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陳一 ●本報記者 盧長銀 黃培昭
“伊朗可能正在研發核彈頭。”18日披露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秘密報告震動了世界。這是該機構首次對伊朗做出這樣的指控,以前只有西方國家提出這種質疑,并把這種質疑作為對伊朗進行更嚴厲制裁的依據。美國《時代》周刊說,伊朗核對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級。伊朗一直否認研制核武器,它與高調宣布就是沖著核武器去的朝鮮不同,但西方國家異口同聲指責它在撒謊。美國曾因宣稱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事后又承認“搞錯了”而廣受指責,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此番表態將幫助華盛頓加強它領導的反伊朗陣線。中國社科院專家殷罡認為,如果伊朗執意擁有核武器,將導致核不擴散體系被打破,西方不可能容忍,肯定會引發戰爭。也有專家認為,當前更迫切的是,對伊朗的制裁可能加速攤牌,對這種制裁持保留意見的中國等國家將面臨更大壓力。
伊核問題離攤牌越來越近
據《今日美國報》19日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秘密報告說,伊朗可能正在從事制造核彈頭的工作,這是該機構首次暗示伊朗要么恢復了制造核彈頭的工作,要么是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類工作。《今日美國報》認為,從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這份報告來看,該機構的立場已經站在了德國、法國、英國和以色列一邊,這些國家近幾年一直懷疑伊朗沒有停止研制核彈頭。
《今日美國報》還報道說,這是在天野之彌于去年12月當選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之后關于伊朗核問題的第一份報告,報告內容有10頁長。報告強烈暗示伊朗試圖利用民用核計劃為掩護,推進其核武器計劃。
路透社的報道稱,國際原子能機構以“非常罕見的直白語言”首次暗示伊朗正積極地追求其核武能力,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天野之彌看來更加傾向于對抗伊朗。
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但與聯合國訂有關系協定,每年向聯大提交工作報告。它作為一個專門致力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機構,在一些國家是否發展核武器問題上向來表態謹慎,比如前總干事巴拉迪曾頂住美國的壓力,否認發現伊拉克發展核武器。在伊朗核問題上,國際原子能機構過去的說法也很小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伊朗問題專家殷罡19日對《環球時報》說,國際原子能機構過去的立場大致是——沒有證據證明伊朗發展核武器,也沒有證據證明伊朗沒有發展核武器。現在該機構做出這樣的表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表明伊朗核問題離攤牌的日期越來越近。
法國《快報》的文章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一直在這一問題上謹言慎行,此次一反常態的公開表態,無疑增大了對伊朗的壓力。報道認為,伊朗核事態今后演變的關鍵,是伊朗將如何回應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實質性合作”的壓力。
德國《時代周報》19日以“美國擔心伊朗核問題”為題報道說,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報告公布后,美國政府對伊朗發出新威脅。白宮發言人18日稱,該報告證實了美方的懷疑。他還強調說,伊朗的這一行為不能不帶來后果。
另據法新社19日報道,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警告說,伊朗“正在變成一個具備核武器能力的國家”,“這是非常危險的。”
阿拉伯電視臺在報道這一消息時評論說,伊朗正在一點點接近和跨越“核門檻”,也正在沖破美國等西方對它的“核封鎖”,挑戰美國“核霸權”。對此,美國肯定不會答應,事態的發展令人緊張。
伊朗試圖“握緊中國的手”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李偉建研究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力推動對伊朗制裁的敏感時刻,國際原子能機構做出這樣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表態無疑對伊朗非常不利,不僅會助美國尋求嚴厲制裁伊朗一臂之力,也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國等對制裁伊朗持保留態度國家的壓力。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9日表示,俄羅斯對伊朗拒不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感到“非常擔憂”。
