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3日至22日,湖北連續發生5輪暴雨,雨量之大,強度之高,受災面之廣,10年來少有,多地降雨極值刷新歷史記錄,全省103個縣市全部遭受或反復遭受暴雨襲擊、降雨量大于300毫米的有41縣市。
兩江洪水夾擊,漢江下游告急
湖北的汛情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心。7月23日溫家寶總理親臨武漢,檢查指導湖北防汛抗洪工作,慰問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的廣大軍民,并于當晚在武漢主持召開會議,聽取長江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匯報,提出了六條要求,強調把責任落到實處,按科學規律調動洪水,務必始終把保護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7月25日4時,漢江丹江口水庫入庫流量達到3.41萬立方米/秒,是1956年建庫以來第二大洪峰流量,也是1983年以來最大洪峰。丹江口水庫的高水位,迫使其加大下泄流量,再加上漢江下游干支流匯集在一起的滔滔洪水,向著江漢平原和大武漢,傾瀉壓來。
與此同時,長江上游出現1987年以來最大洪水,三峽大壩入庫流量高達7萬立方米/秒,超過1998年峰值0.67萬立方米/秒。
兩江交匯處的武漢,長江水位居高不下,形成頂托之勢。
上壓下頂,使漢江下游水位逆行攀高。告急聲聲不斷。
親臨一線,周密謀劃
根據溫家寶總理“按科學規律防汛抗洪”的指示精神,在時刻關注、多次會商漢江洪水形勢后,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分別帶隊,深入仙桃、漢川抗洪一線和重點險工險段,察汛情、訪民生,指導抗洪工作。
省領導通過第一線實地考察,根據全省的洪水災情,省政府常務會議果斷決定:從7月26日18時起,全省防汛應急響應從III級提升至II級。
在水利廳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內,副省長趙斌日夜坐鎮指揮,各地雨情、洪災信息不斷傳來。從各地實情出發,省防指及時下達指令: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布防巡查,做好分洪準備,嚴肅防汛紀律……
27日下午5點多鐘,省長李鴻忠、省委常委尹漢寧、副省長趙斌,仍在防指內與氣象、水文專家會商汛情。
一個來自長江防總辦公室的緊急電話,讓室內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根據該辦提供的水文預報,7月28日20時,漢江漢川站水位將刷新歷史紀錄,達到32.1米至32.2米,比此前預報水位高出了0.1米至0.2米。屆時,杜家臺分蓄洪區工程將達到分洪運用條件。
省長李鴻忠當即撥通省委書記羅清泉的電話。
“緊要關頭,水位抬升10厘米,就會增加10倍的防守壓力。”憑著豐富的防汛工作經驗,羅清泉掂量出了形勢的嚴峻性。10分鐘后,他與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趕到省防指。
羅清泉、李鴻忠指出,對于預報可能出現的嚴峻汛情,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百倍警惕,周密謀劃,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作最壞的打算,按照科學防控的要求,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當前,關鍵是要一手抓嚴防死守,一手抓分洪準備,牢牢把握迎戰漢江大洪水的主動權。
于是,省防指連續發出命令:繼續加強防守,立即做好杜家臺分蓄洪運用準備,徹底扒毀東荊河阻水民垸。當晚,各地、各方迅速響應,連夜組織實施。
分洪不分洪:考驗膽與識,凸顯民生情
杜家臺分蓄洪工程建于1956年4月,是確保漢江下游和武漢市防洪安全的一道重要人工控制運用工程,承擔著分流漢江洪水、調蓄長江洪水的任務。建成至今已運用20次,分流194.36億立方米,最近一次分流是2005年。
整個分洪區地跨仙桃、漢川、蔡甸、漢南,共有29個民垸,18萬人口,40萬畝耕地。而分洪區位于武漢蔡甸黃陵磯閘的出口,高漲的長江水倒灌到漢江,形勢越來越嚴重。
