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倬
(雙鴨山市圖書館 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
競爭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內容之一,是商品經濟活動中優勝劣汰的手段和方法。“機制”一詞最早來自希臘文,其意義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制造的工具和采取的手段的總稱。競爭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只要有商品經濟存在,就必然存在競爭。商品的價值決定,價值規律的實現,都離不開競爭。
競爭機制用于圖書館人才管理上首先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科學正確的政策,并要有競爭理論、競爭目標、考核監督、獎懲分明等要素。
1.競爭理論。“競爭”初指自然界的生存斗爭。“自由競爭,優勝劣汰”是競爭的規律和法則。后又引申到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為取得有利產銷條件而進行的相互斗爭。中共“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逐步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們方認識到競爭是一中性概念。它揭示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體出于謀求社會生存、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本能需求而產生奮進的內在動因和動力。由此出現的“你追我趕”、群體向上的局面,實際上就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競爭。在社會競爭條件下,社會主體形成爭強弱、決勝負的人格特點,激發人們爭取工作成就、學習進步、社會聲望與理想的實現。
在社會主義中國,這種競爭是平等和諧的。所謂“優勝”指真才實學的發揚光大。所謂“劣汰”指對不學無術、不務正業現象的淘汰。當然,這種現象直接影響到社會主體存在的地位,也直接影響到存在的價值。所以從另一角度講對參與競爭的社會主體又有著威懾作用。
由于我們論述的是社會性競爭,又認識到它是社會存在,促進社會發展,發自社會主體內在動因動力的基本規律,就難以回避人們掌握和運用這一規律。這其中所謂引進競爭機制,實施公平競爭,就是指決策者們將其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提高人們的素質,使人才產生、成長、發展、壯大、合理利用直至創出業績,最終實現即定的目標。
2.競爭目標。為明晰起見,這里分兩個層次作以論述:其一“大前提”;其二“聚焦點”。大前提:也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在各時期的中心工作。據有關專家預測,在我國完全實現知識經濟要30—50年,即21世紀中葉。到知識經濟時代,將由農業、工業以物資即有形資本為基礎的經濟轉化為以知識信息為基礎的知識經濟。在這個時代圖書館將完全實現現代化。可目前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狀況還比較落后,與其相應的圖書館事業大多還在低谷中徘徊。到21世紀中葉,我國完全實現知識經濟不僅存在事業發展的艱巨,更存在人才產生、發展和開發利用的艱巨。這兩個“艱巨”就是圖書館競爭的大前提,離開這個大前提,競爭不僅不會有結果,很可能將競爭引向歧途。聚焦點:是在大前提條件下,社會主體動作和爭取的具體目標。形象地講,有如我們攝影的聚焦點,它可能代表一事物的本質和基本內涵。如:體壇都在爭“第一”,這是整個體壇賽事的大前提,而具體的項目又有自己的目標。拳擊要在規則允許的范圍擊中要害,以打倒對方取勝;短跑以速度取勝;足球在不違犯規則條件下,阻礙對方,方便自己,求得足球的命中率,這都是具體的目的,也叫聚焦點,倘離聚焦點去奪第一,其結果可想而知。假設拳擊看速度、短跑看“絆子”、足球看擊倒對方,豈不是亂了方圓。又假設人才不看業績、不看業績的知識含量和學術成果,而看與領導的關系和買到多少“文憑”,那就沒有“人才”可言了!因此,確立正確的聚焦點進行公平、公正競爭尤其重要。在圖書館這個過渡階段,圖書館人才的產生和發展,競爭焦點應放在:一要看在大前提下工作業績的數量、質量,完成的時限和人財物的消耗;二要看創造發明、學術成果和事業的開拓;三要看業績知識含量及社會經濟效益;四要看中競爭聚焦點非常清晰明了。如此競爭,何愁人才不能產生、發展并被開發利用。
既然論到人才競爭,就略談一下競爭中的“互動”。有人說,某種意義講競爭就是互動。又說,第一只有一個,你得到我便得不到。這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競爭的不可調和性。但是社會競爭是復雜的,是各種方式、多項結果并存的。又以體壇而論:拳擊靠“互動”取勝,而跳高、射擊絕不能“互動”。在圖書館事業發展和人才資源競爭中也不應有互動。它像跳高一樣,在自己的業務崗位中學習積累淵博的知識,以高超的業務技術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去創造特殊的業績,而絕不能整倒別人去搶第一,所謂“君子取財有道”便是這個道理。倘偏離此轍,圖書館競爭便無法進行。但是競爭是講平等的可比,這一切也都應在設定的可條件中,在自己的崗位上找到全館環境中的自己的位置和可比制高點。
3.考核監督。考核是鑒定競爭結果唯一的方式。為準確客觀必須建立競爭的考評體系。首先,要作為主要工作來抓。由于將社會競爭引為人才資源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從某種意義講,抓目標管理就等于抓競爭。這應該列為圖書館領導者的主要工作之一。第二,要有完善的考核方案。該方案應由考核對象和考核內容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考核;內容要包括量、質、時限、消耗、知識含量,效益,發明創造、學術價值等等。第三,制定考核制度和監督機制。這個監督一定落于實處,方法上可在群眾會上公開揭、擺、辯、評乃至表決,最后圖書館領導再集中決定為合理之舉。總之,目的是要保證其公開、公平和公正。
4.獎懲分明。社會競爭結果必須表現在“優獎劣罰”上。這里強調一是敢獎敢罰,二是重獎罰,三是獎罰準確。決不允許讓有錢、有權、干得“明白”的業績大,讓知識含量大、有發明創造、有價值、學術成果多的業績小的現象在競爭中再現。競爭結果總與競爭者的升職、工資、獎金、職稱、名譽相關。倘這一切不能“優獎劣罰”,競爭就失去它本來的意義,今后將很難再取信于民。
人才是寶貴的財富,是創業之本。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有賴于圖書館人才的有效聚集、優化組合和智能發揮。適時地引入競爭機制,合理地運用競爭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競爭機制,開創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關鍵在于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制度。江澤民同志指出,要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滿活力、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