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向來是男性的天下,在這輪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中,三位“位高權重”的“女長官”的出現,似乎一夜之間使女性在華爾街的影響力變得史無前例的強大。這三位女士就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希拉·拜爾、美國國會“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監督委員會主席伊麗莎白·沃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瑪麗·夏皮羅。她們并不是華爾街真正的經營者,卻在為華爾街善后,告訴那些“橫行”的男人們如何變得更加檢點和守規矩。
我要教男人守規矩
由于早在三年前就公開警告金融會崩潰,2008年,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女掌門人——希拉·拜爾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全球商界女性50強”。在男性主導的金融界出人頭地,必然要應對各種挑戰。
希拉·拜爾出生在堪薩斯州的獨立城,本科在堪薩斯大學學習哲學,畢業后曾做銀行出納員。后來她再次進入堪薩斯大學法學院深造,24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后,于1981年到華盛頓,為共和黨參議員鮑勃·多爾工作。多爾成了她最重要的導師。
拜爾出色的工作讓多爾很為她驕傲。1990年,多爾鼓勵她競選堪薩斯州議員,可惜以微小差距落敗。“多爾告訴我輸在哪里,因為我是個女人,而且沒有結婚,”多年后拜爾回憶道,“但那只能讓我下定決心迎接新的挑戰。”
拜爾確實做到了。2006年6月26日,她被布什總統任命為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這一機構可以上溯到70年前的羅斯福時期。當時,國會批準成立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來接管經營不善的銀行,以保護儲戶的利益。
拜爾剛走馬上任就被提醒,銀行業的次級貸款可能出現問題。于是,她從2007年年初就開始約見各大銀行高管,私下敦促他們重新調整和改正各類貸款合同問題,避免出現可能會讓房價暴跌的大規模的喪失抵押房屋贖回權問題。但銀行對她的提醒充耳不聞。她還頻頻與那些和華爾街交往過密的同事發生沖突,包括當時的財長保爾森以及正打算競選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蓋特納。2008年是她最尷尬的時期,當年9月9日,她決定給華盛頓互惠銀行的首席執行官打電話,不同意該銀行的評級。誰知,該銀行的主要監管者——美國儲蓄管理局主席約翰·雷德得知后,竟群發電子郵件寫道:“這個女人一貫膽大妄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正是在拜爾的強硬要求下,金融救援法案將每個賬戶的聯邦存款保險限額由以前的10萬美元上調至25萬美元,作為對拯救銀行資產擴大支持面的途徑。該做法得到了當時作為總統候選人的奧巴馬和麥凱恩的共同支持。
拜爾說,如果必須關掉銀行,被保險的存款肯定不會遭受全部損失,但平均來講,儲戶會損失存款的15%。究竟是讓陷入危機的銀行繼續經營還是關掉它,是個艱難的抉擇。金融危機爆發后,在拜爾的強力監管下,到2009年底,超過140家銀行在危機中倒下。她說,女性通常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但現實是不論女性的觀點還是成果,都受到低估。不過,經歷過金融危機后,她讓華爾街的男士們清楚地知道,她的到來是要教他們守規矩!
