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關于長征的著述在講到中央紅軍湘江之戰的損失時,基本上都表述為“中央紅軍與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余人”。這樣的表述給人的感覺是,中央紅軍這5萬余人的損失,基本上是湘江之戰造成的。
其實,在湘江戰役之前,中央紅軍就有較大的減員。近年來經考證,在突破敵人的前三道封鎖線時,中央紅軍已減員2.2萬人,湘江之戰紅軍損失3萬余人。
減員分戰斗傷亡減員和非戰斗減員兩種情況。中央紅軍經過前三道封鎖線時,基本上是順利的,戰斗減員主要是湘江之戰造成的。無須避諱的是,由于嚴酷的斗爭環境,部分干部戰士因對革命前途喪失信心而離開了紅軍隊伍。

關于長征前期非戰斗減員的情況,肖鋒(時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黨總支書記)和陳伯鈞(時任紅五軍團第十三師師長)當時的日記中都有不少記載。肖鋒在1934年11月8日的日記中說:“戰士報告,彭營長不見了……據分析是回家了。他和我關系還好,昨晚把三千元蘇區票子給我,我還以為他是交黨費的,沒想到他要回家。怪我太不警惕,未能挽救他。”11月16日的日記:“一路5名新兵開了小差。機槍連擴紅8名,掉隊4名。”而陳伯鈞日記中這樣的記載也不少,如1934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說:“是夜因渡河組織仍不十分嚴密,秩序較亂,所以三十七團落伍仍然不少。這幾天開小差的全師計33名,是一個極端嚴重的問題。”10月31日的日記說:“這幾日逃跑現象最為嚴重,前后計三四十名。”11月5日的日記稱:“近來落伍人員太多,有真正失去聯絡的,有借故掉隊的,不一而足,對我之行軍計劃真是莫大障礙。”11月6日記載:“昨日各部逃亡現象極為嚴重,特別是第三十八團有兩人竟拖槍投敵。”11月11日又載:“(第三十七團)一營代營長李發長政治動搖,有反革命企圖,決定撤職逮捕,送保衛局。”
可見,在長征初期,一路開小差逃跑等非戰斗減員占了一定的比例。對于這樣的問題,有關長征史的著述很少提及,其實,這才是歷史的真實。肖鋒在其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感言:“搞革命真不容易,有的人吃不得苦,有的人一心牽掛父母妻兒,這些人就干不了革命。”
減員的同時,各部隊也采取各種方式動員沿途工農群眾參加紅軍。整個中央紅軍一路上擴紅的數量不會太少,所以突破敵人的三道封鎖線后,中央紅軍減員人數恐怕就不是學術界統計出來的2.2萬人,或者說湘江戰役時中央紅軍的總兵力恐怕要多于6.4萬人。因為這兩個數字都沒有包括沿途擴紅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