能深入思考,具有宏觀和長遠眼光,對行業的發展現狀具有深刻的了解,思考和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行業發展前景能及時做出準確預測。
政府推動是首要,不管是名教師的評選,還是名教師的培養,都需要政府出面,行政命令推動是不可少的。名教師要能面向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積極承擔與專業相關的技術服務項目,產生社會效益,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促進所在行業的技術進步,并能促進所在行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參與或主持來自相應行業企業的課題或具有產業價值的技術專利。
名教師在科研上要遙遙領先。名教師在其單位規定的科研任務上,要能帶頭完成,還要有所富足,雖不要求其所寫文章篇篇都是精品,都能發在很高級別的期刊上,但對待每篇都必須是認真的。文章數量不一定要多,但絕不能造假,不能有學術不端行為。名教師要能承擔一些高級別的科研項目,不求項目有多少,但如果有哪個項目獲批了,便能認真將其完成,而不是為了拉項目而拉項目。
首先,名教師要愛讀書。人們往往是愛學習,卻不愛讀書,其實讀書是基礎,只有讀的書多了,才能集百家之長,發現其中的現狀、動態、差異、特色,才有可能進一步做出好科研來。其次,名教師要術業有專攻。沒有人是全才,名教師同樣要在某一領域深入研究下去,才能在此領域得到大發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后,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在科研的道路上堅持下去,愛惜時間、拒絕誘惑,聚精會神搞科研,才有可能出成果,出了成果才能得到眾人的肯定,才能戴得穩名教師的頭銜。
團隊是一種為了實現某一目標,由相互協作的個體組成的群體。教學團隊,即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目標,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而由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的教職人員組成的團隊。一個高水平或高效的教學團隊一般應具有“共同目標、知識技能互補、分工協作、良好溝通、有效領導”五個主要特征,其中“有效領導”最為重要,也就是要擁有出色的團隊帶頭人。出色的團隊帶頭人要能理清團隊建設思路,明確團隊發展方向,設計團隊遠景目標,協調團隊成員行動,統領團隊成員朝既定目標和方向努力。作為一個團隊的帶頭人應該能夠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具有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體魄、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和合作精神,能夠聯系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具備本學科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寬廣的相關學科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現代化科學手段和教育信息技術。教學團隊帶頭人應是本學科(專業)的專家,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長期致力于本團隊的課程建設,堅持在本校教學第一線為學生授課。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名教師要爭做團隊的核心,帶領團隊科學地可持續發展。名教師帶領團隊不斷創新,分別下設教學團隊、課程改革團隊、課程開發團隊、教材編寫團隊等。
名教師能夠重視教學隊伍“雙師型”結構的建設,吸引行業企業一線技術骨干積極參與教學,充實教師隊伍構成,形成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共存的狀況。對團隊中的專業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安排其參與實踐并參與定期培訓,使教師隊伍能適應行業對教師不斷提高的要求。重視師德教風的建設,促進教師職業素質的養成,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以身作則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傳、幫、帶”團隊文化。
名教師首先要愛學習,隨著社會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大有不斷提高之勢,作為名教師,要加強學習,在學歷上要敢于挑戰,努力獲取研究生層次學歷;在職稱上要盡早準備,針對職稱評定的具體要求進行準備。其次,名教師要注重實踐,積極參與到行業實踐中去,關注行業的發展,在其研究領域有所建樹,所提觀點能對行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名教師要學會協作,全是球星的團隊往往不能獲勝,原因就是缺乏合作,而團隊同樣如此,合作更重要,名教師作為團隊一員,更要明白合作的深刻含義和巨大作用,沒有合作的團隊只能是一盤散沙,發揮不出團隊的作用。名教師需要發揮出謙虛謹慎的作風,將整個團隊緊緊地圍繞在自己的周圍,此時,大智若愚的團隊帶頭人更能發揮優勢。
[1]馬建富.職業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0.
[2]教育部.200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4/info124782043338 9334.htm.2009-07-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組織開展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EB/OL].http://msj.zlgc.edu.cn/Notice/Detail.aspx?id=16.2009-02-25.
責任編輯 徐惠軍
孫建波(1980-),女,江蘇淮安人,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創新的案例研究”(課題編號:BAJ100088);江蘇技術師范學院2010-2012年度科技創新重點建設團隊(團隊名稱: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的研究成果。
G712
A
1001-7518(2010)36-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