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長先生 美國《時代》(11月15日) 即將出任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人博納并不是一個改革者。幾個月來,民主黨人一直將他描繪成一個整日沉湎于高爾夫球場、身邊游說者環繞的既得利益者,而他在激動時動輒落淚的習慣更是為外人所詬病。不過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這位出身草根階層靠自我奮斗終獲成功的共和黨人的真性情。
奧巴馬的夢魘 美國《商業周刊》(11月8日) 共和黨在美國中期選舉中贏得了眾議院控制權,這使得美國商會會長多諾霍這位讓奧巴馬做惡夢的人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勢。他努力想要讓美國經濟政策變為大企業所一直夢想的那樣:進一步減稅和縮小監管范圍,與更多的國家達成互惠貿易協議等。而他最先下手的,便是醫保和金融改革。
共和黨來了 英國《經濟學人》(11月6日)剛剛結束的美國中期選舉,幾乎可以看做共和黨的狂歡,也是民眾對白宮在位者憤怒情緒的發泄。對于奧巴馬來說,他必須更加振作,來應對未來兩年的艱難任期。不過,如果說奧巴馬未來執政面臨種種難處的話,那么共和黨新任眾議院議長博納所面對的,就是一片荊棘。他面臨數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以及一個難以創造新就業機會的虛弱經濟,必須決定究竟是繼續刺激經濟,還是捂緊錢包;他還必須決定與奧巴馬合作或是決裂。而如果未來國內經濟局勢繼續惡化的話,他也將面對選民的憤怒。博納來自共和黨內最有理智的陣營,他清楚折衷的重要性。為此他必須竭力阻止茶黨的佩林染指總統提名,也不該破壞奧巴馬的醫改方案。為了美國的利益,博納和共和黨需要和奧巴馬合作,但就目前而言,雙方爆發一場新交鋒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給政府浪費排名次日本《日經商務》周刊(11月1日) 東京有一條長度為150米的防波堤,建造這條短短的大堤用了82億日元,差不多每米5000萬日元(約400萬人民幣)。在看不見的地方,更多的浪費不為人所知。沉沒在政府各處賬上的現金算起來差不多有30.6萬億日元。加稅不如節流,探討如何把這30萬億日元用起來,才是真正的財政改革。
薩科齊和他的“朝廷” 法國《快報》(11月2日) 在新作《法國的不幸》中,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用尖銳的眼光剖析了薩科齊。他指出,薩科齊主義代表一種精英立場,希望根據自己的利益來重新塑造法國,這種做法是一種政治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薩科齊的“朝廷”也充分體現了其個人特點:以畏懼為統治手段、金錢為目的、媒體為表現舞臺。
為什么男人對女人期望過高 德國《明鏡》周刊(11月8日) 盡管有互聯網以及花樣繁多的交友活動,仍然有許多人形單影只:看來擺脫單身并沒有變得容易起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多的30歲至50歲的德國男女在尋找伴侶,但他們卻往往不能如愿。網上交友使這個問題更加嚴峻。男人和女人之間也有區別。換句話說,男人還是對女人的期望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