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華


我國核電建設正迎來“井噴”時代,五大電力巨頭爭相進入
日前,中核公司有關人士透露,我國將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列為我國首批推進的三座內陸核電站,核電布局已正在向內陸腹地深入推進。其中,由中電投主導的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兩評”報告(廠址安全分析報告和環境影響報告)已獲得正式批復,國家核安全局已同意彭澤核電廠一期工程建設。隨著審批工作進入尾聲,彭澤核電站有望成為首個在內陸開工的核電項目。
國家能源局近期也將出臺新的核電規劃目標,規劃目標將在以前的基礎上大幅提升。
核電“井噴”式上馬
日前,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能源政策專題研討會,圍繞如何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進行了熱烈討論。國網能源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和供應增長,提高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轉換成電能的比例,核電最大開發規模為8000萬千瓦。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透露,我國新能源中長期規劃正在進一步調整之中。之后,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表示,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將很快推出,規劃目標最高將達1億千瓦。
2007年我國制訂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計劃到2020年核電建設4000萬千瓦。李干杰表示,現在看起來這個規劃目標定得太低,與現實需求和要達到的目標有相當大的差距,“肯定要調整”。據介紹,近一兩年在發改委能源局牽頭下,核電發展規劃一直在進行認證、調整工作,可能很快就會推出來。
對于核電具體規劃目標,李干杰表示,目前在業內存在三種意見,一種是建成7000萬千瓦,另一種是建成8000萬千瓦,第三種為建成1億千瓦。不過,他表示,由于我國在核電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短板、瓶頸,核電目標的提高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將核電中長期目標提高至1億千瓦的可能性比較小。
業內人士介紹,截至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僅為906.8萬千瓦,核發電量占比僅為2.2%,在30個核電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如果規劃定為8000萬千瓦以上的話,意味著我國核電發展空間巨大。
中電投爭霸核電
繼中核和中廣核之后,國內核電開發的“第三支力量”正在浮出水面。2009年12月28日,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持股65%的山東海陽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作為中電投首個獨立控股建設的核電項目,海陽核電一期工程規劃建設兩臺125萬千瓦AP1000核電機組。
中電投也因此進入核電快速發展階段。本刊記者獲悉,中電投已經出爐了《核電“三步走”戰略目標實施方案》。該方案顯示,在未來10年,中電投核電資產將從目前的135萬千瓦增加到1400萬千瓦,相當于在目前基礎上增長10倍,屆時核電規模將占全國核電裝機容量的21%。
在此之前,盡管中電投擁有五大電力集團中最多的核電裝機容量,但絕大部分項目僅均為參股,除在建的遼寧海河核電項目與中廣核等比例持股外,最高持股比例均不超過30%,而海陽項目的高比例持股則將中電投核電產業由參股帶入了獨立控股運營時代。
據了解,中電投山東核電有限公司作為海陽核電業主單位,全面負責核電站的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管理。其中,中電投為山東核電控股股東,占股65%。
海陽一期工程將投資超過400億元,建造兩臺125萬千瓦AP1000核電機組,將分別于2014年5月和2015年3月并網發電,計劃年發電量為175億千瓦時。而一旦海陽核電8臺機組全部投產,年發電量接近于三峽2008年全年800億千瓦時發電量,有助于進一步解決山東半島電力緊缺局面并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據了解,除首次實現核電機組絕對控股外,海陽核電也是國家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兩個依托項目之一。因此,海陽項目將起到試驗性的作用,對AP1000技術的應用推廣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五大電力集團都在加快結構調整,爭相進入核電領域。相比其它四大電力集團,中電投核電“先天優勢”明顯。這得益于2002年電力改革廠網分開時,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全部核電資產,目前該集團核電權益裝機容量達到135萬千瓦,在國內所有在運的核電站中,除了秦山一期以外,中電投均擁有股權。
