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會會,胡志和*
(天津市食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天津 300134)
電子鼻技術在乳品生產與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蘭會會,胡志和*
(天津市食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天津 300134)
電子鼻能夠分析識別和檢測復雜風味及成分,檢測具有快速、客觀、準確等特點。本文介紹電子鼻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綜述其在乳品貨架期測定、不同工藝乳品分類、原料乳摻假檢驗、乳制品中特定成分的測定、乳中微生物分析、不同產地牛乳的區分等乳品生產過程與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電子鼻;乳制品;質量控制
Abstract:Electronic nose technique ha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identify and detect both complex flavor and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ic nose det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ity, objectivity, accurac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primary frame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an electronic nose system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nose technique in dairy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such as detecting the shelf-life of dairy products, classifying dairy products produced using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determining special components in dairy products, analyzing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milk and milk products, distinguishing dairy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and so on.
Key words:electronic nose;dairy products;quality control
電子鼻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穎的、能分析識別和檢測復雜風味及大多數揮發成分的儀器。1994年Gardner等[1]曾給出過定義“電子鼻是一種由具有部分選擇性的化學傳感器陣列和適當的模式識別系統組成,能識別簡單或復雜氣味的儀器”。近年來,由于電子鼻檢測的最主要優點是無需對樣品本身進行任何處理,且具有快速、客觀、準確、重復性好的特點,因此對電子鼻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隨著研究的深入,電子鼻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食品、醫藥、環境檢測、醫療衛生、公安與軍事、航空等多方面都有應用[2],尤其是在酒類、肉類、茶葉、水果成熟及貯藏期、香精識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結果[3-6]。食品評價中,氣味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指標。利用電子鼻檢測克服了以往人工評價的主觀性及重復性差等缺點,同時也避免了使用GC、GC-MS及化學方法等費用高、周期長的劣勢,從而能快速的反映出食品加工、貯藏等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問題。
本文介紹電子鼻的基本構成及工作原理,并對其在乳品貨架期測定、不同工藝乳品分類、原料乳摻假檢驗、乳制品中特定成分的測定、乳中微生物分析、不同產地牛乳的區分等乳品生產過程與質量控制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電子鼻主要由樣品處理系統、檢測系統(傳感器陣列)及數據處理系統3個部分組成。采用氣敏傳感器陣列的電子鼻可以仿效人工嗅覺感知氣體。樣品處理系統:有一個內置泵吸氣,空氣凈化裝置凈化空氣,通過高純載氣將樣品氣體吸入;檢測系統:由傳感器陣列組成。傳感器陣列有多種,主要有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電導型、導電聚合物(CP)電導型、石英晶體微秤(QCM)型、表面聲波(SAW)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型。此外電子鼻使用的傳感器還有紅外線(IR)、質量傳感器、電化學傳感器等[7-8]。 數據處理系統:電子鼻帶有自身的數據處理軟件,如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線性判別式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判別因子分析(discriminate function analysis,DFA)、統計質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偏最小二乘法(PLS)、貨架期(shelf life,SL)、氣味指紋(scent fingerprint,SF)等[9]。
