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斌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高校體育的改革和發展隨著國外一些新觀點、新方法的滲入,以及國內各種新觀念、新認識的不斷出現,對高校體育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當前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面對擴招帶來的人數的壓力和場地器材的嚴重不足和匱乏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心理、生理特點的需求,使高校體育教育面臨許多難題和困惑,迫使教育者不得不尋求新的思路和途徑,來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課的研究分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些新途徑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以廣東工業大學2007、2008、2009級選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課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4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385份,占98%,無效問卷15份,占2%。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廣東工業大學開設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課已有8年了,大一、大二開設本課,在選擇上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課的學生中,其中男生占75%,女生占25%。持積極態度者占84%,反對者占9%,無所謂者占7%。認為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課能鍛煉頑強的意志品質者占47%,能培養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者占36%,能培養耐力和其它素質者占15%。
從調查結果看出,學生普遍認為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極其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趨向,對學生的健身、頑強的意志品質、團隊精神的培養有極大的作用。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的新穎性和艱苦性使大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的好奇心理,極大地改進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良好的課堂環境。
3.2.1 由傳統的校園體育模式走向社會
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使學生走出了校門,來到了社會和大自然中,在自由、奔放、清新、自然、蔓延的綠色的世界里,吸取充足的氧氣和份美麗的心情,探索自然界的魅力,激發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社會接觸,了解了社會體驗了人生,豐富了課堂內容,得到了在校內體育課學習不到的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3.2.2 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具有強烈的新穎性和艱苦性,是歷練人生真諦的磨石,共同經歷困難、挑戰、挫折,共同感悟自信、堅韌、拓展潛能,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熔煉團隊。在自由、奔放、清新、自然和蔓延的綠色和充足的氧氣的環境下,體驗生存過程中的艱辛、喜悅、驚險、刺激,感受來自同伴的幫助與溫暖,培養了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
3.2.3 傳播了校園文化
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超越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縱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自然風光,是無言的、有形的社會活教材。
3.2.4 對集體的效能
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是以先進的團隊精神理念為基礎,通過克服在自然環境中所遇到的各種險阻、艱辛、挫折等困難來提升和增強團隊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以及應急能力和逆境熵數等項目的挑戰。從而達到凝練班級和團隊合力作用的效果。
3.2.5 對個體的效果
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使學生充分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調適身心狀態,達觀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挑戰;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心;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學習關心和融洽地與他人合作。
綜上所述,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課是新課理念的生長點,確立了在體育課程中的地位,不僅意味著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的誕生,更重要地是標志著一系列體現時代精神的新課程理念的生成。其宗旨定位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是一項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頑強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健身活動。由此看來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體育課程具有廣泛地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也是高校體育課程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
[1]萬昌志.學校體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體育學刊,1999(3).
[2]馮子安,吳小川“走向社會”是高校體育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J].體育函數通訊2001(1).
[3]梁傳成.高等院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