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行
(哈爾濱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響應,對素質教育的研究也成為我國教育科研的重點。經過多年的探討,人們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教師,也就成為了當前師范教育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對創新教育的研究正從理論探索向教育實踐不斷深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高等師范院校中,師范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關系到未來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將創新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當中,形成行之有效的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已經成為我國高等師范教育中的重要課題。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從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體驗、強化創新行為等方面入手。而對于數學師范專業的學生,充分發揮教師教育類課程的特點,以課程為載體,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就能夠在上述幾個方面取得理想效果。在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創新教育,將創新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重要途徑。
這里所說的創新意識,也可以理解為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實質上就是指那種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具有批判意識和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數學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在數學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就能認識到這一點。
數學教育理論課程一般包括,數學教學論、數學方法論、數學史、中學數學研究系列課程等。這些課程不僅包含數學教學方面的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這些課程在內容上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數學科學的特點、數學發展的特點、數學哲學等知識。這些知識都反映了數學中的創新精神。例如,數學無論在對象和方法上,都是高度的抽象思維的產物,而不是簡單的對現實的抽象描述。所以可以說數學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再如,人們對數學事實的承認,都是因為它們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不是因為它們出于某數學家之口。所以,數學里沒有宗教領袖般的圣人。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她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不在于精神領袖的引領。即使在哲學層面,人們堅定了二千多年的絕對主義數學觀,到了20世紀也逐步被放棄。
數學教育理論課程中所富含的關于數學中的創新精神的內容,在教學中充分發掘出來,并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就是良好的樹立創新意識的教育。同時,數學的學習也是充滿創新的過程,學習者在沒有可模仿的示范下,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回顧這些自己在學習中的親身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創新并不神秘,離自身也并不遙遠,這同樣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
形成創新能力單憑創新意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創新實踐中去獲得創新的體驗。數學教育類課程雖然和數學教學實踐聯系緊密,但在傳統的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只能在理論上去接受,卻無法在實踐中去體驗,創新完全不能落實在行為當中。因此,教學方法必須改革才能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開展創新教育的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通過這種形式和手段,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創新教育的一種具體表現,它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從而去獲得創新體驗。數學教育類課程內容對各領域知識的涉及面較寬,內容豐富,而實踐性也較強,這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如,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開展以“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歷程”、“數學特點的分析”、“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比較”、“數學雙基內涵的變化”、“當代幾種主要學習理論的比較”、“中學數學教學設計”等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研究系列課程中,可以開展以“數系的發展”、“函數概念的發展”、“變換觀點下的歐式幾何”、“向量方法在幾何中的應用”等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在微格教學訓練、數學實驗與CAI課程中,開展以“課堂教學技能的專題訓練”、“中學數學課件制作”、“中學數學實驗設計”等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這樣,以課程內容為背景,以這些課題為研究目標,開展內容豐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或其相應的知識,同時也是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化;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了創新嘗試,獲得了創新體驗。
經常有人會拿我國的教育與美國的教育進行比較,很多人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教育的優勢是重視基礎,美國教育的優勢是重視創新。但也有有識之士指出,美國教育的優勢不是重視創新,而是重視給予學生創新的環境。這個觀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環境對于創新教育而言確實非常重要。提供學生創新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賞識學生的創新成果,這些都是開展創新教育的有利因素,能夠強化學生的創新行為,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
數學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創新活動的機會。除了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外,也可以在學生中組織各種數學教育研究專題活動小組。如:數學教育理論研究小組、中學數學教學研討小組、中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微格訓練小組,中學數學實驗設計和課件開發小組,中學數學解題研究小組、高觀點下中學數學知識研究小組等。這些活動小組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鼓勵學生參加這些活動小組。通過這些專題性的小組的活動,能夠使學生將課程知識應用于中學數學教育實踐當中,促使使學生將課程知識和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大膽嘗試。這不僅能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提供有力的平臺,也能營造出良好的創新氛圍。
結合教育實踐環節,在學生中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評比和競賽活動,是調動學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強化創新行為的有效途徑。如,開展模擬教學競賽、說課比賽、中學數學教學設計展、中學數學課件展、數學教育科研論文征集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選拔優秀的創新成果,同時,可以通過表彰和獎勵給學生的創新行為以賞識與鼓勵,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從事創新活動。
鼓勵學生從事科研活動,也是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蒲泄ぷ鞅旧砭褪莿撔滦袨?,科研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從事科研活動,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進入到科研活動中。如,設立大學生科研項目、吸納學生進入教師的科研項目組、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等。對于學生的優秀科研成果通過幫助其申報獎項或公開發表等形式,對其創新成果予以肯定,這對學生的創新行為起到十分有力的強化作用。
時至今日,創新教育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雖然創新教育不能有其固定的模式,但是最終還是要在教學實踐當中得到落實。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事創新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創新教育不能游離于學科教學之外,它要以課程內容為依托。數學教師教育課程,是充滿創新的領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創新教育,是培養未來數學教師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1]陳湘純.論創新思維的哲學內涵科研管理.2003年 01期.
[2]宋巖松.對高校學生科研實踐現狀的分析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1期.[3]柳成行.數學教育類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科技信息.200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