電子鼻的工作原理類似于人體的嗅覺系統,其工作的機理為:首先所檢測樣品中揮發性氣體成分與傳感器陣列接觸,作出響應產生電信號,后轉化為數字信號,被傳送到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模式識別單元,由計算機對數據記錄并作出處理分析,進而由電子鼻軟件作出比較鑒別。電子鼻中的氣敏傳感器陣列是其核心部分,由多種傳感器組成。其中每種傳感器對被測氣體的氣體成分有不同的靈敏度,由此電子鼻才可以對多種氣體作出響應,得到響應圖譜,進而模式識別系統通過產生的響應圖譜來識別氣體[10-11]。
目前比較著名的電子鼻系統有英國的Neotronics system和AromaScan system、德國的Airsense、法國的Alpha MOS系統、美國的CyranoScience、瑞士的SMartnose、日本的Frgaro、中國臺灣省的Smell和Keen Ween[12-13]等。
牛奶質量檢驗方法常用感官分析以及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分析。食品感官分析是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性的重要指標,一般由人工完成。感官分析的方法雖然能夠得到牛奶的整體信息,但主觀性強,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難以保證。而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的控制則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分析,操作繁瑣,測定時間長。隨著檢測新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型的快速檢測技術和評價方法不斷涌現,如近紅外光譜技術檢測牛乳的品質[14]、超聲波技術檢測牛乳成分等[15]。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電子鼻和電子舌等仿生技術,由于能夠快速反映出被測樣品的整體特征信息,所以在乳制品品質及貨架期監控等方面的應用研究異常活躍[16]。電子鼻可以將檢測到的各種不同氣味轉化為不同的信號,并與已建立的模型信號進行比較判斷。目前對氣味進行的分析判定,大部分企業一般依靠專業的品評員,但人工判定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判定結果會隨年齡、心情、性別、識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而不同。電子鼻技術由于具有檢測快速、操作簡單、靈敏度高、重現性好等優點而被用于乳品氣味的測定,從而可以準確客觀的控制產品質量,使產品質量得到保障。由于乳制品成分復雜,目前電子鼻技術在乳品工業中的應用還比較少。
乳品是一種短期存放的食品,如果超過一定的儲存期不但會降低其營養價值,而且還會導致乳品腐敗變質,從而不利于人體健康。不同儲存期的乳品,由于其存放時間的長短不同以及微生物的作用等各種原因,造成其中的營養成分發生變化,同時揮發性成分也會變化,進而造成氣味的差異。因此,利用電子鼻對乳品氣味進行檢測分析,可以對不同儲存期的乳品進行區分。
Labreche等[17]將電子鼻應用于牛奶貨架期的測定,他們利用具有18個金屬傳感器陣列的FOX-4000 (Alpha-MOS, Toulouse FR),分別對置于室溫和5℃條件下的牛奶進行52d的測定,在不同時間間隔進行測定,同時進行微生物3MTMPetrifilmTMtest測定。實驗表明,利用電子鼻可以對牛奶的貨架期進行預測,并且可以檢測不同儲存時間其微生物的生長變化。
郭奇慧等[18]將電子鼻應用于對不同氣味的原奶檢測,目的在于尋找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以實現對原奶的質量控制。實驗中采用AIRSENSE PEN3電子鼻來檢測30個原奶樣本的氣味,然后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別函數分析(DFA)對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處理,結果表明,電子鼻可以準確地區分優質原奶、異味原奶,所建優質-異味原奶模型也能夠準確識別優質原奶,但不能準確識別所有異味原奶。
對于市售的各種純牛奶,生產企業都給出了明確的保質期,在此保質期間,質量一般不會發生變化。但如果包裝破損或包裝開封后,牛奶的質量如何變化成為受關注的問題。殷勇等[19]選用在氣敏傳感器陣列動態響應中不同時刻的響應值來表征蒙牛乳業生產的利樂磚包裝方式的無封裝純牛奶測試樣本,借助于主成分分析(PCA)、Fisher判別分析(FDA)研究了牛奶開封后不同存放天數的質量變化情況,并給出了最優表征區間。結果表明:用電子鼻分析無封裝條件下牛奶質量的變化是一種有效手段。
電子鼻可以對不同成熟階段的干酪進行氣相頂空分析[20],實驗分析得出電子鼻可以區分由相同原料乳生產而儲存時間不同的干酪。另外電子鼻還可以對不同溫度、不同儲存時間中干酪的頂空空氣進行分析,實驗表明電子鼻能夠檢測干酪成熟過程中的主要變化[21]。
奶制品生產中最重要的是牛奶的質量控制,牛奶的氣味是反映牛奶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牛奶揮發性成分的測定已經成為牛奶檢測的一項重要指標。2001年,意大利的Capone等[22]用電子鼻的5個不同的SnO2傳感器對巴氏殺菌乳和超高溫殺菌(UHT)乳進行了測定區分,此外還對牛奶酸敗的動力學過程進行了測定。傳感器響應得到的數據通過PCA分析,可以得知其品質優劣和整個腐敗過程,并且在奶制品生產工業上已經開始應用于質控分析。實驗中,傳感器有較好的可重復性,并且響應時間很短,約為2~3min。電子鼻應用在奶制品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進行在線控制,這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Collier等[23]用電子鼻 Fox 4000TM(Alpha MOS,France)區分4種鮮乳制品、4種酸乳樣品、4種發酵和未發酵的乳制品,結果表明電子鼻能夠很好區分這些產品。