22日的美國《時代》周刊(提前出版)以“中國的伊朗困境”為題報道說,世界同伊朗的核對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級,這也意味著中國將不得不回答這個核心問題:中國在伊朗的長期利益到底是什么?北京有其自己的“核心利益”,臺灣是一個,另一個就是確保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品的長期供應,以支撐其經濟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有大約14%的石油是從伊朗進口的,伊朗明顯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一部分。
伊朗媒體也把目光放在中國身上。伊朗通訊社18日的一篇報道援引阿拉伯分析家的話說,中國不準備放棄自己在伊朗的利益。這篇報道稱,中國對伊朗的投資額已經超過了中國對所有阿拉伯國家的投資額,對伊朗的投資給中國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因此中國不準備輕易在美國的壓力下放棄同伊朗在經貿等領域合作帶來的利益。
另據“阿拉伯人在線”報道,伊朗總統內賈德還在中國傳統的新年之際向中國人致以新春祝福。該報道認為,內賈德意在關鍵時刻“握緊中國的手”,拉緊與中國的關系,因為伊朗怕失去它最信賴的中國的支持。美國世界新聞網也報道了內賈德在中國農歷新年打出‘中國牌的消息,并稱這顯示伊朗期待中國否決安理會的新制裁決議。
伊朗PRESS TV新聞臺18日還報道了巴西反對制裁伊朗的新聞,并稱巴西作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希望中國、土耳其和黎巴嫩與該國一道反對通過針對伊朗的制裁決議。
伊朗:不怕任何威脅
據法國《解放報》網站19日報道,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蘇丹尼耶否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指責,稱之為“毫無根據、毫無效力的捏造”。
19日,伊朗為海軍新型驅逐艦“杰麥蘭”號下水舉行剪彩儀式。伊朗Press TV電視臺報道稱,它裝備有地對空導彈、魚雷和現代海軍火炮,它的建成標志著伊朗海軍科技的“重大飛躍”。另據伊朗伊斯蘭電臺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參加了該艦的下水儀式,并在儀式上對海軍官兵發表講話說,必須對美國和以色列制造的“伊朗威脅論”陰謀保持警惕。哈梅內伊否認了伊朗正在發展核武器的說法,并表示,美國總統和美國官員近來發表的談話說明他們的惱羞成怒和失望,美國發表伊朗制造核武器這樣老調重彈式的莫須有論調說明,伊朗人民的敵人們甚至在宣傳方面也極度的無能,因此而老調重彈。
據伊朗通訊社18日報道,哈梅內伊在另一個群眾集會上表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不害怕任何威脅,伊朗將繼續與霸權和擴張主義作斗爭。他還指責說,美國是好戰國家,它將這一地區變成了武器庫。
伊朗通訊社18日的另一篇報道說,伊朗總統內賈德表示,美國的霸權如同正在消融的冰雪,它在這一地區的政策將迅速遭受失敗,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世界政治關系將發生巨大的改變。
16日,內賈德曾表示,不怕美國的制裁,“制裁不會傷害伊朗,任何國家如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措施,伊方的回應將堅定到足以使它們后悔”。
法國《新觀察家》雜志斷言,自內賈德11日宣布伊朗成為“核國家”后,任何“可能邁向成功的討論”都已不可能舉行,因為內賈德將討論的大門關閉了。文章稱,內賈德仍在繼續混淆概念,并尋找周旋空間,但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懷疑已經越來越強烈。
李偉建認為,盡管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表態對伊朗非常不利,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拿出切實的證據證明伊朗的確在發展核武器之前,伊朗核問題的性質并沒有本質改變,目前,伊朗離能夠造出核武器還很遠,伊朗有意采取模糊戰略,遮遮掩掩,一邊討價還價一邊往前走。
李偉建說,在伊朗問題上,雖然美國、以色列等國家可能做好了動武的準備,但肯定不會輕易出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是第一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表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西方國家制裁伊朗的決心。下一步伊朗的態度非常關鍵,如果伊朗做一些大的改變的話,西方現在也不會把伊朗推到死胡同;如果伊朗一味強硬,根據目前伊朗的狀況,制裁下來它也不一定能扛得住。伊朗有可能會采取打太極拳的策略,一邊強硬一邊讓步。▲
環球時報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