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衡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科技的進步,知識的爆炸,視野的開拓,萬物的異變,人們不禁要在科學的、合理的、理性的基石上,對傳統的理念作一番重新的審視。
教與學的矛盾究竟是兩點論還是多維論,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搞明白的問題。
教與學矛盾的兩點論認為教與學的矛盾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由量變到質變有一個過程,諸矛盾中有其主要矛盾存在,又有其主要方面存在,只要抓住事物的要點,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即便抓住事物的要點,問題也不能迎刃而解,換句話說學校教育、校園文化有其局限性,有些將其問題很難甚至無法解決,而企業文化卻能輕而易舉地將其化解于無形。
在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必須對一些常見的小事情鍥而不舍地研究和探討下去,才能撥開云霧,去除假象,逐漸地接近真理。03年我有一個學生,學習不是很用心,于是我去教導他。學生說,并非學不懂,也不是沒有時間,只是不想學,因為不知道將來有什么用,現在先應付過去,以后用到再努力學也不遲。我們爭論了很長時間,誰也不能說服誰。這不是一個個別的現象,而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于是我采取了許多辦法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如師生懇談會、個別談心、和家長溝通、和優秀學生一起和學生個別談話,組織一幫一、一對紅活動、學生學習方法講座、感恩教育、專業教育、就業教育、品行教育等等,均未能完全奏效。那年三月份該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七月份回母校領畢業證,舉行班級聚餐時,他像變了一個人,他對我說,在校時你為什么不嚴格要求我,我不聽話,你可以像老爸一樣打我。我感覺到非常地震撼,花了如此多的精力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為什么現在他能明白過來呢?不知道他的心路歷程究竟是如何走過來的,經過交談最終我明白這是企業文化使然。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企業文化的作用是校園文化所不能替代的,這是另一個維度的作用。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最根本的不同是學生到學校來學習是交學費的,學生到企業去頂崗實習是有報酬的。許多校園文化辦不到的事情,企業文化是可以辦到的。比如男同學不留長發、不染發的問題,老師只能是勸說,不能強求。而企業則完全不同,在辦第一屆潤建通信班的時候,企業文化所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男同學的頭發都剃成短發,不同意的同學等于自動退出,我原來以為非常困難的事情,結果一下子就辦完了,在許多情況下企業是處在強勢的地位。
不同的經濟實體、經濟結構、技術實體、教育體系、教育實體、意識實體、思想體系、地域實體、民族文化、國家意識、家庭結構,作用在學生本體,可以影響、引導、改變、修正學生的某些習性、習慣、思維、意識、行為、行動、方式、決定、判斷、價值觀、世界觀的物質存在,可劃分為不同的維度。維度和維度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不可相互取代和替換。維度不同,維度的觀測點就不同,不同的維度觀測點對同一個物體進行觀測,所得出來的結論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從不同的維度對于一個相同的學生來進行觀察,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也就是說校園文化肯定的學生,企業文化未必會肯定。我在舉辦第一屆“潤建通信班”時,最初有34個學生參加,后來有10個學生退出,其中不乏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事后我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想法。有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跟我說,他希望去做管理崗位的工作,哪怕收入低一點都可以。但企業負責人卻認為,不到基層、不到第一線去摸爬滾打、經受考驗的員工,絕不會調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這就是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之間的巨大反差。該學生從校園文化的角度來說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而從企業文化的角度來說就不是優秀的員工。
一個企業就是一個不同的維度,某個維度否定的學生,可能另一個維度又會肯定,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行業也是一個不同的維度,某個維度否定的學生,可能另一個維度又會肯定,也不能一概而論。我有一個學通信的學生,改行做了資本投資策劃崗位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據他回校座談時所說,曾有一個月的獎金超過五位數。
家庭文化的影響對學生來說也是不可忽略,在許多問題的判斷、決策上,大多數學生都要和家長商量,不同的家庭情況、家庭背景、家庭經濟條件、家庭社會地位對同樣的一個問題,做出的判斷和決策是完全不同的。在學生選擇職業崗位、選擇升本或不升本、進入或不進入校企合作訂單式工學結合教育教學模式班等情況的時候,家庭文化的作用也是校園文化所不能替代的,這也是另一個維度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我感覺到平面的教與學矛盾觀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用平面的教與學矛盾觀來觀察事物,將使教與學矛盾變得越來越簡單,最終變成兩個點,一個教,一個學,然后是對立統一,量變到質變等等。這如何能描敘一個學生的心路成長過程?如何能描敘一個學生的品格、性情、理念的變異過程?對立統一的規律只能描敘這些過程的特殊情況,而不能描敘一般情況。就好像圓的方程是橢圓方程的特殊情況,而不是橢圓的一般情況一樣。