電子鼻可以用于奶味香精的區分。Wang等[24]利用包含18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的FOX電子鼻對人工合成奶味香精、天然奶味香精和酶促奶味香精3種不同奶味香精進行檢測,并結合SPME-GC-MS和感官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通過PCA分析數據與GC-MS結果比較,表明電子鼻能夠準確快速的辨別出3種奶味香精,第一成分貢獻率可達94%,同時電子鼻對3種奶味香精的分類和感官分析結果一致。
不同加工工藝的干酪風味差異很大。電子鼻對不同種類的干酪(脫脂、33%脫脂、全脂、標準瑞士干酪和英國契達干酪)分類,結果同感官分析及SPME-GC-FID分析的結果一致[25]。
脂肪酸是乳中重要的香味成分,脂肪酸含量越高,香氣越強烈。但如果脂肪酸含量過高,產物就會出現明顯的酸敗味,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風味,因此,對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電子鼻可以應用于奶油酸值的快速測定[26]。基于FOX3000型電子鼻可以對不同酶解程度的奶油做酸值線性模型分析,建立最小回歸定量分析模式(PLS)的酸值標準曲線,擬合度可達到0.9938,表明奶油酸值與電子鼻傳感器信號之間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對未知酸值的奶油快速檢測,準確性可達93.85%,此方法便于實驗室和工業化生產使用。
由于我國奶牛以散養為主,組織化程度低,牛奶質量難以控制,牛奶摻假、摻雜等問題十分突出。摻假不僅嚴重損害了乳品企業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同時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到目前為止, 國內對乳制品的質量監控缺少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利用電子鼻檢測摻假牛乳將是一種快速可行的監控手段。
牛奶品質的主要指標為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在國外脂肪含量已作為牛乳品質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其檢測原料乳中脂肪摻假的手段主要有氣相色譜,近紅外、高效液相色譜,質譜等方法。利用電子鼻來檢測脂肪摻假,是近幾年采取的一種較新、較快速的方法。
利用電子鼻可以對牛乳中摻入的外來脂肪進行測定。李照等[27]采用Alpha M.O.S公司的Fox 4000電子鼻對混有不同濃度的外來脂肪樣品的氣味進行檢測,該電子鼻系統有18個金屬氧化物傳感器,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別因子分析(D F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質量控制分析(SQC)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PCA、DFA分析得出混有外來脂肪的牛奶與原奶之間有著明顯差異,通過SQC也可得出混有外來脂肪的樣品和未混有外來脂肪的樣品有明顯差異,在一定的置信區內摻假1‰就能檢測出來。此外還有對混有脂肪的比例進行PLS擬合性分析,擬合相關系數可達0.9630。
摻水是牛奶摻假的一種主要方式。乳品加工企業若收購了這種原料奶,會造成以下不良后果:1)牛奶干物質下降影響產品的品質;2)影響產品的風味;3)影響酸奶的凝固狀態。
徐亞丹等[28]采用德國AIRSENSE公司的PEN2便攜式電子鼻(portable electronic nose)對摻水純奶進行了檢測,該電子鼻包含10個金屬氧化物傳感器陣列。實驗中利用電子鼻對純牛奶和不同摻水量的牛奶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當純牛奶中摻水體積分別為12.5%、25%、37.5%、50%時,電子鼻均能準確地區分它們,并且根據純牛奶的濃度在LDA分析圖中有規律地分布。在PCA分析圖中,高濃度奶與低濃度奶被明顯地區分,可以借此來判別牛奶的濃度。
牛奶中蛋白含量是牛奶質量檢測的一項主要指標。徐亞丹等[28]采用德國AIRSENSE公司的PEN2 便攜式電子鼻對純奶和不同添加量的外來蛋白牛奶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電子鼻可以根據不同氣味準確地區分純牛奶與奶粉奶;奶粉奶添加比例為20%~40%時,電子鼻可以根據氣味的濃度區分它們。
微生物的存在導致牛乳變質失去原有的乳香,而且可能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使牛乳不可食用。牛奶中微生物的含量是評價牛奶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于所有乳制品來說,微生物含量對最終產品質量也是十分重要的。電子鼻依據不同種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之間的差異,對牛乳中不同的腐敗菌種類及其生長規律進行研究。這些氣味物質以及由它們組成的氣味指紋圖譜可以做為微生物鑒定與檢測的潛在依據。
Magan等[29]利用具有14個傳感器的電子鼻區分未變質牛奶和感染了細菌或酵母菌的牛奶,同時可以有效地區分含3種不同濃度(1×106、3.5×108、8×108CFU/mL)的致金色假單胞菌的牛奶。
電子鼻可以跟蹤識別牛乳腐敗的動力學過程并對其貨架期進行預測。電子鼻對儲存室溫和5℃兩種不同條件下的牛乳跟蹤監測,結果發現細菌的生長情況和電子鼻所測信號之間存在較好的相關性[17]。
