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亞
用推進結構調整促轉變增實力上水平
/李興亞
天津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提出把調結構、促轉變、增實力、上水平作為著眼點,著力構筑“三個高地”、全力打好“五個攻堅戰”的要求,對振興天津裝備制造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中,認真貫徹市委的決策部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推進結構調整為著力點,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開創集團發展新局面尤為重要。
2008年底,天津市國資委批準天津百利機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做實。在應對危機的嚴峻挑戰中,集團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入手,明確“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以電工電器、重型礦山、機床工具和通用環保四大產業板塊為依托,打造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戰略,從兩個方面加快集團《做實方案》實施。一是構建集團“五大管控中心”,首先著手建立集團研發中心,形成一個以科研項目、人才為核心,檢測、研制為支撐,信息、標準為基礎的科研體系;構建人力資源中心,先期整合中職教育整體進入海河教育園,確定總體規劃和建設設計方案。二是加快集團“四大產業板塊”整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經過精心扶植,“四大板塊”龍頭企業逐步形成。2009年,以天鍛壓力機公司、百利電氣公司等為代表的5家國有及國有控股核心企業實現利潤超過2000萬元,總額達到1.69億元,為集團實現“保渡上”目標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是加大產學研合作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與天津大學博士后科研交流站結合,建立“百利機電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請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國家級創新人才以及國內機電行業專家60名為集團顧問和研究院專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11家高校建立產學研創新聯盟;組織發展型企業與哈工大、東北大學等高校實行產學研合作對接,達成33項校企技術項目合作意向。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升級,天鍛壓力機公司和天發水電公司的企業技術中心通過了國家五部委組織的認定;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家。從而增強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2009年專利申請達到300件,其中發明專利75件;累計專利申請總量達到1535件,其中發明專利298件;7家企業獲準成為市級專利試點企業。“津一”、“天鍛”商標獲得國家馳名商標。截止到2009年末,集團共擁有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1個,天津市著名商標15個,天津市名牌產品14個。
二是加大重點科技項目研發。抓好9個市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35kV超導限流器”掛網運行成功,成為世界最強“超導”;《板材成形液壓機柔性制造系統》等3個項目進入驗收階段;《電控共軌燃油系統產業化》項目樣機經檢測達到“國Ⅲ”要求并通過市科委鑒定。完成了“萬噸重型數控鈦電極制備液壓機成套裝備”、“YK2560A數控弧齒錐齒輪研齒機”、“20kV配電干式變壓器”等適應性新產品開發。《粉末冶金液壓機》等一批技術創新項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市各類技術創新計劃。8個項目獲科技獎項。2009年新產品產值完成96億元,同比增長15.7%,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2.7%,對集團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一是加大投資力度,提高投達產項目效率。按照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在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2009年集團共實施建設項目11項,完成投資額9.5億元,為年計劃的118.69%。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4項,總投資規模10.6億元;竣工項目4項,總投資規模15.5億元。包括“江天重工”、“天鍛重型廠房”、“起重設備”、“一重三聯合廠房”、“特變電工”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的建成投產,新增產值35.8億元,新增利稅5.8億元。2009年正式達產的“江天重工”項目凈增產值18.4億元,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速增長起到引擎作用。
二是利用上市公司融資平臺優勢加強資本運作,使上市公司擁有的國有資產(市值部分)從2009年初的15億元增至近40億元,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積極爭取優惠政策支持,全年共爭取到國家及地方政策資金8308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困難。

一是抓住國家投資和本市重大項目建設機遇,從開拓市場入手,分別與城投集團、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等七個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織企業參加“工建攜手產需對接會”與項目及施工單位零距離溝通,參與競標,擴大天津本地市場份額。用足用好市政府30條措施,開展“保渡上”幫促活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企業提出的69個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完成雷沃動力公司等十余家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資金”和“建材產品補貼”申報,獲得優惠政策支持近150萬元,為企業搶占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加強客戶管理,開拓新興市場領域。在金融危機沖擊市場萎縮的困難情況下,指導企業從建立客戶信用管理與控制體系入手,增強御寒能力。百利陽光公司為降低過分依賴橡塑產品風險,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成功進入風力發電市場,并首次實現環保成套產品走出國門,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天發水電公司利用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品牌效應積極參與競標,繼續擴大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知名度。江天重工公司實行專門評價委員會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和價格對標管理,堅決淘汰不合格供應商,大幅降低了采購成本。天鍛壓力機公司憑高新產品開拓國外市場,實現出口訂單逆勢增長。
三是發揮外貿窗口作用,拓展國際市場。充分發揮各企業產品和價格優勢,利用集團“機電進出口公司”外貿平臺,參與全球競爭,為集團企業代理進口和簽訂出口協議總額260萬美元、216萬歐元。并通過組織企業參加“津洽會”等展會,宣傳“百利機電”品牌和“四大板塊”企業產品,提升“百利機電”的影響力。
加大企業調整退出和盤活資產力度,2009年完成改制、股權轉讓、工商注銷和破產批復及實施等共計31戶;70戶退出的“三類企業”基本關閉保險賬戶;完成3戶與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債務整體處置;12戶困難企業土地、房產共減免土地稅、房產稅605.2萬元;償還土地收購中心欠款4.5億元,釋放了在工行打捆抵押的土地;土地處置變現資金到位8.9億元。
在市有關部門支持和相關企業共同努力下,利用天津市“108”、“104”號文件政策,從2005年開始,通過5年努力,集團累計完成關閉困難退出企業社會保險賬戶130戶,整體分流安置職工及有管理關系人員總數達到5.1萬人,了斷職工歷史債務6.8億元,為保持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至此,以關閉社會保險賬戶為標志,集團基本上完成了整體退出困難企業分流安置職工的歷史性任務,資產結構得到優化,步入了由“進而有為、退而有序”轉變為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對14家發展型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素質調研和診斷,指導13家重點發展型企業制定人力資源管理三年規劃。搭建集團人才引進招聘平臺,與“智聯”、“易才網”、“北方人才”等4家人才服務機構簽署長期合作協議。去年發展型企業共招聘引進各類人員467人,其中,研究生44人,占4.4%,大本生133 人,占28.5%。在引進人才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職工培訓,培訓項目達330余項,每年培訓各類人員近7000人次。2009年有8個企業全員培訓率達到100%。推薦兩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候選人和10名天津市第二屆技術能手候選人。涌現出天鍛壓力機公司分階段分層次滿足不同人才需求、泵業集團公司用先進企業文化培育人才隊伍、百利陽光公司“帶土移植”團隊人才、天河有限公司以廠聘技師留住一線優秀技術工人等經驗做法。企業各職業人群比例呈現“三增一降”變化,即工程技術人員、營銷人員、技術工人比例增加,管理人員比例下降。
2009年,天津百利機電集團按照市委、市政府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總體要求和市國資委下達的指標,通過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2.8億元,同比增長17.6%;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4.2億元,同比增長15.3%;實現利潤1億元,同比增長141.7%。同時,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停產、職工放假和減員減薪的情況,在困難的環境中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成果。
(作者單位:天津百利機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