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淺談素質教育之電大模式
□李曉林
作為現代遠程教育一種新的教育形式,電大教育具有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天然優勢,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形勢下的電大教育應以學生人文精神和創新意識等素質的培養為重點,通過轉變教師觀念與角色、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性、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促進授課方式多樣化等手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與發展。
電大;素質教育;遠程教育
素質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貫徹實施現代教育思想的一種教育模式,旨在促進學生個性及全面發展和社會化。它強調發揮教育對象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強調全面發展和能夠不斷地再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其內涵主要包括:根據任何社會的需要,通過教師和環境的積極影響,努力促進學習者諸方面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全面發展教育學說的現代表述及在現代的豐富與發展;教育學習者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①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是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新實踐素質以及身體心理素質四方面的辯證統一協調發展。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競爭加劇,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國民素質的競爭。日趨激烈的競爭意味著培養符合國家和社會需求的高質量、高素質人才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世界各國都在為優化人才素質而實施素質教育,重視人的發展,提高人的素質成為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既是民族進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趨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中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應當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類教育,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作為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大教育理應將推行素質教育視為重要任務,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逐步提高自我學習、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有良好思想素質、職業素質、身心素質的合格人才。
電大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它是在教師和學生受時間、空間及其他因素的制約而不能集中在一起進行課堂教育的情況下,專門的教育機構利用廣播、電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計算機課件及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通過師生的雙向聯系,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它一方面利用各種媒體對分布在各地的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和聯系,另一方面又定期將學生集合一處進行指導性面授教學。作為一所現代遠距離開放式的專門培養實用型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學校,電大在教學方式和手段方面與傳統的普通高等教育有顯著的區別,因而在專業素質教育中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教育方式的開放性和遠程性。所謂開放性,是指電大的教育課程、教育場所、教育時間、教育方法和教育對象完全面向廣大的遠程社會學習者開放,對每個學習者而言都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是一種典型的開放教育模式。所謂遠程性,是指電大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地理條件的隔離,處于一種“時空分離狀態”,只能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媒體進行溝通,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是一種典型的“非接觸性”的教育模式。電大教育的開放性特征與素質教育的宗旨不謀而合,即實現每個人的全面、個性、社會化發展,同時也體現出了遠程開放素質教育的“民主教育”價值本質,這使得素質教育自然而然的成為電大教育的題中之義。遠程性特征又為電大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教育對象的大眾化。所謂大眾化,是指電大教育不只為少數人服務,而是面對大眾,為提高大眾素質服務。凡是具有高中、職高或中專技校畢業文憑,均可參加電大大專學歷學習;凡是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的大專畢業文憑,均可以參加電大專升本學習,而且不受年齡、地域、時間限制。學籍長期保留,8年有效。電大教育的大眾化特征意味著電大素質教育能最大程度的面向廣大大眾開展和實施,普及素質教育的可能范圍為傳統普通教育所遠遠不及。
學習方式的自主性。電大與傳統學校教育模式不同,電大的遠程開放教育模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學生的學習主要以個別化“自主學習”和協同化“小組活動”為主,學習者主要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媒體的利用,就自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溝通與交流。這與素質教育的特點不謀而合。素質教育在促進學生個性及全面發展和社會化過程中也正是強調發揮教育對象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與實踐能力。電大教育的這一特點使得它在實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能更好的發揮這一天然優勢,努力培養出具有自我學習、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能力的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的高質量人才。
(一)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決定》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是整個教育過程的主導者,在電大素質教育過程中尤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不斷豐富教師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教師自身必須首先具有較高的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各方面素質,方可對廣大學習者進行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和教育。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前提和保證。這就要求從事電大素質教育的教師們首先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意識到電大素質教育的獨特性。轉變自己的職能和工作方式,要從教學轉為導學,從學生圍我轉變成我圍學生轉,從坐等學生提問轉變為主動服務答疑,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將教師的導學作用融于每一項助學服務中,將素質教育思想滲透到遠程開放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到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到文字主教材、音響輔導教材、網絡文本教材的一體化教學設計思想中去,滲透到創造文明虛擬校園和文明校園的一切活動當中。
(二)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主動性
素質教育是旨在培養學生個性、全面、社會化發展的教育,它強調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就要求電大教育把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包括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借助各種類型媒體教材開展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努力按照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來定位和設計教學課程,按照學生的特點來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使學生可以依據自身需要和可能來選擇專業課程、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方法等。同時應創設出一定的學習環境和配套條件如教育設施環境、網上虛擬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環境等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討論。
(三)改變教學重點,進行課程改革
電大教育全過程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改變教學重點,關注學生的未來和發展,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精神培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改革要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實際需要教給學生最有價值的知識,體現出針對性。要以培養人的知識結構和建構能力為中心,要讓學生把握該學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課程設置要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如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獨立學習并實現自我監控的能力。同時,課程設置要具有選擇性,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為依據,以知識的內在聯系為邏輯,形成專題型思路,在加強基礎課的建設與設置的同時,應擴大選修課的比例,增大學生的自由度,讓他們能夠從適應工作需要,豐富生活內容需要,轉行轉業需要,更新知識體系需要出發,選擇所要進修的學科知識,這樣更利于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四)注重素質教育中的實踐環節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是理論指導實踐,完成知識轉化的過程。中央電大《關于加強素質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探索具有電大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要將學生的工作實踐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確定課程和專業實踐教學選題與形式,優化實踐教學設計,改進實踐教學效果,重在提高學生結合崗位工作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包括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和師資配備,建好、用好能夠滿足課程和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認真研究在職成人學生在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可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吸納、提升和共享在職成人學生通過工作經驗積累的經驗、案例、成果,以更好地適應在職成人學生提高素質和能力的實際需要。通過校內外聯合辦學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努力致力于對學習者實踐能力的培養。
推行和普及素質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包括電大在內的各教育單位應牢牢把握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社會發展需要為依據,以培養全面個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利用自身開放式遠程教育模式的優勢,為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化和發展貢獻力量。
注 釋:
①陳華來:試論電大實施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第2期。
[1]許戰勝.素質教育:電大教改的核心[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4).
[2]閻平.素質教育理念與電大課程改革[J].中國遠程教育, 2000(03).
[3]任鷹.電大教育應進一步強化素質教育思想[J].中國遠程教育,2000(09).
責任編輯 時紅兵
李曉林(1956-),男,湖南郴州人,郴州廣播電視大學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
G715
A
1001-7518(2010)08-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