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掘金
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知識產權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獲取知識產權并運用知識產權進行市場布局,是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穩定利潤及持續發展的關鍵。
知識經濟是全球化的經濟,各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總量是衡量一國創新能力及國際市場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去年作為傳統專利大國的美、德等國家的國際專利申請公布量出現近五年來首次負增長,而中國申請量仍然以穩定的增長率 (近30%)使得申請總量大幅攀升,這不僅是中國科技、經濟實力增長的明證,同時也表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運用專利開拓金融危機后疲軟的國際市場,實現新的經濟增長的契機到了。
雖然中國對外專利申請量增長迅速,然而據來自四邊統計工作組(FOStatWG)2009年初步專利統計交換年度報告(APPSE2009)顯示,中國在美日韓的有效專利數量極少,在日本的有效發明專利中,中國占萬分之三;在韓國的有效發明專利中,中國占萬分之八;在美國的有效發明專利中,中國占千分之二;(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2009年專利統計簡報)遠遠低于上述三個國家在我國的有效發明專利中的比例。因此,中國仍需提高創新能力和效率,獲取高質量的專利權利,積累國際市場競爭的資糧。
然而專利制度是知識產權制度中最重要、最復雜的制度,加之專利制度的地域性十分明顯,各國專利體系差異性很大,了解和把握主要國際市場國家專利制度的具體規定及差別,無疑對高新技術企業在相應國家有效獲得專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時間并不長的中國而言,國家和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經驗都明顯不足,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想要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御敵掘金,僅僅了解相應國家的專利制度還遠遠不夠,更迫切需要提升的還是運用制度的經驗和技巧。此外,作為經濟理性人,效益原則永遠是企業行事的圭臬,如何在保護自己獲取利潤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甚至可以借此擊敗競爭對手,這都需要我們對相應國家的專利制度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及恰當的運用。
美國、日本、韓國及歐洲是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的傳統國際市場,他們的專利制度歷史悠久,完備而復雜,實務中更是發展出許多運用專利制度之技巧。充分把握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專利申請及保護制度的特殊之處,并能加于嫻熟地運用,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才能把握國際市場競爭資糧,以他山之石掘金。
周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