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琴
老年人心電圖異常改變很常見,而白內障又是老年人常見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文對2005年至2009年60歲以上擬行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進行心電圖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老年白內障患者心電圖的特點及能否承受手術。
1.1 一般資料 230例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前常規心電圖檢查,其中男性65例(28.3%),女性165例(71.7%),年齡最大者94歲,最小者60歲。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電9130P十二導聯心電圖儀進行常規描記,診斷標準根據黃宛[1]主編的《臨床心電圖學》。
心電圖正常或大致正常者77例(33.5%),異常者153例(66.5%),其中ST-T波改變者96例,左室高電壓29例,左室肥大并勞損12例,傳導阻滯48例,其中I度房室傳導阻滯9例,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5例,Ⅱ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2例,左前分支傳導阻滯7例,右束支傳導阻滯20例,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5例,陳舊性心肌梗死5例,安裝起搏器者10例,肺型P波16例,肢體導聯低電壓4例。心律失常81例,其中房性早搏37例,室性早搏25例,交界性早搏15例,心房纖顫4例,竇性心動過緩9例,竇性心動過速2例,竇性心律不齊3例,。153例異常心電圖中,2項以上異常改變者58例占37.9%。異常心電圖檢出率依次為:①STT波改變占首位;②心律失常:依次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心房纖顫;③傳導阻滯;④左室高電壓及左室肥大并勞損。本組10例安裝起搏器者能夠接受手術,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快速型心房纖顫、頻發多源室性早搏、Ⅱ度房室傳導阻滯經過內科檢查治療后,有52例進行了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眼科疾病,從230例白內障患者的心電圖回顧分析中看出,心電圖異常最多見于ST-T波改變和心律失常。
老年人由于年齡增高、肥胖、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造成血管內膜受損以及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使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當狹窄達到50%以上時造成血流不暢,即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表現在心電圖上引起ST-T波政變。
由于老年人心肌的興奮性、應激性、傳導性、不應期、自律性等均隨增齡而改變,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心肌及傳導系統有退行性病變,且心肌缺血可導致心律失常[2]。
患有腦血管病的老年人,由于心腦反射,其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增高,這些重要因素均使老年患者的各種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尤其是各種心律失常同時并存。
室性早搏可能與隱匿性冠心病、左心室肥大,血漿中兒茶酚胺濃度增高及Q-T間期相對延長有關。在房室傳導阻滯及束支傳導阻滯方面,可能與老年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臟傳導系統纖維化有關,老年人由于竇房結傳導功能退行性改變,其自律性和傳導性明顯下降,故竇性心動過緩較竇性心動過速發生率高。本組老年白內障患者一般能夠承受手術,竇性心動過緩(40次/min左右)、竇性心動過速(110次/min以上)、快速型心房纖顫、頻發多源室性早搏,Ⅱ度房室傳導阻滯暫不宜接受手術,需要經過內科檢查治療。
[1]黃苑.臨床心電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
[2]林建美,張建英.老年冠心病194例動態心電圖分析.實用老年醫學,1998,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