分洪?不分洪?一個個電話響個不停,一次次會商研究對策。處在兩難抉擇的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表情冷靜,縝密思考:如果啟用杜家臺分洪,可分蓄16億立方米洪水,大大緩解漢江防汛壓力;可是,分洪將涉及武漢和仙桃的10多個圍垸、3萬多名群眾,他們的房屋和苦心經營多年的良田、魚塘都將毀于一旦,變成汪洋。
“當然,在洪災確實難以抗拒、萬不得已必須分洪時,還是要依法依規分洪。”羅清泉、李鴻忠指出,到那時,局部必須服從全局的需要,力求以最小代價保全最大利益,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根據領導指示,省防指安排,要“分”“守”聯動,“分”“守”兼備。武漢和仙桃要立足于“分”,全面加強和落實分蓄洪的各項準備工作。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和市長阮成發組成前線指揮部,帶領5000多名干部,連夜動員組織2萬多名群眾安全有序轉移。省政協主席宋育英趕赴仙桃,督導落實扒毀東荊河阻水民垸的命令。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汪金玉,武警湖北總隊總隊長楊波親率解放軍、武警官兵3000余人,馳援分洪區搶筑圍垸子堤。
孝感和漢川要立足于“守”,進一步加強160公里堤段的全面嚴防死守。省委常委張昌爾趕赴漢川,深入一線,督促檢查。省軍區政委石寶華、武警湖北總隊副總隊長許洪勛,率解放軍、武警官兵1500人連夜上堤,徒步排查,寸堤不漏,軍民攜手,確保萬無一失。
分洪的準備,為堅守增加了底氣;防守的到位,為不分洪奠定了基礎。
不分洪——科學防控的實踐成果
7月28日,是漢江下游洪水過峰的關鍵一天。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副省長趙斌,幾乎徹夜未眠。作為全省防汛中樞的領導者,決策指揮的責任,猶如千斤重擔壓在身。
加密監測,精細測算。省防指值班室,顯示重要站點水位、流量的實時水情表,不斷更新。一個個熬紅雙眼的技術人員,一面緊盯屏幕,一面打電話收集沿線堤防守護和險情情況。31.76米,31.8米,31.85米……漢川站水位不斷上漲。
很快,又一個關乎分洪的實時數據,立即把大家的心揪起來。15時,杜家臺分洪閘閘前水位達到35.45米,與閘前校核水位持平,達到水位最高值。這意味著,杜家臺分洪閘可依規開閘分洪。
堅守?還是分洪?成為最大焦點。
仙桃水文站站長劉瑜說,28日3時45分,仙桃站水位達到35.91米,超警戒水位0.81米,足足超出2005年杜家臺分洪閘啟動時的35.46米,但由于流速較緩,只有8810立方米/秒,大大低于2005年1.03萬立方米/秒。他說,這是科學調度丹江口水庫下泄流量,提前關閉兩口深水泄洪孔的結果。
仙桃杜家臺分洪管理分局工程科科長黃干祥說:“杜家臺分洪區是否開閘泄洪,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他說,開閘分洪還沒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如果仙桃以上流域一直保持晴好天氣,即使洪峰來了,堅持科學調度,也能挺過去。
28日晚9時至10時15分,省領導羅清泉、李鴻忠、李春明、尹漢寧、趙斌等連夜會商最新水情。數據顯示,28日晚10時,仙桃水位35.78米,流量8189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0.68米,漢江水位31.90米,超保證水位0.21米,呈緩慢下降趨勢。
汛情水勢的發展變化,很快佐證了預測的準確性和決策的科學性。29日晨,漢江洪峰抵達武漢,俯首入江。漢江下游水位隨之回落。12時,省長李鴻忠宣布:不啟用杜家臺分蓄洪區,取消分洪運用準備工作。
在特大洪水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時刻,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按科學規律,以責任和膽識,根據水情變化適時進行大膽決策,最終以不分洪戰勝這次20年一遇的漢江大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