喻勇新等[30]使用包含18根金屬氧化物(MOS)半導體傳感器的FOX型電子鼻檢測食源性致病菌-單增李斯特菌不同培養時間的揮發性代謝產物的變化規律,并輔以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HS-SPMEGC-MS)對這些產物進行定性分析,用化學計量學方法對其揮發性代謝產物與細菌數量進行線性擬合。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該技術能夠很好的區分不同培養時間的單增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表明在培養8h后該菌的揮發性代謝產物發生了顯著性的變化。此外還利用HS-SPME-GC-MS對以上培養液的揮發性代謝產物進行了具體分析,得出該菌在6h開始產生3-羥基-2-丁酮,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其含量逐漸變大,同時也驗證了電子鼻實驗的結論,即單增李斯特菌在培養8h左右其揮發性代謝產物發生了顯著變化。隨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培養液中的單增李斯特菌數量與電子鼻信號的線性關系,線性范圍在106~108CFU/mL之間,相關系數R2=0.9937。由此也充分證明了電子鼻技術有足夠的靈敏度對這些揮發性代謝產物進行聚類和區分。因此,電子鼻技術在食源性致病菌定量檢測上具有一定的應用潛力,有望在食品安全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在當今世界各國奶牛業中,乳房炎(mastitis)是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一種疾病,也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病。乳房炎乳的檢測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肉眼觀察法、SCC檢驗和細菌檢查法,除上述的檢測方法以外,還可以利用乳房炎乳與正常乳之間存在的某些酶的活性、pH值和電導率等的差異來檢測乳房炎乳[31]。近些年來電子鼻也被應用在正常牛乳和乳房炎乳的區分中。
電子鼻可以對取自患有急性乳房炎奶牛的牛乳和健康奶牛的牛乳進行檢測。利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EFT)與CO2傳感器結合檢測乳房炎乳與健康牛乳,采用PCA模型分析得出,乳房炎牛乳和取自同一奶牛的正常乳房或健康奶牛乳房中的牛乳可以被區分開來,同時結合GC-MS測定不同牛乳的成分,結果發現它們之間的揮發性物質存在著差異性和相似性[32]。
不同牧場生產的乳制品其營養價值的差異主要是由于不同牧場的牧草影響奶牛牛乳中特殊的化學成分的轉化,并且可以影響瘤胃動物的微生物群和動物的新陳代謝,因而對牛乳的氣味影響較大。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需要及時的檢測不同牧場來源的牛乳。目前,電子鼻已應用于阿爾卑斯山不同牧場牛乳的檢測,檢測數據采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LDA和化學統計法(MPLS)。實驗結果表明,電子鼻能很好的區分不同產地的牛乳[33]。
由于產地的不同干酪的風味會有較大的差異。不同產地的干酪可以采用基于MS的(SMART)電子鼻來區分。Pillonel等[34]的實驗分析了來自5個不同國家(奧地利、法國、芬蘭、德國和瑞士)的干酪制品,實驗中對20個樣品進行了分類,通過PCA和DFA分析,得出對樣品的分辨率可達90%~100%。而對于對照組,感官評定小組則由于整體風味形成的時間太短而無法準確分類。
電子鼻作為一種新穎的檢測儀器,可以快速獲取被測樣品的整體特征信息,具有常規檢測無可比擬的優勢。因而電子鼻可以部分替代感官評價,避免品評人員主觀差異性造成的影響,在乳制品的質量控制及貨架期監控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盡管電子鼻技術仍處于不斷研究發展中,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其在食品工業中,尤其在乳制品生產中的質量控制與監測、新產品開發和風味物質評估等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電子鼻目前的應用受到了周圍環境、傳感器靈敏度、模式識別分析等方面的限制,傳感器材料、傳感器陣列構造、信號漂移等各方面都會影響電子鼻的靈敏度。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方面都有待繼續開發研究,最終電子鼻將會向集成化、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其功能將會更加強大,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1] GARDNER J W, BARTLETT P N. A brief history of electronic nose[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1994, 18(1/3):211-220.
[2] 劉亭利, 胡國清. 電子鼻的應用綜述[J]. 傳感器世界, 2007(8):6-10.
[3] 劉志東, 郭本恒, 王蔭愉, 等. 電子鼻在乳品工業中的應用[J].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7, 33(2):102-107.
[4] 吳守一, 鄒小波. 電子鼻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江蘇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板, 2000, 21(6):13-17.
[5] 周亦斌, 王俊. 電子鼻在食品感官檢測中的應用進展[J].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4, 30(2):129-132.
[6] 賈宗艷, 任發政, 鄭麗敏. 電子鼻技術及在乳制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乳品工業, 2006, 34(4):35-38.
[7] 張曉敏. 電子鼻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進展[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8(2):52-56.
[8] 劉輝, 牛智有. 電子鼻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測試, 2009,35(3):6-10.
