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香港特派記者 劉 韜 本報特約記者 章名豈
在當前中美軍事交流陷入停滯的時期,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17日??肯愀郾煌饨缳x予特殊含義。美聯社認為,這是中國示意要緩和中美緊張關系的信號,香港《明報》也認為,這是中國罕見地收起強硬一面,展現剛柔并濟的外交手段。而美國《防務新聞》18日則表示,并非只有中國單方面表達善意,美國通過2月1日新公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也表達了愿與中國加強交流的意愿。
在香港停留四天
2月17日,“尼米茲”號與4艘護航艦艇駛抵香港,按照慣例停泊在青衣對開水域這一航母停港的老地方。這已經是“尼米茲”號航母第十次經停香港,除到訪時機外,此次航母訪港的整個安排都與往常無異。17日安排了各國記者登艦采訪,19日,“尼米茲”號來訪在香港明報新聞網站上成為第二熱門的話題。不過正如美海軍所說,這4天將為香港帶來100萬美元的收入,因此香港媒體關注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船員登岸后的消費和活動。
不過西方將更多注意力對準日前中美關系緊張的大背景。法新社稱,當前中美關系、尤其是中美軍事交流關系再次陷入美國防部長蓋茨描述的“時斷時續的怪圈”當中。因為日前美國悍然宣布對臺軍售,中國決定暫停中美兩軍之間的一切軍事交流活動。美國時間18日奧巴馬還與達賴喇嘛會面,更激起中國強烈的憤怒。路透社則稱,除上述這兩大因素外,中美關系還面臨著網絡安全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等諸多摩擦的考驗。因此在當前中美關系的艱困時期,中國政府依然做出允許“尼米茲”號航母訪港的決定,令外界普遍感到驚訝。
《世界政治評論》認為,中國政府借助“尼米茲”號航母訪港對外發出強烈的信號,即中國具有推動兩國軍事合作關系的良好意愿。英國廣播公司認為,這次訪問活動也充分表明,中國不希望中美關系進一步走向惡化,而影響中美兩國之間在諸多議題上的合作關系?!稏|方日報》評論稱,在目前中美兩國和兩軍關系的微妙狀態下,香港這個補給基地就成了維系關系的紐帶,雙方都不想把它切斷。還有香港媒體稱,此舉有多重意義,包括北京方面不希望有關問題全面影響雙方的軍事關系。
美航母曾多次訪問香港
長期以來,美國經常安排部署在西太平洋或是往返印度洋執勤的美軍艦船前往香港靠港、訪問,香港一直是美國軍艦在亞太地區的一個重要補給站。根據中美協議,美國軍艦訪港必須事先得到中國政府的允許,然后安排其在香港停泊的有關細節。但由于中美軍事交流關系在“磕絆”中前進,美國軍艦能否訪港經常被看作是中美關系熱度的“溫度計”。2007年11月所謂“小鷹號航母訪港遭拒”事件就是典型例子。西方普遍將其解讀為“小鷹”號訪港被拒與此前美總統布什向達賴授予國會金質獎章及五角大樓推出9.4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存在直接關聯。
正是美航母訪港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義,“尼米茲”號航母攻擊群指揮官約翰·米勒海軍少將在接受外界采訪時十分慎重。他刻意淡化外界認為此次訪問的背景。韓國《朝鮮日報》稱,在回答“當前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國允許尼米茲號訪港”的問題時,米勒表示“對訪問感到很榮幸,但不清楚原因”,“這個問題不應該由我來回答”。他還回避談論當前美中軍事交流關系所遭遇的尷尬,認為美中兩國是具有“相似思維”的國家,盡管在多個議題上意見不一,但總能達成共識。米勒還特別對中國海軍在亞丁灣附近執行的護航行動予以贊揚。
美媒認為新報告釋放善意
愿意緩和兩國關系的并非只有中國。美國《防務新聞》通過分析《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后的結論是,美國也在暗示中國愿意開展對話。該報道稱,與2006年的版本比較,新報告對中國的軍事崛起著墨不多,缺乏諸如中國發展網絡戰能力、核武庫、反太空行動等美軍認為是構成威脅的內容,臺灣問題也沒有在報告中被提及。而報告特別提出應當同中國建立“提升互信、降低誤判”的系列機制。美傳統基金會的安全問題專家迪安·陳認為,新報告對互信機制和軍事對話的強調,與奧巴馬“開放的雙手,而非緊握的拳頭”的對華戰略是一致的。蘭德公司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羅杰·克里夫則認為,新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使用了隱諱的語言來描述中國,這表明盡管美國希望防范正在西太平洋地區興起的中國,但并不想激怒中國?!?/p>
環球時報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