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胡菊芬
基于工作過程的“Linux網絡操作系統”課程設計與實踐
□王和平 胡菊芬
科學合理地選取了課程內容并確定了內容的組織形式,提出了“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和“兩條主線、三個環節,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施過程。
課程內容設計與實踐;Linux課程
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充滿機遇而又充滿競爭的二十一世紀,人才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高職院校的教育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應對這種變化。
Linux是一種自由的、源代碼公開的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自1991年10月,荷蘭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系學生Linux Torvalds正式宣布了Linux的第一個正式版本之后,Linux操作系統得到了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編程高手和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開發和維護,在不斷地增加其新的功能。Sybase、Oracle等軟件公司也相繼推出了針對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由于Linux與Windows相比有許多優勢,如信息安全、價格低廉、自主知識產權等,各國政府和組織都越來越多地采用Linux操作系統。在服務器領域,Linux的價格與性能優勢更加明顯,而在移動通信、網絡安全、桌面系統、集群計算、嵌入式系統等領域,Linux系統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預見,我國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機構將向Linux平臺轉移。因此,為了迎接這種變化,高職院校學生必須學會操作和使用Linux操作系統,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滿足就業崗位對技能的要求。
為此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本文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注重與實際綜合應用相結合,對 《Linux網絡操作系統》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解構和重構,以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Linux網絡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Linux系統的配置與管理能力以及基于Linux平臺配置企業應用服務器并對之進行管理與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典型工作崗位之一為網絡管理員,該崗位的職業技術能力如圖1所示。它包括網絡設備的管理與維護能力、基于Linux或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平臺的管理與維護能力、基于Linux或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平臺的企業應用服務器管理與維護能力、用戶終端的管理與維護能力,其中基于Linux或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平臺的管理與維護能力、基于Linux或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的企業應用服務器管理與維護能力是該典型工作崗位的核心能力,而本課程所培養的能力正是對這一核心能力的有力支撐。本課程對應能力鏈的高位,對職業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課程內容設計思路
本課程從崗位職業能力出發,通過充分研討,選取課程教學內容,充分體現職業性、針對性與適用性的要求。
通過與企業行業的專家展開多次研討,歸納總結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典型工作崗位――網絡管理員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并就其典型工作任務中與本課程相關的服務器平臺與應用管理工作所需掌握的技術能力進行梳理,歸納出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術能力;為了具備這些技術能力,我們將其進行提煉形成若干對應的知識模塊。而為了讓學生掌握并能運用這些知識,我們采用在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的三個綜合項目作為引導,對項目進行分解,從而形成若干學習情境和任務單元。
(二)課程內容的分析與選取
根據以上介紹的課程內容設計思路,要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我們從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典型工作崗位——網絡管理員出發,總結出該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管理與維護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網絡操作系統平臺、管理與維護企業應用服務器和管理與維護用戶終端共四項。
從這四項典型工作任務中將與本課程相關的管理與維護網絡操作系統平臺、管理與維護企業應用服務器兩個典型工作任務出發,分析出完成此兩項任務本課程需要提供的十項技術能力。管理與維護網絡操作系統平臺所對應的技術能力有五項,分別是安裝Linux系統的能力、排除Linux系統故障的能力、排除Linux網絡故障的能力、管理用戶與組群的能力和實現防火墻策略的能力;管理與維護企業應用服務器所對應的技術能力也有五項,它們分別是管理與維護域名服務器的能力、管理與維護Web服務器的能力、管理與維護郵件服務器的能力、管理與維護文件服務器的能力和管理與維護DHCP服務器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具備上述解決典型工作任務所擁有的技術能力,總結歸納出本課程需要涵蓋的十一個知識模塊。這也是本課程所選取內容。這十一個知識模塊分別為:網絡接口配置方法、OpenOffice辦公套件的使用、文件進程及Quota的管理方法、用戶與組群管理方法、Iptables配置及管理方法、Samba服務器配置方法、DNS服務器配置方法、A-pache服務器配置方法、FTP服務器配置方法、SendMail服務器配置方法和DHCP服務器配置方法。這些知識模塊的學習,對學生具備相對應的技術能力將起著支撐作用。
(三)項目設計與任務分解
選定了課程主要內容后,關鍵問題是如何使得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模塊?如何結合實際應用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為了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上述十一個知識模塊,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我們根據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將知識模塊重新組合,形成既能涵蓋知識要點,又能體現工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三個綜合應用項目,即:文件服務器、郵件服務器、企業網站服務器的設計與管理。這三個綜合項目廣泛應用于中小企業網絡當中。