[9] 張曉華, 常偉, 李景明, 等. 電子鼻技術對蘋果貯藏期的研究[J]. 現代科學儀器, 2007(6):120-123.
[10] 石志標, 左春怪, 張學軍. 新穎的仿生檢測技術:電子鼻[J]. 測試技術學報, 2004, 8(1):50-55.
[11] 張哲, 佟金. 電子鼻和電子舌在食品檢測中的研究和應用[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05(10):25-30.
[12] 王俊, 胡桂仙. 電子鼻與電子舌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農業工程學報, 2004, 20(2):292-295.
[13] 李華曜. 子鼻硬件系統及其評價[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08.
[14] 郭朔.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快速檢測液態乳制品品質的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學, 2008.
[15] 孫選, 李國平, 艾長勝. 超聲波技術在牛乳成分檢測中的應用[J]. 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21(2):108-111.
[16] 范佳利, 韓劍眾, 田師一, 等. 電子鼻和電子舌在乳制品品質及貨架期監控中的應用研究[J]. 食品工業科技, 2009, 30(11):343-346.
[17] LABRECHE S, BAZZO S, CADE S, et al. Shelf life determination by electronic nose:application to milk[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5,106(1):199-206.
[18] 郭奇慧, 白雪, 康小紅. 應用電子鼻區分不同氣味的原奶[J]. 食品科技, 2008(6):179-181.
[19] 殷勇, 于慧春, 孫香麗. 無封裝條件下牛奶存放質量電子鼻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 2010, 41(3):149-152.
[20] O’RIORDAN P J, DELAHUNTY C M. Characterisation of commercial Cheddar cheese flavour. 1:traditional and electronic nose approach to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rket classification[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03, 13(5):355-370.
[21] TRIHAAS J, VOGNSEN L, NIELSEN P V. Electronic nose:New tool in modeling the ripening of Danish blue cheese[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05, 15(6/9):679-691.
[22] CAPONE S, EPIFANI M, QUARANTA F, et al. Monitoring of rancidity of milk by means of an electronic nose and a dynamic PCA analysis[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1, 78:174-179.
[23] COLLIER W A, BAIRD D B, PARK-NG Z A. et al. Discrimination among milks and cultured dairy products using screenprinted electrochemical arrays and an electronic nose[J]. Sensor Sand Actuators B,2003, 92(1/2):232-239.
[24] WANG Bei, XU Shiying, SUN Dawen. 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onic nos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milk flavoring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 43(1):255-262.
[25] JOU K, HARPER W. Pattern recognition of Swiss cheese aroma compounds by SPME-GC and an electronic nose[J]. Milchwissenschaft,1998, 53(5):259-263.
[26] 李寧, 鄭福平, 李強, 等. 電子鼻對奶油酸值的快速測定[J]. 食品科學, 2009, 30(20):269-271.
[27] 李照, 邢黎明, 云戰友, 等. 電子鼻測定牛奶中摻入外來脂肪[J]. 乳品科學與技術, 2008(1):39-41.
[28] 徐亞丹, 王俊, 趙國軍. 基于電子鼻的對摻假的“伊利”牛奶的檢測[J]. 中國食品學報, 2006, 6(5):111-118.
[29] MAGAN N, PAVLOU A, CHRYSANTHAKIS I. Milk-sense:a volatile sensing system recognises spoilage bacteria and yeasts in milk[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1, 72:28-34.
[30] 喻勇新, 孫曉紅, 潘迎捷, 等. 應用電子鼻檢測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J]. 化學通報, 2010(2):154-159.
[31] 高樹新, 王國富, 邵志文, 等. 奶牛乳房炎乳的危害及其檢測方法探討[J]. 中國乳品工業, 2008, 36(2):58-62.
[32] ERIKSSON A, WALLER K P, SJAUNJA K S , et al. Detection of mastitic milk using a gas-sensor array system (electronic nose)[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05, 15:1193-1201.
[33] FALCHERO L, SALA G, GORLIER A, et al. Electronic nose analysis of milk from cows grazing on two different Alpine vegetation types[J].Journal of Dairy Research, 2009, 76:365-371.
[34] PILLONEL L, AMPUERO S, TABACCHI R. Analytical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Emmental cheese, volatile compounds by GC-MS-FID and electronic nose[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3, 216(2):179-183.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Nose in Dairy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LAN Hui-hui,HU Zhi-he*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and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 China)
TS252.7
A
1002-6630(2010)17-0467-05
2010-07-04
蘭會會(1985—),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食品生物技術。E-mail:lanhuir111@163.com
*通信作者:胡志和(1962—),男,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專用功能食品。E-mail:hzhihe@tj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