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將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結合身邊數學,使學生懂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只有學生意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之中,才能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且將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講“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列舉身邊有趣的軸對稱圖形:如自己的兩眼、兩耳、兩手等都可以看成軸對稱.通過探究,學生既明確軸對稱圖形的實際意義,又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畫出有關軸對稱的圖形.又如學完了正數、負數之后,就可以讓學生把某地的溫度、水位的高度等用正、負數表示出來.
二、聯系實際教學,使學生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
從知識的理解、掌握到知識的運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過程.如果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是難以形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從具體事物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比如“解直角三角形”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圖):如要修建某水電站,須沿斜坡鋪設水管,從實地可測得斜坡與水平面所成∠B的度數,水管AB的長也可以直接量得,當水管鋪到A處時,點A離水平面的距離為AC.如果你是施工人員,如何測得A處離水平面的高度?有學生提出從A處向C處鉆個洞,測洞的深度即可;有學生反對,這樣太費力;還有學生反對說,這不僅僅是費力的問題,點C也難以確定.由學生爭論一番之后,教師明確指出:應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即AC=ABsinB(AB、∠B已知).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使學生感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等待解決.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也形成了運用數學的意識.
三、創設實踐機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1. 創造情境,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意識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因為實踐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實習作業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求解決方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如2009年5月17日至21日,甲型H1N1流感在日本迅速蔓延,每天的新增病例和累計確病例人數如圖所示:
(1) 在5月16日至5月21日這5天中,日本新增甲型H1N1流感病例最多的是哪天?該天增加了多少人?
(2) 在5月16日至5月21日這5天中,日本平均每天新增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多少人?如果接下來的5天中繼續按這個平均數增加,那么5月26日,日本甲型H1N1流感累計確診病例將會達到多少人.
(3)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沒有及時隔離治療,經過2天傳染后共9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每天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幾個人?如果按照這個傳染速度,經過5天的傳染后,這個地區將共有多少人患甲型H1N1流感?
用緊密貼近生活實際例子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有用,同時又培養學生的運用方程等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 加強操作,培養能力
數學學習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從現實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這樣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認識活動,實現數學觀念的構建,促進知識結構的優化.實際問題是錯綜復雜的,只有讓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中加強操作,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例如學完“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后,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自制測傾器測量校內某棵大樹(或旗桿)的高度;等分圓學完了,讓學生制作五角星圖案;“統計初步”學完后,讓學生自己估算學習成績波動情況等.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所學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