知識模塊重新組合后,文件服務器所包含的知識模塊有:網絡接口參數配置方法、Samba服務器配置方法、文件及進程管理方法、用戶及組群管理方法、OpenOffice辦公套件使用、Quota工作過程及配置方法、網絡安全管理方法;郵件服務器所包含的知識模塊有:網絡接口參數配置方法、用戶及組群管理方法、Quota配置方法、DNS服務器配置方法、網絡安全管理方法和SendMail服務器配置;企業網站服務器所包含的知識模塊有:網絡接口參數配置方法、用戶及組群管理方法、Quota配置方法、DNS服務器配置方法、DHCP服務器配置方法、FTP服務器配置方法、Apache服務器配置和網絡安全管理方法。
經過與企業相關工程師和行業專家共同商討,將設計出的三個項目分別分解為八到十個相對獨立的任務,再對這些任務進行歸納總結,將具有共性的任務提取出來,最終形成了十二個教學任務單元。這十二個教學任務單元分別是:用戶及組群管理、文件及進程管理、Quota配置與管理、OpenOffice辦公套件使用、網絡接口參數配置、網絡安全管理、Samba服務器配置與管理、Apache服務器配置與管理、DNS服務器配置與管理、FTP服務器配置與管理、DHCP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和SendMail服務器配置管理。在教學活動中以三個綜合項目為導向,以分解出的教學任務為驅動,組織教學。
通過這種“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可避免學生在面對一個大的綜合項目時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的現象。有大的綜合項目作引導,而需要完成的是相對獨立的小任務,學生跟得上、完得成,容易產生成就感,能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兩條主線、三個環節、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各個教學任務單元的內容,根據Linux網絡操作系統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兩條主線、三個環節、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
1.在教學過程中,以“圖形化界面下使用系統”和“字符界面下通過Shell命令使用系統”兩條主線貫穿始終。Linux網絡操作系統的特點是既可在圖形化界面下進行操作,也可以在字符界面下通過Shell命令方式進行操作。Linux的圖形化用戶界面能使用戶更方便、直觀地操作Linux系統,但運行速度相對較慢,占用系統資源比較多。Linux操作系統作為一種類UNIX操作系統,它繼承了UNIX強大的字符工作模式,學會在字符界面下使用各種命令操作Linux系統,不僅可以高效地完成所有的任務,還可以大大節省系統資源開銷。因為使用字符界面時不需啟動圖形工作模式,而圖形模式是很耗費系統資源的。然而不少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定的限度,難以很好地掌握有關課程內容。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往往處于 “千方百計想將學生教好”和“學生英語水平有限,難以明白和記憶有關內容”這樣一個兩難境地,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由于在Linux操作系統中字符界面環境與圖形界面環境并存,圖形化用戶界面下的操作更簡捷直觀,容易記憶,學生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同一個問題先讓學生學習圖形界面下如何來完成。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如何在字符界面下使用效率更高、運行速度更快的Shell命令來進行操作。通過這兩條主線交叉進行,使得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做好三個環節的教學工作,即:無線局域網多媒體平臺課堂教學、上機實驗以及綜合項目實訓,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掌握崗位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首先,根據學習領域課程標準,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任務或對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在無線局域網多媒體筆記本教室中主要采用邊講解邊演示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學中做”。
在老師進行講解或演示之后,安排學生上機進行實驗操作,以加強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上機實驗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有可能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在課堂上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并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達到“做中學”的目的。
學生上機實驗通常是安排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之后來進行的,上機實驗的內容與新學的知識有關,學生常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感。為此,在課程結束后安排“綜合項目實訓”環節。綜合項目實訓可以使學生將整個課程的前后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融會貫通,并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綜合項目實訓過程中,按照“教師設置任務(問題)—必備知識—學生動手實踐解決問題—歸納與思考”的步驟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明確目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實訓任務。通過實訓,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從基于工作過程出發,通過對典型工作崗位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提取出崗位技術能力并歸納出技術能力所對應的知識模塊。同時,將知識模塊進行不同組合形成既能涵蓋知識要點,又能體現典型工作任務并廣泛應用于中小型企業網絡中的三個綜合項目,通過分解歸納出12個學習情境,確定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形成了“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此外,還結合Linux網絡操作系統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兩條主線、三個環節、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實踐證明,通過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實踐模式,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Linux網絡操作系統課程的內容,并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1]王春陽,李紅彪,楊杰明.淺談Linux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05).
[2]容振邦.論Linux教學與我國高等教育相結合[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2).
[3]夏晶.高職院?!禠inux操作系統》課程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32).
責任編輯 夏煥堂
王和平(1968.5-),男,江西吉水人,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計算機技術應用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
G712
A
1001-7518(2010)14-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