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在想什么 美國《時代》(8月16日) 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人類總以為動物是因人類的高興而存在的,它們不會遭遇到像人類那樣的痛苦,不會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進行思考。但人類自認為的和動物之間的各種差異正在一個個消失。各種最新實驗都迫使人類以全新角度來看待動物,了解它們頭腦中的活動。
布什減稅的明智和愚蠢 美國《商業周刊》(8月9日) 在小布什當政期間,美國頒布了兩次減稅法案。如果國會不采取行動,減稅政策將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F在正是討論是否應延長減稅政策的關鍵時刻。包括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在沒有相應的開支削減計劃的情況下,延長減稅將是災難性的,而借錢減稅更是不可取的。
國家干預經濟觀念的復興 英國《經濟學人》(8月7日) 在今天,國家干預經濟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的論調在各國政客中很流行。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是國家干預的合理借口;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比如,陷入困境的跨國公司迫切希望政府出臺扶植制造業的政策,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力也讓西方政客們覺得國家應該習慣于干涉經濟。但他們所忽視的是,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奇跡,和自身放松了以往僵化的管理體制、向全球私人企業開放市場是分不開的。此外,歷史一再表明,國家的產業政策并不一定奏效,沒有任何一個官僚能預測創新產品在市場上的成敗。所以,想要確保未來的就業率,政府首先要做的是改善商業環境,讓市場和相關支持體系變得更靈活;其次是積極投資有利于革新的基礎設施;第三是采納各種激勵辦法來鼓勵相關行業參與競爭,而不是制定特殊行業政策。
蘋果對谷歌的全面戰爭 日本《朝日時代》周刊
(8月2日) 喬布斯描繪的電腦未來,不僅讓蘋果復蘇,而且進入到了一個全盛期間。谷歌則通過開放的姿態,用完全不同的哲學理念發動著一場猛攻。如今,蘋果麾下的iPad、蘋果手機、蘋果電視、軟件商店等與谷歌陣營的YouTube、谷歌電視、谷歌電子書、谷歌手機正發生著正面沖突,決出勝負尚需時日。
思想的巨人 法國《新觀察家》(8月5日)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智者。去年冬天,法國思想巨人克洛德·列維-施特勞斯在101歲生辰前去世。他是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的主要創始人。這是不是我們時代的最后一位巨人?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燃起的思潮,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人文科學的低落而慢慢熄滅。
戰勝遺傳基因 德國《明鏡》周刊(8月9日)笨拙、肥胖、苦悶??這一切都是基因引起的嗎?究竟是什么,影響我們的幸福和快樂?要想更聰明、更健康、更幸福,我們必須騙過自己的遺傳基因嗎?如何才能夠做到呢?遺傳基因是否如編程一樣,決定了我們能否快樂?抑或像過去所說的那樣,幸福是可以靠我們自己爭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