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建亭
氣胸是新生兒危重病之一,多因肺泡過度膨脹破裂,氣體進入胸膜腔而引起,其發病急病情進展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甚至引起嚴重的呼吸循環障礙而導致死亡。因此,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現將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8例新生兒氣胸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病因及診治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38例,均系我院NICU收住的患兒,其中男23例,女15例,男女之比1.53:1。①病理性氣胸24例(63.15%),發病時間3~48 h,足月兒16例(66.67%),早產兒8例(33.33%);其中呼吸窘迫綜合征8例(33.33%),重度窒息4例(16.66%),胎糞吸入性肺炎12例(50%);②自發性氣胸10例(26.31%),發病時間1~24 h,均系足月兒,其中剖腹產7例(70%),自然分娩3例(30%),出生時APgar評分正常,均未發現肺部病患;③醫源性氣胸4例(12.5%),胎糞吸入性肺炎1例,因出生時窒息,行氣管插管氣囊復蘇;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3例,因呼吸衰竭給予機械通氣輔助呼吸。
1.2 臨床表現 自發性氣胸10例,癥狀相對較輕,表現為氣促8例,口唇發紺4例,呻吟5例,患側呼吸音減低4例。病理性氣胸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紫紺、煩躁不安等臨床表現,其中呼吸困難24例,紫紺24例,患側呼吸音減低19例,心率減慢15例,血壓降低10例,血氣分析PO2<50 mm Hg 18例,PCO2>50 mm Hg 10例。因機械通氣所致的醫源性氣胸3例,均系早產兒在呼吸機治療過程中,忽然煩躁、青紺加重、血氧飽和度進行性下降,氣胸發生時吸氣峰壓15~20 cmH2O,呼氣末壓3~4 cmH2O。
1.3 誤診分析 自發性氣胸入院時誤診為新生兒濕肺4例;病理性氣胸入院時誤診為胎糞吸入性肺炎5例,呼吸窘迫綜合征4例;醫源性氣胸誤診為氣管插管脫落1例。誤診率(36.8%),入院后因呼吸困難加重而行X線檢查后確診。
1.4 X線檢查及分度[1]以床邊X線檢查為主,單側氣胸35例(右側29例,左側6例),雙側氣胸3例,縱隔疝2例;輕度(肺壓縮 <30%)12例(31.57%),中度肺壓縮(30% ~70%)19例(50%),重度(肺壓縮 >70%)7例(18.43%)。少量積氣時常表現為肺野內側(縱隔旁)條帶狀透亮影或胸膜頂、橫隔面肺底間條弧形透亮帶,使相應的心緣或膈面異常銳利清晰,心膈無移位;氣體較多時胸廓不對稱,患側肋間隙增寬,肺透亮度增高,肺紋理消失,心膈向健側移位,可見肺壓縮邊緣、膈肌低位。
所有患兒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輕度氣胸12例,給予鎮靜,頭罩吸氧,氣胸全部吸收。中度氣胸19例,10例給胸腔穿刺抽氣,從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進針,用22號留置針頭穿刺抽氣后緩解;9例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在無菌操作及2%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下,于患側第2肋間做一長約1 cm橫切口,用小血管彎鉗將6號硅膠管置入胸腔內1.5 cm左右,觀察管道有氣體排出后,接水封瓶,給予8~12 cmH2O負壓,局部皮膚縫合固定硅膠管,治愈6例,放棄2例,死亡1例。7例重度氣胸,均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其中3例醫源性氣胸在閉式引流的同時,降低吸氣峰壓、呼氣末壓及提高呼吸頻率,結果治愈5例,死亡2例。
任何引起肺泡過度充氣,肺泡腔壓力增高或肺泡腔與間質間產生壓力階差及鄰近組織壓迫,均可導致肺泡破裂而產生氣胸,新生兒氣胸發病率為1% ~2%[2]。新生兒氣胸可為自發性或繼發于肺部疾病,亦可為心肺復蘇或機械通氣后的并發癥。自發性氣胸是指在無外傷或人為因素的情況下,肺組織及胸膜突然破裂而引起的氣胸,多見于選擇性剖宮產的足月兒,本組10例自發性氣胸,有7例為選擇性剖宮產,占70%。剖宮產娩出簡單迅速,缺乏產道擠壓,胎兒氣道內液體潴留相對較多,而足月兒生后最初呼吸時吸氣肌活動過強,導致肺泡內壓驟增而破裂,因此,新生兒自發性氣胸多在生后1 d內發生[2]。病理性氣胸是由于肺部本身疾病所致,本組資料顯示胎糞吸入性肺炎是其最主要的誘因,占50%,且多見于足月兒,因胎糞吸入阻塞氣道,使氣道形成活瓣栓塞,致肺泡充氣擴張不均勻,吸氣時活瓣開放氣體能吸入氣道,呼氣時管腔活瓣阻塞氣體不能呼出,使肺泡過度充氣破裂而形成氣胸。醫源性氣胸多發生在早產兒機械通氣過程中,可能與早產兒肺泡發育不成熟,肺間質結構疏松有關,當肺泡所受壓力偏高時,易致肺泡破裂引起氣胸[3]。
氣胸的治療原則是少量積氣、癥狀輕,多采用保守治療,對于大量積氣應立即排氣減壓,張力性氣胸采用胸腔閉式引流,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及并發癥。本組12例肺壓縮<30%的輕型病例,氣促、缺氧不明顯者,采用頭罩吸氧治療,氣胸全部吸收。吸氧可以增加血液中氧氣的濃度,使血中氮氣濃度降低,從而形成胸腔氣體和血液間的氮氣壓力梯度,加速氣胸吸收[1]。對于肺壓縮30% ~70%,呼吸困難、缺氧嚴重的19例患兒,采用22號靜脈留置針頭胸腔穿刺抽氣10例(52.63%),取得滿意效果;9例(47.36%)給予胸腔閉式引流,治愈6例,放棄2例,死亡1例。重度氣胸肺壓縮>70%立即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可快速解除肺部壓迫,改善呼吸、循環功能。醫源性氣胸在閉式引流的同時,降低吸氣峰壓和呼氣末壓,提高呼吸頻率,可改善缺氧癥狀。
新生兒氣胸發病時間早,臨床表現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及胎糞吸入性肺炎相似,也可以是它們的合并癥,癥狀輕時易造成誤診,本組病例誤診為呼吸窘迫綜合征4例,新生兒濕肺4例,胎糞吸入性肺炎5例,氣械迫氣時氣管插管脫落1例,誤診率為36.8%,因此,新生兒突然出現氣促、缺氧加重時,應考慮到氣胸的可能,及時行X線胸片檢查確診。新生兒氣胸增加了死亡的危險性,故預防氣胸的發生尤為重要,病理性氣胸與早產、窒息胎糞吸入有關,應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預防早產及新生兒窒息,生后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吸入的胎糞,可減少氣胸的發生。醫源性氣胸多發生在窒息復蘇與機械通氣過程中,其預防的關鍵在于新生兒窒息復蘇過程中,氣囊加壓給氧應避免用力過大;在機械通氣過程中吸氣峰壓及呼氣末壓不能太高,過高可引起肺泡過度牽張而破裂[2]。自發性氣胸多與剖腹產有關,應減少選擇性剖腹產,對剖腹產娩出的新生兒,24 h內要加強觀察,一旦出現呼吸異常,應及時做X線胸片檢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1]潘未未.新生兒氣胸36例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08,28(6):84-85.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51-454.
[3]李德淵,李晉輝,夏斌,等.新生兒氣胸31例臨床分析.中華新生兒科雜志,2007,22(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