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泰爾管理研究所 王通杰
產業巨頭合作,搶占3G應用市場
文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泰爾管理研究所 王通杰
中國聯通已經與多家產業巨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行業涉及交通運輸、金融、能源、生產制造、商貿流通、互聯網等領域。
2010年7月22日,中國聯通與銀河證券在京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證券經紀業務龍頭企業之一的銀河證券,是中國聯通在證券行業拿下的“第一單”,也是中國聯通的產業巨頭合作戰略落實的又一成果。
時光追溯,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聯通已經與多家產業巨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行業涉及交通運輸、金融、能源、生產制造、商貿流通、互聯網等領域。而且具有簽約密集,出席人員級別高,主要是3G應用合作等特點,因而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表1 2009-2010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主要企業
從表面上看,中國聯通此番連續而且高調地拓展3G應用戰略合作伙伴,其用意:一是積極尋求跨行業跨領域合作與實踐3G行業應用,符合國家的兩化融合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趨勢;二是通過合作宣傳和品牌疊加效應,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市場地位和社會感知的企業形象;三是豐富自身的產業生態系統,贏取合作伙伴資源,增強自身產業鏈條的對外競爭力;四是爭奪高價值的集團客戶,擴大用戶群,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就目前而言,中國聯通的上述戰略意圖應會實現。
但如果結合中國聯通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資源能力和行業變革趨勢分析,其整體的戰略選擇邏輯或許不應該如此簡單。中國聯通的最高層,如此連續且密集地出席簽約儀式,也許從側面就印證了以上這一猜測。
首先,與競爭對手相比,中國聯通的核心競爭優勢特點并不鮮明。因而中國聯通需要利用3G應用來建立自身的競爭“標簽”。中國移動至今仍掌握著世界上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2G網。而且目前仍為中國移動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收益和現金流,中短期內此種情況仍將延續。同時,中國電信擁有強大的固網資源,并負責多個專網和掌握IPv6等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發優勢。即使考慮3G和無線寬帶的發展,由于中國移動擁有TD的政策優勢,中國電信擁有熱點覆蓋規模優勢,中國聯通自身的競爭優勢仍不鮮明。因而,在網絡難以突出競爭優勢的情況下,業務應用突圍也許是其不得不選擇的戰略方向。
其次,從自身的資源能力角度看,中國聯通需要積極利用3G機遇彌補自身在客戶資源、合作伙伴資源和電信支撐能力方面的缺陷?;谥袊ㄐ女a業發展的歷史沿革,中國電信在家庭和政企客戶市場的優勢地位明顯,中國移動在個人客戶市場和移動通信領域的能力突出,這兩家運營商都掌握有相對穩固的龐大客戶資源及合作伙伴資源。另外,這二者的電信支撐能力在相應領域也具有優勢。雖然被認為是“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上網速率最高、開通國家最多、用戶數量最大、產業鏈成熟度最高、手機終端最豐富”的WCDMA為中國聯通帶來機遇,但是WCDMA的優勢是基于全球視角的,而在中國仍需要一個轉化落地過程。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才能有效引動合作伙伴資源,才能建立穩固成熟的產業生態聯盟,才能發揮成熟技術的競爭優勢。而與產業巨頭們的戰略合作就是這個“轉化落地”過程的契機與實踐。
第三,從行業變革趨勢角度看,表面上以移動互聯為核心特征的各類行業應用創新是3G時代的競爭焦點之一,但這背后將引起的是電信運營商自身定位和運營模式的變革。從通信技術上講,我國已經逐步處于世界的前列,國外可照搬經驗越來越少,國內通信產業創新被越來越重視。雖然這為我國通信領域趕超世界水平提供了機遇,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就目前來看,在具體業務方面已經難覓2G時代如語音、短信、彩鈴等公認的殺手級應用。而試錯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之一。缺乏參照對象,創新成本必然提升,原有的由運營商主導的通信產業模式,在創新成本和移動互聯網開放屬性的雙重沖擊下,將不得不發生改變。開放自身的電信能力,與產業巨頭合作創新,強化核心資源建立具有壁壘屬性的核心競爭力,也許是未來電信產業的有效經營模式之一。
中國聯通2010年中報披露:中國聯通已經確立了成為“信息生活的創新服務領導者”的發展愿景。在未來幾年內將著力實施“3G領先與一體化創新戰略”。因而,以此判斷,中國聯通此番連續與產業巨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搶占3G應用市場,確實是對其新戰略積極而有益的落實。但對于未來戰略的實施效果,仍需看中國聯通的下一步行動。

圖 1 電信業務層級架構圖
3G行業應用表面是在業務與應用層,但是這背后影響創新的重要因素是電信能力的開放程度。電信能力的開放,將會為3G應用創新提供極大的便利,并有效降低運營商自身的創新成本,有助于產業聯盟的發展和穩固。
中國聯通集團產品創新部處長于鵬,在今年6月的中國電子商會投資服務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一次演講上表示,運營商需要進一步對電信能力進行開放,開放心態和關注應用創新和業務服務需求,而非所謂的“管道”與“主導”。這與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常小兵在簽約儀式上強調“服務”相一致。因而隨著與行業巨頭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在下一步應用開發方面,中國聯通很可能更加專注于自身的“平臺”屬性,逐步改變“以運營商為主導的通信產業模式”。
而在行業應用創新方面,3G明確已經成為中國聯通的戰略重點。這也可從業內評價其2G、3G發展失衡的結論得到體現。正如前文分析,中國聯通需要樹立具有“創新”標簽的競爭優勢特性。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并未顯現,中國聯通搶占3G應用市場,其核心目的應該是期望能通過與客戶合作,通過基于身邊的實際應用的創新,率先尋找到殺手級的應用,實現自身的業務突圍。
另外,為了配合上述行動和戰略意圖的實現,中國聯通還將更加重視3G支撐能力和創新終端的協同配合。如中國聯通在2009~2010年間連續實施的BSS升級建設,優先支持3G業務。連續引入iPhone、樂Phone,以及下一步的iPad,使中國聯通3G發展能力連續提升。而這也正是其在3G業務方面“培育整合‘語音+數據+終端+應用’延伸服務能力”思路的直接體現。
由此可以看到,中國聯通下一步將通過進一步開放電信能力來落實3G行業應用搶先的戰略成果。強化3G業務創新,并利用終端策略,鞏固和帶動自身的3G成果。
雖然中國聯通的產業巨頭聯盟戰略的邏輯和未來發展都具有合理性,但是其與競爭對手相比的劣勢也不能被忽視。首先,戰略合作協議不具有排他性,上述產業巨頭很多都與三家運營商都有合作。其次,現有3G應用與競爭對手重合度高,新應用的推出還需要時間。第三,中國聯通具有明顯的輕2G、重3G的傾向,這可能與其原來的雙網雙建的教訓有關。但2G業務仍有廣泛的個人客戶基礎,中國聯通需要解決未來2G/3G的融合問題。第四,中國聯通最主要的競爭劣勢是其內部的組織整合問題,而內部管理的劣勢很可能損害戰略執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