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董玉龍
2010年2月4日,海安縣委、縣政府在行政中心召開《海安走過六十年》首發式,會議其中一項議程就是去縣檔案館參觀戴盟同志捐贈書籍及書法作品展覽。在新近落成的海安縣檔案館現代化的大樓里,與會者欣賞著戴盟同志龍飛鳳舞的書法藝術,翻閱著戴盟同志捐贈的書籍,深深為戴老的書法藝術所感染,也為戴老把珍藏書籍贈送海安的情懷而感動……
2009年2月15日,戴盟同志的二兒子戴曉曙同志(中組部干部一局巡視員、副局長)來江蘇海安調研。在與海安縣黨政主要負責人談話中,提及其父親近況和有關珍藏書籍捐贈意向。海安縣委主要負責人交由史志工委進行具體聯系落實。此時,筆者兼任縣委史志工委主任,正在落實中央、省、市黨史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黨史工作規劃,啟動建國后黨史編纂工作;征集老領導回憶錄,編輯《歷任海安縣委書記、縣長訪談錄》。戴盟同志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任海安縣委書記,能夠訪談到這樣一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那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
2009年7月30日,筆者一行去杭州望江山療養院,應約采訪戴盟老書記。夏日的午后,雷聲陣陣,風雨交加,而在戴老的房內,卻是清風縷縷。戴盟同志中等身材,黑白相間的頭發,面色清癯,步履從容。說話溫和親切,記憶驚人,思路清晰。雖然已是85歲高齡,但精神矍鑠。
戴盟同志,1924年4月出生,江蘇鹽城人。原名王振鴻,曾用名王亦農、黃德明,筆名葉虹、田野紅。戴盟于194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新四軍老戰士,曾在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美術系學習。后被黨組織分配在聯抗部隊,于1941年秋來到海安,時年17歲。先后在海安地區海北、曲北、姜北、海曲、姜城等區任書記,在海安縣委(紫石縣委)擔任過民運部長、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1949年4月任縣委書記,1951年9月調南通地委工作。戴盟同志在海安工作戰斗了整整10年,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海安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離開海安后,戴盟同志擔任過南通地委副書記、江蘇省委農工部副部長、浙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臺辦主任、浙江大學黨委第一副書記等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名譽理事、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名譽會長、浙江省逸仙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高級顧問。
戴盟把海安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對海安的感情十分深厚。用他自己的話說,海安時常入夢來。當我們闡述來意后,戴老深情地回憶起建國初期海安二三事……
解放初期,戴盟同志寫作使用的一支“派克”筆,是從繳獲的勝利品中購得。當時的財經管理制度很嚴,戴盟同志又是縣主要領導,按照規定,要正式向地委組織部打報告。經過地委組織部長周澤同志批準,從專款中撥批了8塊錢,才向縣有關部門按價買到這支筆。這說明建國初期財經制度非常嚴格,干部的作風也是非常廉潔的。
