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靖1彭晶
(1、河北大學新聞研究生 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中國婦女報》創刊于1984年,是我國惟一的一張全國性的女性大報。它集思想性、社會性和綜合性與一身,其宗旨是向社會宣傳婦女,向婦女宣傳社會,促進婦女進步、發展與解放,積極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如何讓這份傳統的女性大報力爭潮頭,繼續做好婦女和社會之間的橋梁紐帶,吸引更多的女性甚至男性受眾,擺在了《中國婦女報》面前。
作為全國婦聯的機關報,《中國婦女報》在報道國內外大事和婦女新聞方面責無旁貸,但目前我國報紙的多數新聞來源單一,各家報社在獲取新聞的能力方面也逐漸趨同,眾多報紙對一些消息的報道往往是換湯不換藥,存在極大的重復。那么,如何突出重圍呢?經過縝密的專業論證和全面的市場調查,2007年《中國婦女報》整合現有資源,對版面進行了改革,其中以六個副刊調整的力度最大,而這六個副刊也成為了日后最受觀眾關注的版面。這次的改版使用的是細化受眾的策略,對受眾做適當的分類,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滿足他們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六個副刊被一一賦予了不同的主題和方向,分別是健康周刊、愛生活周刊、文明周刊、經濟女性、善美周刊、科級周刊,涉及女性日常生活的多種層面。報人趙超構曾經說過:“新聞是報紙的靈魂,副刊是報紙的面孔,報紙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①帶有女性色彩的副刊之于《中國婦女報》正版,在強烈的政治色彩和簡單的新聞敘述之外,更多了一份自我獨有的魅力色彩,猶如雨后的芭蕉,在天地之灰蒙中愈顯分外嬌艷。
有種觀點認為副刊是游離于正刊之外的,時效性不強,這通常導致了副刊內容滯后、形式呆板,不能迎合現代人生活的速度和頻率,失去了一大部分受眾。《中國婦女報》這次副刊改版的成功之處之一就是采取新聞的視覺,緊跟時代的發展,通過各類文學形式,生動再現當今具有代表的人和事,使之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如2009年9月3日的《經濟女性》周刊,首版以人物報道的方式介紹了女工程師雷菊芳,她身后的奇正藏藥剛剛與8月28日在深市中小板掛牌上市。在正版新聞中得知奇正藏藥上市新聞的一些受眾,自然而然會對這個企業的創始人感興趣,加之雷菊芳的女性身份,更引起了女性受眾的關注。《經濟女性》適時推出對雷菊芳的專訪,無疑第一時間滿足了人們的閱讀心理。同樣的事例可見2009年8月17日的《健康周刊》首版,“居民甲狀腺病激增,或與加碘鹽有關”的消息曝光以來,曾引起某些居民的恐慌,為了擴大民眾的知情權,周刊特別推出了一個科學報道,并對孕產婦、兒童食用加碘鹽額外做了一些說明。此外,生活壓力頗大的現代女性所關注的一些疾病預防、減肥養生食療等保健知識在《健康周刊》上比比皆是,使不少女性發自肺腑地感嘆自己閱讀后受益良多。
敏銳體察現代女性的生活需求,整體策劃主題版面和內容也是此次改版的一個特色。暑期向來是旅行熱潮,圍繞這一時段主題,2009年8月18日的《愛生活》周刊旅游版適時推出了游走澳門的關注報道,詳細介紹了澳門的風情小巷;《旅游風向標》集納最新的旅游資訊,為讀者的出行提供新鮮信息。這種整版報道的方式,圍繞一個主題,將讀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做深做透,版面因此有了收藏價值,受到讀者的關注和喜愛。
接近性是新聞的構成要素之一,副刊要吸引并留住受眾,同樣要在接近性上下功夫,這主要體現為報紙的內容和形式方面能與目標讀者產生共鳴。《中國婦女報》的廣大受眾群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女性干部、職場女性、女性教師醫生科技工作者,她們不僅僅需要在職場上拼搏進取,在八小時之外更需要放松和休閑。根據此定位,《中國婦女報》的《愛生活》周刊應運而生,作為生活資訊類的系列專刊,逢周二、五出版,分別以旅游、時尚、母嬰、兩性、家電、家居、美食、美妝等為核心報道,切合了廣大女性受眾的現實需要。在“她時代”里,現代女性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關注自我,她們提倡“愛自己”,要積極活出有質量有品位有色彩的生命,關注提升品位修養的相關信息。她們更加“愛生活”,需要一份引領全新生活消費理念。她們同樣“愛家人”,要做溫柔賢淑的好妻子和具備愛心和育兒知識的好媽媽。這些需求在《愛生活》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例如,2009年8月25日的時尚版,關注的焦點是經濟危機浪潮下的開源節流,教給主婦們重新發掘舊貨,懂得“二手的生活、一手的快樂”;同版的“達人頻道”和“美麗手記”等分別介紹了如何學會有效穿衣,輕松玩轉服飾“撞色”游戲,把“時尚”帶回家等簡短精悍但實用性極強的知識。《愛生活》母嬰版和親子版一直是筆者喜歡的版面,它并非面面俱到卻擲地有聲,每一條報道和信息都是有分量的,不是蜻蜓點水的說教,而是切切實實提供育兒方面的心經。可以說,正這是這些出色信息和知識的提供,讓《中國婦女報》的副刊離我們的生活越走越近。
接近受眾還表現在欄目的設置上,根據受眾的所思、所想、所求,《中國婦女報》副版有針對性的開辦新聞性欄目、專題性欄目、互動性欄目、服務性欄目等,好似跳動的音符一般引人入勝。如美食版開設的《養生堂》、《食客論壇》,家居版的《潮流生活》、《家居風向標》,母嬰版的《媽媽加油站》、《媽咪買手》,兩性版的《兩性觀點》、《圍城內外》等欄目均因貼近生活和讀者,備受歡迎。
隨著報業競爭的加劇和新聞層面的同質化趨向不斷增強,副刊越來越成為一張報紙重要的競爭力。的確,我們不否認,副刊的新聞化、副刊的實用化已經逐漸得到了認同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副刊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同樣不能小覷。在《中國婦女報》副刊的身影里我們讀到了這些,讀到了對傳統的堅守,讀到了對美和信仰的追求。且看《文明周刊》,一版基是有關精神文明建設的綜合新聞。二版是“文明·人物”,近期為迎接建國六十周年,特別推出了家譜六十年的系列報道,通讀那些報道,在對一個家庭或個人生命漫長歷史的敘述中,我們明白了“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審視個人以及家庭的命運,就不會一葉障目,沉浸在個人的悲歡中”②。年輕的讀者們每逢此時往往能平復浮躁的心態,他們說“讀他們的故事,成長的卻是我們自己”。三版的“文明·文化”著重介紹了近期的作家作品,特別是和女性相關一些文化活動,也讓人倍感親切。可能我們手邊捧的書籍正是專刊里正在分析的,可能“亮點追擊”的某些報道正好解答了我們在生活里遇見的困惑,可能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四版的“文明·藝術”著重介紹一些美術界的女性大家,通過對畫家的簡介和作品的刊登,讓受眾能基本了解這位畫家的創作特色,而又不會過于專業,遠離一般讀者的接受能力。可以說,摒棄娛樂化和低俗化,堅持高雅文化與平凡生活和平實感情的契合,也是《中國婦女報》副刊成功改版的原因之一。
①副刊與報紙的文化品位【E B/OL】.http://www.people.com.cn/,2004-8-3
②中國婦女報,【N】,2009-8-26(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