這種優勢也助推了國家確立第三代核電技術路線后,賦予了中電投建設、運營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依托項目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工程。中電投由此也正式成為繼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之后國內第三家核電建設運營商。
除了海陽項目外,中電投近期還有望在核電領域加快擴張步伐。據了解,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已經確立了首批三個內陸核電項目的建設計劃,正好是中核、中廣核和中電投各主導投資建設其中的一家。其中,中核主導湖南益陽桃花江項目,中廣核主導湖北咸寧大畈項目,而中電投則主導江西彭澤項目。
四大電力“參核”
面對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大舉擴張,再加上核電高額的回報和政策鼓勵,其他四大集團奮起直追的趨勢正在加劇。
5月24日,華電集團與中核集團簽署了福建福清核電項目二、三期合作建設協議。這是華電集團39%參股福清核電一期項目后,再次獲得核電項目的參股權。
華電集團新聞處處長羅欣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簽訂上述協議只能確定華電獲得項目二、三期的參股權,但雙方股權比例目前還在談判之中,尚未最后確定。據了解,華電集團積極參股核電項目的目的除改善電源裝機結構外,更主要是以此來培育和爭取獲得核電開發控股資質。
華電集團涉足核電始于2006年5月。其與中核集團合資成立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建設福清一期2臺100萬千瓦機組,預計兩臺機組分別于2013年和2014年投產發電,這也是華電集團唯一在建核電參股項目。
據了解,在福清核電一期項目中,中核集團和華電集團分別占該項目51%和39%的股權,另10%股權由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持有。而二三期項目的股權比例目前仍在談判中。
羅欣告訴記者,積極發展核電是華電集團的主要戰略之一,目前集團公司在核電人才和技術上都在進行儲備,為未來加快發展做好準備。
除福清核電項目外,華電集團還在積極推進福建龍巖、河南洛陽、遼寧東港和湖南湘潭等核電項目的前期工作。但據了解,目前這批項目尚未進入實質核準階段。
除華電外,華能、大唐和國電三家同樣不具備核電開發控股資質的發電集團也在走參股路徑進入核電領域。
5月25日,華能集團人士告訴記者,華能大比例參股的海南昌江核電項目上個月已正式開工,而山東石島灣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即將獲得國家核準,一旦國家頒發建造許可證,就可開工建設。
據了解,海南昌江核電站是華能集團第一個參股建設的核電站,且參股比例高達49%,這被認為是華能集團核電發展的一個突破,其控制的發電裝機占據了海南全省的80%左右。
國電集團已入股中廣核吉林項目并與中核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完成漳州核電可研和衡陽核電初可研,并開展了江西、河南、安徽等地選址工作。
大唐集團也與中廣核合作參股了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工程44%的股份。據了解,寧德核電站投資約500億元人民幣,首臺機組將于2012年12月建成。四臺機組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達到300億千瓦時。
擔當“低碳”重擔
我國已擬定了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 左右,這實際給幾大清潔能源產業“規定”了2020年的發展目標。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眼下風電、光伏發電都受制于電網輸送這條“短板”的情況下,核電將擔當起實現低碳目標的重任。國家向上大幅調整核電發展規劃目標,也彰顯出對核電的厚望。
由于目前水電的占比已經超過15%,因此上述15% 的比重應該是指非化石能源中的非水電能源。由于光伏、生物質能發電的規模太小,要實現目標主要依靠核電和風電兩大清潔能源的貢獻。經測算,風電到2020年需要完成1.5 億~2億千瓦裝機容量的任務,同時要保證電量能夠被電網順利接納。
然而,國家電網有關人士日前表態稱,到2020年,1 億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就將挑戰電網企業的最大的輸送承受力。這意味著,剩余的風電很可能“發出送不出”,而要完成15% 的目標,核電不得不填補這個“缺口”。
產業研究人士黃平表示,相比風電和太陽能等其他新型能源而言,我國核電技術更為成熟,發電成本更低。目前而言,只有核電具備大規模替代傳統能源的實力,是最理想的低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