在與戴老訪談中,戴老將自己珍藏的八張上世紀50年代初的照片贈給我們。戴老在“文革”中被三次抄家,這八張照片被精心收藏,僥幸保存至今,讓我覺得沉甸甸的。其中有1950年縣委書記戴盟、縣長邢白等領導與全國勞動模范高萬龍、渡江英雄王鳳英的合影。照片是由海安“藝海照相”拍攝的,照片上的領導人都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人,風華正茂,背景是海安縣中學的一幢小樓房。照片上的人們倚坐在一座木橋上,神情頗顯自豪。第二張是1951年4月三里閘修竣落成典禮。照片上人們或站或坐在三里閘坡面上,泥墻草屋頗能說明建國初期的貧困。第三張是1950年12月17日海安縣黨政團負責人歡送軍事干校學生。第四、五張是1951年4月歡送抗美援朝新兵營。第六張是海安最后一道涵洞落成留念。第七張、八張是高萬龍、王鳳英佩戴獎章的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讓筆者喜出望外。這次《海安走過六十年》就使用了戴老提供的四幅圖片,為此書增色不少。戴老藏書較多,有古典文學類、詩詞楹聯類,還有畫報雜志類,涉及面廣。為加強海安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革命傳統教育,他提出將自己的藏書連同部分書法作品捐贈給海安縣檔案館。
帶著這樣的重托,回到海安后,我向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作了匯報,并就捐贈書籍的藏書地點與文化局、檔案局領導進行溝通。在檔案局韋圣霞局長全力支持下,戴老捐獻書籍進入具備現代化館藏條件的檔案館,同時在閱覽室開辟專門書柜,使機關干部和廣大群眾都能借閱。在此基礎上,我通過戴小迅同志(戴盟同志長子,浙江省政府僑務辦公室副巡視員)與戴老進行溝通,深得戴老首肯后,檔案局又在閱覽室增加了書櫥,確保戴老捐贈書籍絕大多數能夠借閱展覽。
2009年12月30日,筆者與縣檔案局長韋圣霞同志驅車至杭州的戴盟同志家中。戴老的長子戴小迅接待了我們。家中61箱書籍整整齊齊碼在客廳里,原來的落地書櫥已空空如也。戴老家中非常簡樸,但墻上的字畫和書桌上的文房四寶又使這居于鬧市的書齋淡雅而又寧靜。
等書籍搬運到小迅同志聯系的物流公司的卡車上,已近下午一點左右,戴老還在飯店等候我們。不變的鄉音,實惠的款待,消除了我們旅途的疲勞。戴老還將他新近出版的《湖畔清言》和他手工制作的賀年卡托付我帶給南通市委、海安縣委、縣政府負責人以及海安縣老干部詩書畫研究會、仲貞子藝術館、七戰七捷紀念館等單位和個人。我們也將剛剛出版的《海安走過六十年》、《海安年鑒》、《海安組織史》,《韓國鈞朋僚函札名人墨跡》贈與戴老。
戴盟、黃浩這對革命伴侶就捐贈書籍和我們拉開了家常。戴老說這次捐贈書籍得到了全家的大力支持,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對海安都有感情。戴老更是深情地說:“十年青春,十年戰斗在海安,海安父老鄉親,終生難忘”。全家充分利用十月黃金周的休息時間,大兒子戴小迅是總協調,小兒子戴曉曙既是捐贈書籍的最初聯絡人,又是工作人員。長假期間全家都在書房里整理書籍,分門別類,標注號碼,裝箱封固,兩個孫女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是啊,裝了六十多箱書籍,將近2噸重啊。這5000多冊書籍類別含詩歌、理論、小說、書畫集以及雜志等。其中詩詞、楹聯、書法、茶文化、臺灣小說居多。大體包括政治類,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文集等;古典名著類,多版本的《石頭記》和其他名著;詩詞類有全唐詩、宋詞等;史書有文學史、哲學史、通史等;志書有浙江的一些新老志書,如義烏、龍游、蘭溪縣志、電影志、名村志等;還有歷史小說、傳記、現代小說、文學、詩歌、茶文化、書法、美術等種類繁多。特別珍貴的是1970年后出版的《工農兵畫報》,每月一期,一年12期,10年一期不少,很有收藏價值。
在書籍整理裝箱以后,戴老又在金色十月里,以《海安詩痕》為題,書寫了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涉及海安的詩詞70余幅。用戴老的話說,值建國六十周年大慶,每逢佳節倍思親,將圖書和書法作品一并捐獻給第二故鄉——海安,以了多年心愿。
至此,戴盟同志向海安捐獻珍藏書籍、書法作品一事,經我委接洽聯系,終于完成。海安縣老干部詩書畫研究會還請我作了專題報告。每天不少機關干部、普通群眾來到檔案館欣賞書法、借閱書籍。戴盟同志對海安的故土情懷也在這一片靜靜的詩書世界里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