拯救被銀行忽悠的中產階級
毫無例外,伊麗莎白·沃倫也遭遇過性別歧視。這個19歲就結婚,22歲有了第一個孩子的女子,從羅格斯法學院畢業后,進入華爾街最古老的律師事務所實習。她曾被很有名氣的合伙人關照道:“成為暑期實習生已經是了不起的成績,但你需要把這些放下。這里是不能接受一個女性合伙人的。”
沃倫牢牢記住了這個忠告。她的職業生涯沒有從華爾街起步,而是從1978年破產法頒布之后開始。當時國會頒布了新修訂的破產法,機構和個人更容易擺脫債務危機并重起爐灶。沃倫當時正在休斯敦教法律,在調查新法律頒布后債務人的情況時,她意外發現大部分破產者不是緣于失業或者患病,而是銀行設置了更多的理財陷阱,使情況變得更糟。
銀行靠忽悠消費者謀利。“1980年的銀行信用卡協議書僅有700字”。她說,“而2000年信用卡的協議書平均有30多頁,還附加了很多人看不懂的‘雙周期計費’和‘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掛鉤’條款。”這與掠奪無異,不僅讓信用不良者,而且包括整個中產階級都被這份協議掏空口袋,而很多人卻還蒙在鼓里。沃倫開始呼吁民眾慎用信用工具,并慎重對待自己的債務狀況。
多年來,她成為消費者的著名代言人,熱心為民眾講解有關金融方面的知識。她出版了多部著作,曾多次出現在電視及廣播節目中,給年輕家庭提供理財建議。她寫的《終身理財計劃:教你不一樣的財富生活》充滿幽默的語言和大量實踐經驗、案例,結合人生的不同階段給讀者以經濟指導和財務控制。她和女兒阿米莉亞合寫的《雙薪家庭的理財陷阱》,被參加總統競選時的奧巴馬引述。《美國國家法律》雜志稱她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50位女性律師”之一。
2008年,沃倫被任命為國會“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監督委員會主席。從那以后,她就揮舞大棒,發表月度報告,要求財政部提供更多信息,要求銀行能提供更好的資金回報并幫助借貸者。由于她領導的委員會總是批評財政部和銀行,導致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僵。
2009年,奧巴馬決定采納她的建議: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以保護消費者免受處處設陷阱的金融衍生產品的戕害。可以說,沃倫是“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之母。
《紐約時報》說:伊麗莎白·沃倫是華爾街銀行家的災難。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在華盛頓,還沒有哪個人像她那樣,公眾對她評價呈現如此的兩級分化;有人仰之彌高,有人恨之彌深。
跑龍套的“獨裁者”
今年55歲的瑪麗·夏皮羅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歷史上的首位女主席。她的學業并不顯赫,畢業于喬治·華盛頓大學,擁有的僅是在美國被視為律師從業資格的法學博士學位。多年以前,她剛剛來證交會工作時,是為了填補一個只招女性“龍套”職位的空缺。
2009年1月20日,夏皮羅被奧巴馬總統提名為美國證交會主席。上任伊始,美國證交會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當時,詐騙500億美元的麥道夫丑聞剛剛爆發,證交會內部炸了鍋。證交會檢察長科茨親自撰寫調查報告,披露在過去五年里,證交會幾十位高級員工成天泡在黃色網站上,連金融危機都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性趣”。在華盛頓總部,一位資深律師每天花超過8個小時看黃色網站,還下載大量黃色資料存在辦公電腦上。另一名會計師也是上“黃”網成癮,一個月內被證交會的網絡過濾系統攔截1.6萬次,但還是“鍥而不舍”。這些丑聞引來公眾嘩然。共和黨眾議員伊薩馬上發表聲明說:“證交會高級官員瀏覽色情網站的時間,超過了采取行動防止美國經濟崩潰的時間,這簡直令人發指。”當金融危機沖擊美國信心時,證交會經受了前所未有的羞辱。
夏皮羅立馬著手恢復公信力的工作,上任15天就讓證交會的首席執法官辭了職,又任命作風強硬的資深人士負責打擊白領犯罪。與此同時,雷厲風行的夏皮羅還對證交會的工作流程進行改革,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她也因此被冠以證交會的“獨裁者”。
今年4月,夏皮羅決定通過表決以非法欺詐罪起訴高盛公司及其副總裁托爾雷,指控其在涉及次級抵押貸款業務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震驚了整個銀行業。她還高調宣布,證交會還將審查19家大型銀行的會計問題。一時間,華爾街的人們頓感山雨欲來。而她手下員工的日子也不好過,她撂下話:誰要是被逮到在工作時間看色情讀物,立馬卷鋪蓋走人。
她至今仍記得,20世紀90年代中期受邀在芝加哥期貨與衍生產品交易會上的演講。“談一個由男性統治的行業,”她回憶道,“那是我的第一次演講,站在那兒,舉目望去,我只能看到一兩位女士。有意思的是,當我演講時,會場鴉雀無聲,毫無反應,而十五分鐘后,換成男士演講時,盡管內容和我講的完全一樣,臺下所有人卻點頭稱是。”
雖然三位女士都經歷過相似的性別歧視,但是她們也都注意到情況有所改變。與她們監管的華爾街男性不同,這些女性執法者從未熱望獲得8位數的薪酬或豪華辦公套間。她們不愿意循規蹈矩,而是要挑戰現狀,讓自己能夠成為與前人不同的人。
“如果華爾街由女性掌權,結果會怎樣?”拜爾、沃倫和夏皮羅的成功,給了我們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