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rost & Sullivan 羅靜
iPhone4提供的服務已經不局限在手機本身,更多體現在平臺級的信息服務能力,它將繼續承載喬布斯運營平臺的光榮與夢想。
在“蘋果”精神感召下,筆者今年4月份購置了一臺iPhone3G,華麗的工業設計,極具親和力的觸控界面,上手即玩的重力小游戲,除了電池續航能力超差以外,那種酷酷的感覺絕非傳統手機所能比。直到上個月iPhone3G頻繁死機,維修后更頻繁死機,才讓筆者從所謂時尚人士的虛假感覺中清醒過來,忍痛換回原來用的諾基亞,正視蘋果實際性能的確是件很頭疼的事。想必很多使用蘋果的朋友都跟筆者有著相同的經歷。也許中國具備應用探索精神的年輕用戶并不多,更多的只是將蘋果作為一種時尚的象征。
蘋果的確給用戶帶來了無與倫比的人本技術享受。iPhone的軟硬件技術更新之快,另其他競爭對手望而生嘆,而iPhone系列產品的自我超越精神也正在快速趨向手機技術的極限。正如喬布斯在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開頭說的,iPhone發布之前智能手機長的什么樣子都不記得了。從iPhone到iPhone3G,再到iPhone3GS。蘋果帶給消費者的改變只是配置上的小規模升級,外加細微的改動。iPhone4則驚喜不斷,業界將其亮點歸為8項:A4處理器、940×640像素IPS/FFS液晶屏、300小時待機時間、3軸陀螺儀、iOS4、500萬像素支持720P視頻拍攝,以及iBooks和iAd兩大應用創新。喬布斯不愧為驚喜大師,不管是基于Google的出色表現,還是蘋果的顛覆基因,喬布斯帶領著他的團隊從行業破壞者身份逐漸向行業領導者轉型,并始終堅信手機行業的未來掌控在他們手中。

>> 2009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結構
中國手機行業的研發與設計、制造、產品、渠道、品牌、戰略和細分用戶等幾個環節的競爭狼煙四起。中國市場盡管年輕,但活力四射。隨著中國市場的發展,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會被相應的產品所覆蓋,也就是說,全世界最好的產品,各個細分市場的產品都會進入中國市場。大熱的iPhone只是適合份額很小的特定用戶。從iPhone到iPhone3G,從iPhone3GS到粉墨登場的iPhone4,雖然iPhone登陸中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國內的智能手機也已經iPhone化,但諾基亞、三星等其他競爭對手并未被邊緣化,反倒是蘋果在國內的發展不尷不尬,在中國面臨的更多的是巨大的國情差異和不確定性前景。
國內終端市場發展歷經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競爭模式不盡相同。第一個階段是Simple phone時代,手機主要是利用網絡側的能力提供簡單的語音和短信服務,其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手機硬件質量和性能本身,競爭的關鍵點在于制造能力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同時運營商也沒有必要介入其中。在這個時期,以諾基亞、摩托羅拉為代表的傳統歐美廠商是市場的主導者。
隨著網絡側的信息傳遞能力進一步提高,國內終端市場進入第二階段,彩信、彩鈴、無線音樂、郵件、證券信息成為流行應用,具備多媒體業務展現能力的Feature Phone時代來臨。為了提升業務質量,運營商適當地推進定制終端以加強手機適配和推廣業務。這個時期的手機終端市場競爭除了進一步強調硬件的多媒體性能外,也逐漸對手機外觀、特色功能產生了需求,并推動手機與其它時尚元素的結合。這個時期,以三星、LG為代表的韓系廠商成功地取代飛利浦、索愛成為重要供應商。此時,終端廠商與零售渠道的競合關系也越來越微妙。
2007年左右,Web 2.0崛起以及手機硬件能力快速提高,用戶通過手機產生信息比重逐漸加大,而非運營商提供的若干種應用也在飛速增長,這是終端市場的第三個階段。終端市場進一步分化,硬件逐漸被軟件邊緣化,更快的節奏迫使手機硬件價值趨向手機價格的極限,而來自互聯網Web 2.0的商業模式創新也顛覆了傳統的競爭模式。
蘋果進入中國恰逢國內終端市場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2009年8月,蘋果與聯通的合作終于水落石出,這個利好消息讓聯通的股票上漲了幾天,聯通在三家運營商中實力較弱也試圖借蘋果優勢在3G競爭中拔得頭籌,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效應并不如聯通預期的那樣樂觀。三個月后水貨iPhone,高仿真iPhone遍地開花。聯通版iPhone高高在上的價格,無法本土化的功能,以及其數萬軟件讓中國消費者下載起來十分不便利,都讓其在中國市場的第一回試水不倫不類。而讓蘋果大放異彩的“Phone+App Store”軟件商店的縱深模式,國內業界大佬們也紛紛跟風,運營商級商店有MM、天翼空間,終端廠商級商店有Nokia、Samsung,平臺廠商級商店有Android等。姑且不論軟件商店的同質化問題,用戶真的需要這么多軟件么,很難說軟件商店不是中國市場的又一個泡泡,也就很難預測App Store除了賺眼球還能賺到什么。
樹大招風,蘋果在各個領域中的顛覆性創新不斷擠壓著價值鏈相關主體的想象空間。硬件廠商的價值不斷趨于極限,也對電信網絡運營商產生了一定的替代競爭。據相關統計,iPhone配套的App Store軟件商店目前已經容納了超過17萬種應用程序。這些又酷又好玩的應用挑戰著傳統運營商的VAS,迫使運營商淪為管道。iPhone4的三軸陀螺儀技術以及iBooks和iAd等創新應用,也將危及到傳統的游戲機市場和電子圖書市場。iPhone4提供的服務已經不局限在手機本身,更多體現在平臺級的信息服務能力。也就是說,iPhone4將繼續承載喬布斯運營平臺的光榮與夢想。
面對國內終端市場發展的第三階段,手機價格將趨于極限,直至最后運營商們不得不免費送機入網,這也將催生更多的信息衍生服務。毫無疑問,蘋果在研發與設計、制造、產品、品牌、戰略等五個環節的競爭優勢異常明顯,而在渠道與用戶兩大環節競爭劣勢也異常鮮明。發展用戶必須通過渠道,蘋果高端定位也決定著蘋果的渠道層次選擇,以此推測,蘋果在中國必須更加深入地推進高端合作,特別是與運營商的合作。
2009年,日本軟銀年度數據表明蘋果對3G網絡貢獻非常之大,以至于運營商必須通過免費Wi-Fi套餐對3G網絡承載進行分流。孫正義也在多處公開場合表明蘋果引入對軟銀的戰略意義。可見如果蘋果能夠兼顧本土實用性及與承載運營的協調性,相信iPhone4將帶給中國市場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 iPhone4號稱“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