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郝洪的文章說,今年兩會,圍繞收入分配改革,輿論探討得非常熱烈。30多年改革開放,收入分配不公如何成了痼疾?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梅穎一語中的——因為我們一直在做“加法”。而現在,是到了做“減法”的時候。收入分配改革如何做“減法”?一要“限高”,二要“限權”。“限高”,就是限制那些依靠特殊政策、權限和壟斷地位而獲得的高收入,它的根本意義不只在于縮小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而是有助于建立一個公平的創富環境和社會分配機制,在一次分配上實現社會的基本公平。“限權”,則是將切“蛋糕”的權力和分“蛋糕”的權力分開。目前,中國的稅收大部分被用于政府的行政事業經費開支,2005年以來,我國財政行政事業公用經費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億元,僅每年公務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就達到20%以上。不斷膨脹的行政經費開支從財富“蛋糕”中切下了不小的一塊——當切“蛋糕”和分“蛋糕”是同一個人的時候,他總是會自己切下最大的一塊拿走。好比運動員不能同時兼任裁判一樣,要想公平地切分“蛋糕”,就必須解決誰來切、誰來監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