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鋒林/文
知識產權應成為后期氣候談判的正式議題
尹鋒林/文
在哥本哈根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雖然沒有達成最終的實質性協議,但卻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必須依賴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并研發更新現有的環保技術并加以有效利用。發達國家對氣候的變化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它們不僅應給予發展中國家資金支持,還應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有效的環保技術。由于知識產權保護對環保技術的開發、傳播和利用均具有重要影響,發展中國家在與發達國家進行氣候談判時,必須考慮到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與限制問題,明確提出發展中國家有關知識產權保護與氣候變化問題的立場和觀點,才能確保自身利益和要求得到充分考慮。
由于知識產權賦予了權利人在一定期限內壟斷使用有關技術的特權,那么如果有關國家或者權利人過分利用這種權利,就有可能導致知識產權與環境保護的緊張關系。在Canon Inc.v Recycle Assist Co.,Ltd1.Tokyo District Court,December 2004;Tokyo High Court,January 31,2006;Supreme Court,November 8,2007.See The Decision of Tokyo High Court,http://www.ip.courts.go.jp/eng/documents/pdf/g_panel/decision_summary.pdf,and see also Peter Ollier,Japan’s Supreme Court affirms patent exhaustion rule,http://www.managingip.com/Article.aspx?ArticleID=1696731.一案中,原告 Canon公司在日本就一種有關打印機墨盒的技術擁有專利。一家公司在中國回收使用后的墨盒,并通過在墨盒上打孔對墨盒進行清潔,然后重新注入墨粉以供二次利用。被告Recycle Assist公司則在中國購買了這種重新裝入墨粉的墨盒,并將其進口到日本銷售。在審理時,被告特別提到了環境保護的問題,認為自己所銷售的墨盒屬于對產品的循環利用,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日本最高法院雖然認為保護環境有利于文明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整體福利的提升,但是仍然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侵權。這樣,由于原告并不對消費者提供二次利用墨盒的服務,那么消費者在使用完墨盒之后就只能將其丟棄,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因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造成浪費和環境污染。
當前的知識產權制度在發達國家可能會限制環保技術的利用與傳播,更為嚴重的是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可能阻礙發展中國家獲取和利用應對氣候變化的環保技術。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環保技術擁有量的角度觀察,發達國家擁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環保技術,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技術相對較少。對環保技術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必然意味著發展中國家要向發達國家支付更多的使用費,而發展中國家本身就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因此,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也就成為了發展中國家獲得環保技術的一個重要障礙。第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有關環保技術的關鍵專利布陣已經完成或正在著手進行,這種專利布陣一旦發揮實際作用,必然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技術壟斷,從而阻礙發展中國家在環保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第三,新興發展中國家向環境脆弱的最不發達國家或缺乏技術能力的國家轉移環保技術,亦會遭遇知識產權問題的阻礙。雖然TRIPs協議規定締約方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以對專利技術頒發強制許可,但是根據TRIPs協議第31條f項,締約方頒發強制許可應該主要用于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這樣,即使新興發展中國家在本國頒發相關環保技術的強制許可,也不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不能幫助環境脆弱的最不發達國家或缺乏基本技術能力的國家獲得適應或消減氣候變化影響的環保技術。
在涉及氣候變化的問題上,知識產權的主要目的不應是促進貿易或保護國際投資,而應該是促進環境友好技術的研發與有效利用。具體到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義務而言,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主要目標就應該是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技術。這一點應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這是因為,與國際貿易或國際投資相比,氣候變化是直接涉及到人類全體生存安全的利害攸關的問題。一旦地球氣候發生巨大變化,那么我們所面臨的困境就不僅僅是利潤減少、收入下降這樣的問題,而是喪失賴以生存的環境、甚至是招致人類滅亡的重大問題。因此,在保護環境、防止氣候變化這個大前提之下,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應該處于從屬地位。
知識產權保護對氣候變化與技術轉讓影響的問題,在聯合國氣候談判初期并未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但是,隨著談判的深入,特別是隨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承擔TRIPs協議所規定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義務,以及受到多哈回合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問題談判的影響,發展中國家逐漸認識到知識產權問題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的重要意義。在氣候談判過程中,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提出了許多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的觀點和建議,要求在涉及氣候變化的技術方面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進行調整,使之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充分、快捷、低廉地獲得環保技術。2.Views regarding the work programme of the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 under the Convention。雖然由于發達國家的反對,知識產權問題尚未被氣候大會列為正式議題,但是,從哥本哈根大會談判的進展和結果觀察,知識產權問題在未來氣候談判中必然會成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爭論的一個焦點。特別是各國一旦就減排義務和減排責任達成共識,那么后期談判的焦點就會集中在如何落實前期談判成果之上,知識產權問題就會更加凸顯出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發展中國家必須加強基礎性研究,以雄辯的事實和理論為依據,在氣候變化談判中有理、有力、有節地提出知識產權議題,才能獲得一個公平、公正、互利、雙贏的談判成果。筆者認為,研究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與氣候變化問題,應該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現行知識產權制度會在哪些方面能夠對環境友好技術的研發、傳播和轉讓產生哪些具體的不利影響,并在可能的前提下,建立易受知識產權影響的環境友好技術數據庫以及案例庫。二是發展中國家如何充分利用現行國際知識產權制度中的靈活性機制,有效避免知識產權保護對環境友好技術的研發、傳播和轉讓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三是在靈活性機制覆蓋范圍之外,發展中國家還應有哪些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知識產權訴求,以消除知識產權保護對環境友好技術的研發、傳播和轉讓所造成的阻礙。四是從發達國家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所應履行的國際法義務出發,研究如何通過談判敦促發達國家接受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知識產權訴求。EIP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