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以其直觀、形象、具體、互動、高效的優勢,能有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心求其通而未通”的心理需求,啟迪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去獵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形象生動的教育素材。農村小學生見識少,好奇心特別強,對新奇的事物很容易產生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學科產生興趣,就可把無限的潛能挖掘出來。信息技術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教學信息顯示多媒體化,它形象逼真、生動新穎,可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創設多樣化的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陶冶情操。
如教學《可愛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對于生活在梅州的孩子來說,對大海、海底是茫然無知的,因此上課時,我播放有關西沙群島的錄像,讓學生對陌生的海底有所了解,覺得海底美不勝收、奇異無窮。這樣做,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
二、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自身對信息的加工能力,學生的學習只能依靠教師的組織、安排進行,因而顯得十分被動,不利于他們自主能動性的發揮。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運用信息技術,改革課堂教學,通過整合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這四大要素,使它們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機的整體,建立合理的、開放的、有個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優化教育信息的傳輸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
接受信息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對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信息技術的引入,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濃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就集中了。例如,二年級學生在學習《驕傲的孔雀》時,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反復觀察孔雀驕傲的神態,反復聽孔雀和動物們的對話,并模仿孔雀進行情景表演,學生們在學習中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在興趣中求真知,接受信息的能力就提高了。
2.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自我加工信息的能力
加工信息的能力包括想象力、抽象力和創造力。低年級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尤其重要。利用計算機軟件教學可以做到聲形并驅,形象生動的動畫畫面能深深地吸引學生。形象美的導入使學生全隋投入,形象美的導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加上形象美的導思,更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情景,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含義。低年級的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情景后,不失時機地導思,進行想象練習。如在教學《驕傲的孔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孔雀為什么會很驕傲?它心里想什么?孔雀掉進湖里以后又會怎樣想?由于計算機為他們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再加上老師的形象導思,學生的想象就豐富多彩了,說起來就滔滔不絕,自我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借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
創造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創造的靈魂。創造性思維自始至終伴隨著想象。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條件,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
如《天窗》一文,課文中寫道:“你會從那小玻璃上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相關訓練,制成多媒體軟件,讓學生順著課文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當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是你,你會從天窗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學生的思維之門馬上被打開,有的說,我從天窗中看到了月亮的影子,想到嫦娥姐姐在月亮上玩耍;有的說,我從天窗中看到了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老鼠,也許是一只可愛的貓;有的說,我從天窗中看到了一縷光劃窗而過,想象到飛機在天空中飛馳而行……想象使學生進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使語文課堂充滿靈性,有助于培養學生靈活創新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