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航
我們干嗎那么著急?
□/曉航
看過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在70年代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在那個年代,似乎每個人都有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口號聲中,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僅用10個月就建成了,比原計劃提前2年完成的武漢長江大橋讓天塹變通途。我們用提前完工來證明中國人的決心和能力。雖然時代不同了,但“大干快上”、“超額完成”的觀念似乎被繼承、遺傳了,成了中國人的一種心態——浮躁。
曾經,沒有電話和手機,我們和朋友約定個時間地點,總能夠順利地相會;現在聯系方便了,卻更頻繁的遲到,惹得另一個人舉著手機一遍遍的大聲催促。曾經,沒有電子郵件和短信,一封平信寄出,我們能耐心地等上一個月,在收到的一刻激動萬分;現在我們發出郵件或短信如果十幾分鐘沒有回復我們就要把電話頂過去詢問為什么。
我們不能容忍一切稍慢的事物。有了電腦,我們可以快捷地打字,輕松地復制、粘貼;卻因為電腦死機需要重啟而煩躁不堪。有了復印機,我們不必再一遍遍地反復抄寫;卻因為卡紙或沒有油墨而煩躁不堪。我們用一個個先進的發明來縮短花費的時間,來提高我們的效率,來減少我們的等待,來解決我們的煩躁,結果卻是更加煩躁。
在銀行,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儲戶,那你只有坐在椅子上耐心地等上個把小時去辦理幾分鐘就能解決的業務;而如果你是個VIP,那你完全可以把其他人拋在身后優先辦理業務。在醫院,當你耐心地排隊等待看病的時候,一個醫院內部熟人帶來的病人可以無視你們的存在優先看病。開車上路,綠燈變黃的時候總要猛踩油門,一定要在最后一刻沖過路口。在馬路上,兩輛車為爭搶一步而撞在一起,或者人車爭搶而付出生命。在超市,總是在幾個付款長隊后徘徊,想找個排隊人最少的。去看世博會,就是裝殘疾雇老人也要走綠色通道。
我們煩躁,是因為社會的節奏太快,生怕晚一點就錯過了,錯過了就不再是自己的了;我們煩躁,是因為社會對信仰的缺失,使我們變得自私,氣人有笑人無,貪圖占點小便宜的快感。做大事時畏首畏尾,為小利時拼上性命。浮躁讓我們的雙眼變得近視,急功近利讓我們放棄了未來。
在這浮躁的背后有一個成語:好大喜功。深埋地下的煤、稀土、天然氣都要早早的挖出來,急急忙忙的賣出去。煤礦、金礦、稀土礦,珍貴的礦產被打折廉價出售。招商引資來了就好,地方上有了臉面,稅收上有了增加,于是給出大大的優惠,多多的讓利。甭管有用沒用,是真是假,不擔心那些工廠是否污染環境殃及子孫。我們著急,毀樹墾田、圍湖造田,開山屯田,保證糧食產量的增加,毫不理會數十年甚至只是數年之后,洪水和泥石流是不是會將一切湮沒。
在這浮躁的背后還有一個成語:急功近利。時至今日,設備更先進了,工程更加機械化了。投入了更多的資金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換來的卻是豆腐渣大堤,是一個個“樓歪歪”、“樓脆脆”。很多人在感嘆,時至今日,東西似乎總是沒有以前禁得起使用了,易損、易壞成了一種常態。
在這浮躁的背后又有一個成語:事倍功半。大躍進的年代,高喊著又多又快,干勁十足地大煉鋼鐵、放著畝產萬斤的衛星。事實證明一味地加速前進,事倍功半還是可慶幸的,結果很可能是倒退。
日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公告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企業2087家。這可能會造成地方暫時的GDP下降,暫時的失業,但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發展,是急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