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寶珊
(海南省中醫院婦產科,海南 海口 570203)
在臨床實踐工作中,督促各項護理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時,筆者經常會感到困惑:治療有大處方、治療卡、執行單可以核對,那么,各種輔助檢查又以什么來核對呢?諸如采血送檢各項目,包括過醫囑、對簽、采血、送檢四個環節,各環節均較易出現漏執行,延誤診療的正常進行。在筆者科室就曾出現過醫囑者將待檢單夾錯地方、采血者未查對、造成漏采血的現象。為此,筆者仔細研究了各個環節,2008年 3月設計了輔助檢查登記表,臨床應用兩年,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輔助檢查登記表見表 1。
將 2006年 2月至 2008年 2月執行的 200例次輔助檢查患者作為對照組,2008年 3月至 2010年 3月執行的 200例次輔助檢查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輔助檢查項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具有可比性。登記表使用前后各輔助檢查執行情況、結果回報時間及漏檢情況比較見表 2。

表2 輔助檢查登記表使用前后各輔助檢查執行情況、結果回報時間及漏檢情況比較(例)
使用統計軟件(SPSS16.0),經 t檢驗,觀察組執行數與對照組比較,P<0.05;觀察組漏執行數與對照組比較,P<0.05。觀察組漏送檢數與對照組比較,P<0.05。觀察組檢查結果回報延遲與對照組比較,P<0.05。以上觀察項目經統計學處理,說明兩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該方法臨床應用兩年,在實施過程中,護士們從被動執行改變成自覺的主動執行,并列入過醫囑及查對醫囑的常規,更好地做到了與醫生及輔助科室的有效溝通,工作流程更為順暢,關系更為和諧。該方法自實施至今,出現漏執行 1例次、輔助檢查結果回報延遲 2例次及漏檢 1例次。通過以上統計學分析,提示我科使用輔助檢查登記表后大大減少了輔助檢查的漏執行及漏送檢例數,避免了檢查結果回報延遲,對臨床工作起到嚴格把關、提高輔助檢查送檢率和工作效率的作用。
(1)輔助檢查登記表由日期、床號、姓名、各項檢查、備注、過醫囑者及執行者簽名六大項目組成,各科室可根據使用頻率將常用項目列出,少用項目在備注項目隨時添加,一張表格可適用 26人次的填寫與使用。(2)該表格簡潔明了,已注明使用方法,便于學習掌握。(3)輔助檢查登記表讓過醫囑者在過醫囑后在相應檢查表格內打“√”并簽名,執行者在執行后在過醫囑者打“√”的表格內填上"做"并簽名,這樣,執行者對患者應做的檢查心中有數,同時又方便核對者檢查各項輔助檢查落實情況。(4)若檢查的項目沒有,過醫囑者在備注里面寫上相應的檢查項目,執行者在執行后在過醫囑者寫的檢查項目上打“√”。(5)該表將科室所有的輔助檢查項目及過醫囑者和執行者簽名都匯集于一表,既方便查對,又避免遺漏,起到了很好的把關作用,且無須查閱病歷與電話查詢,工作效率也提高了。(6}臨時醫囑單的雙簽名代表的是過醫囑和核對者的簽名,而輔助檢查登記表執行者的簽名正是臨時醫囑單更好的延續與補充。(7)便于保存,對臨床各科室均適用,尤其是重癥病區、產科及新生兒科更為適用。另外,在執行某些檢查項目時家屬不在場,對于他們的質疑,該檢查表的各項簽字可為護理糾紛的舉證倒置提供客觀依據。這樣既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可以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度,起到密切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的作用[1]。
由于輔助檢查項目的多樣性及檢查時間的不固定性,又無專項檢查單核對,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輔助檢查登記表設計和使用的根本目的是以患者為中心,以醫護人員為中心,以效率為中心,使護理服務由被動變為主動[2]。通過此表不僅可提醒病人做好檢查前準備,也提醒了不同班次的護士和醫生,從而有效地預防了護理缺陷和糾紛的發生[3]。
[1] 薛菊蘭.兩用輸液卡的設計和保存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312.
[2] 薛素蘭,伍曉瑩.護理行為風險管理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05,5(1)∶19-20.
[3] 程云清,陳航燕,黃 莉,等.溫馨提示卡在心臟手術患者檢查治療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