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德明
所謂規則:是指參與社會各項群體活動都必須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具有共同性、平等性和約束力。本文所指的“規則”為體育競技活動所特別制定的行為準則。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世界,現實生活中規則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大到國家行為,小到一項游戲。在人類所有行為中,特別是明顯確定了規則的活動中,執行與使用好規則,能保證活動朝著預期的目標發展,保證各項活動的公正與公平,進而推進人類的和平、進步,促進社會的文明與和諧。
體育教學中大部分運動項目屬于競技體育的范疇或帶有競爭與游戲的性質,在教學或參與競技的過程中都會運用明確的規則來統一標準,調整尺度,規范行為,使參與競賽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一個相對公正、公平、公開的環境中自由發揮自己的技能,展示自己的實力。
利用體育教學滲透對學生的規則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在平時養成按照規則辦事的行為習慣,建立自覺遵守各項規則的意識,明確規則在人類活動中的重要性,促進遵守社會法規和社會公德的自覺性;保持平靜的心態參與生活中的各項競爭,直面挫折與失敗。運用合理的、正當的、合法的競爭手段獲取成績,這對培養學生穩定的心理品質,培養社會責任感及積極健康的心理是大有好處的。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滲透規則教育呢?
現實世界中為什么要建立“規則”,建立這些規則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現實意義?這是教學中首先應讓學生弄清楚的問題。
在體育競技活動中,為了確保公正、合理的競賽環境,同時又要保證競賽的觀賞性、嚴肅性,必須使用一定的規則來約束參賽者的行為,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合理運用競爭手段,也就是說誰靠真本事跑得快、跳得遠誰才是優勝;誰想靠投機取巧,損人利已的行為獲取名次,都是行不通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規則限制下的典型的公平競賽活動,比賽的一切都放在桌面上,都在陽光下操作,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能有超越規則的特權?,F實世界更是如此,你加入了世貿組織你就要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信守誠諾。否則,你只能閉關鎖國、妄自尊大、坐井觀天、無外交可言,也走不出國門。作為一個公民,生活中你必須遵紀守法,遵守規則,合法競爭,這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標志。規則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沒有規則,世界就會處于無序狀態,人類一切活動就無法展開。
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利用體育教學的獨特優勢,幫助學生養成與建立規則意識,每做一件事,每參與一項活動都要清楚有什么規則,有哪些約定與規矩,平時的行為中哪些是文明的,合乎社會規范的,哪些是違規違紀的,甚至是違法的,是必須堅決禁止的。學生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執行班級管理制度,執行交通規則,遵守社會公德,目的就是使我們的學生學會有規則的生活,適應有規則的生活,使一切活動與行為都處于有序的狀態。
與此同時,還要教會學生主動適應有規則的生活,不要因為自己的某些違規行為,而影響了公共生活秩序,影響了他人自由,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影響了自己平靜的心情。
加強規則教育的落腳點是讓學生懂得自覺遵守規則并學會合理使用規則,規則制定以后,只有每個人都去模范地執行,才會產生強大的規則效應,使規則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及人類文明進程所期待的。
我們可以想象,奧運會比賽中幾十項各具特征、競賽方法各異的項目,十幾天的比賽日程,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則加以規范與限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或者長官意志、或者主觀臆斷,比賽的過程將是什么樣子,比賽的結果又將是如何,比賽之后又將如何收場?奧運會的魅力正是在于規則,奧運文化之所以傳遍全世界,也與規則有關。
學生在學會遵守規則的同時,在學校的各類大小活動中,我們還要教育學生合理使用規則,對各類情形不同、特征不同的競賽活動,在熟悉規則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規則、使用規則,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學生在理解規則、熟悉規則、使用規則的基礎上,學會制定規則是滲透規則教育的最高境界。這個世界是規則下的世界,但同時規則也是由人立出來的。在學校開展的各項競賽活動中,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學會立規則,大到各項競賽,小到班級活動,待規則比較齊全合理之后再加以討論完善并模擬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看哪個環節還有疏漏,哪些方面還不周全,哪些條款還不合理,這樣,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立規則的過程,約束自己的過程,更是接受規則教育的過程,一旦討論確定就讓大家共同遵守,學生直接參與各項規則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學生遵守規則的意志力與自覺性。
總之,教育學生適應并學會有規則的生活,是時代賦予的要求,它標志著人類進步的方向,因此,積極利用體育教學的資源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