學生的心路歷程是由多個維度的文化互滲、交替、綜合、持續、互補、互交地影響、引導、導向、指導下,發生變異、變化、變遷、修改、修正、改正的全過程。這個過程隨著歷史的進步、社會的進步、文化的進步、經濟的進步、科學的進步、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完善、精密、系統、輝煌,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相同的水平上。只有教與學矛盾的多維性才能說明、解釋、闡敘這些問題。教與學矛盾的多維性才能使教與學矛盾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細致、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規律、越來越模式化、越來越符合客觀規律、越來越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和提高綜合素質。
維度和維度之間不會是一成不變的,維度和維度之間在相互結合的過程中,互相吸收對方維度的強勢因素,逐漸形成新的維度。比如說“潤建通信班”,它既不完全屬于校園文化,又不完全屬于企業文化,它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全新的維度。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樣全新的維度會越來越多,并且永遠不會有窮盡。教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這些能影響、引導、引領學生心路歷程的維度越多,越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科學的進步,知識的爆炸,人類看問題的方法越來越系統,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客觀,越來越符合實際。永遠沒有一個一統的思想、一統的理論能征服教育,征服人類的心智,征服人類的社會,征服人類的理性,征服人類的思想,征服人類的世界。因為地球是圓的,世界是多維的。人們的心靈在犬牙交錯的各種因素、各種文化、各種環境、各種思想、各種思維方式、各種實踐體會、各種模式、各種維度中,被影響、引導、變化、變異,構成了千奇百怪、爭奇斗艷、萬花筒般的各式心態和心路歷程,使得各種挖掘學生潛力的研究更具有社會的價值。
為解決教與學矛盾的多維性問題,我們提出了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相結合的一體化教育教學模式。一體化教育教學模式包括了很多內容: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優秀畢業生座談會、專業剖析與指導講座、創新創業講座、畢業生跟蹤調查的活動、家長訪談和家庭調查、社會生產實踐活動、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訂單式工學結合教育教學模式、編撰《“專業—創業”一體化教程》教材、編撰《職業素質提升教程》、編撰基于工作過程的包括學習情境在內的專業教材等。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影響、引導、指導、引領高職高專學生的活動、模式、方法、方式將越來越多,越來越系統,而且永遠不會有窮盡。據此我們撰寫了《高職高專“專業—創業”一體化教育研究和實踐》論文。
我們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活動、模式、方法、方式來影響、引導、指導、引領高職高專的學生呢?
作為高職高專的老師有時也是很無奈的,不是我們不去花時間去教育學生,而是某些學生并不認為我們老師說的是正確的。為什么呢?
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叫抽象思維方式,一種叫形象思維方式。抽象思維發達的學生,往往可以借助于許多間接經驗,而形象思維發達的學生則不容易接受這些間接經驗,他們必須親身感受一下,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因此我們必須用具體的行為、行動、操作、技能、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來具體影響、引導、指導、引領高職高專的這部分學生。
這并不能說明形象思維發達的學生就是沒有出息的學生。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就是明證。其數理化成績都不好,很明顯抽象思維不發達,小時候家長也不知道讓他干什么好,他是屬于形象思維發達的學生,通過不懈的努力,他最終成為法國著名雕塑大師。
形象思維的開發和抽象思維的開發是同樣重要的,它們既不能互相比較、又不能互相取代,是高等教育的兩條不同的戰線,就好像是人的手和腳一樣。形象思維的開發在將我國變人口資源大國為人才資源大國的過程中,尤其顯得格外重要。高職高專的高等教育就是用于開發形象思維的。據此我們撰寫了 《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的論文。
多個維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會產生“肯定之肯定”的效應。比如爸爸對該學生說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媽媽也這么說,這就得到了家庭文化維度的“肯定”;如果老師也這么說,這就得到了校園文化維度的“肯定”;假設企業師傅也這么說,這就得到企業文化的“肯定”;在學生的心路歷程中便認定了這個事實,形成了“肯定之肯定”的效應。但是,各個維度之間并不一定觀點一致,由于所處的觀察點不同,觀點也就不同。從“肯定之肯定”的效應來說,就會出現維度之間的最佳適應點、最佳適應線、最佳適應面;或者是最佳適應范圍點、最佳適應范圍線、最佳適應范圍面。在最佳適應范圍中,符合“中庸”的原則。
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愛祖國、愛行業、愛崗位的敬業精神,樹立成功的自信心。就要將社會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專業文化、行業文化、網路文化等有機地、全方位地、緊密地融合。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有在崗的感覺,有就業的危機感,有社會工作的壓力,知道如何定向培養自己的能力。教與學的矛盾是多維性的,用多維的一體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用多種形式開發形象思維的智力、潛力、智能、潛能、潛質、素質、技術、技能,用行動、行為、責任心、感恩心、崗位技能、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和引領學生的心路歷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教學水平。
[1]李明星編著.哈佛精英訓練課[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12.
[2]劉登閣編著.一生應掌握的65種生存本領[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7,1.
[3]王東華編著.超薄學習:關于學習的93條建議[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