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寒潮之中,人們往往想起“托賓稅”。1972年,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首次提出對外匯交易征稅的想法,被稱為“托賓稅”。他認為,國際資本市場上充滿了投機,易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震蕩,這種震蕩會傳遞到商品和勞務市場,導致商品和勞務市場的扭曲,造成社會福利損失。為此,他建議通過征稅,在飛速運轉的國際金融輪子上撒些沙子,讓它轉得慢一點,而征稅所得資金用于向世界上的貧困國家提供援助。
在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英國首相布朗的提議與托賓的想法有些相似。他認為,應向全球銀行征收金融交易稅,以作為日后應對金融體系危機的開支儲備。布朗的這一提議雖然得到部分國家的支持,但更多的國家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目前經濟尚未恢復強勁增長,仍需要依靠減稅來刺激復蘇,此時提出征收金融交易稅顯得不合時宜。
應當說,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背景下,“托賓稅”被重新提出是有其現實針對性的。危機爆發后,美國和歐盟成員國等紛紛出臺金融救援計劃,總額達數萬億美元之巨,給政府財政造成沉重負擔。布朗認為不應容許金融業少數人瓜分行業巨額利潤,而在危機時將救市成本轉嫁到納稅人身上,所以他提議對金融交易開征全球性的“托賓稅”,將稅收撥入特別基金,用于未來救市。
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托賓稅”的實施有很大難度:
其一,在日常交易中很難區分正常流動性交易和投機性交易,交易稅稅率難以設定;
其二,在金融市場上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之間具有替代性,交易稅計稅依據難以確定;
其三,征得的大量稅收如何進行合理分配尤其是國際間分配,也是一個難題。
正因為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對“托賓稅”持明確的反對態度,他認為“托賓稅”是“一個當今不可能推行的陳舊想法”,金融機構可能很容易找到逃避這項稅收的辦法。
一些拉美國家曾對部分金融交易征稅。其中,巴西從1994年開始對外資在部分金融產品的投資征收1.5%交易稅,對外幣貸款課稅0.38%。2008年10月,由于金融形勢惡化以及外資流入銳減,巴西才終止對外資課稅。今年10月,隨著經濟的回暖,巴西又宣布對進入該國購買股票或固定收益債券的外資課稅2%。從拉美有關國家的實踐來看,“托賓稅”是把雙刃劍,它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但也影響了金融市場交易,偷逃稅現象也很嚴重。
總之,“托賓稅”對于控制全球資本過度流動導致的金融市場價格異常,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這一稅種的具體設計和征收管理存在種種問題,要將其付諸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