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明
消化性潰瘍在臨床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消化性潰瘍是全球性的多發病,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其發病率是不相同的,患病率高達 5%~10%[1],如果不給予積極的治療很可能會發生出血、穿孔或梗阻等并發癥。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該藥是質子泵抑制劑,能很好地抗胃酸分泌,迅速緩解癥狀,促進消化性潰瘍的愈合。奧美拉唑聯合甲硝唑、克拉霉素治療消化性潰瘍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文收集門診與住院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例,男 50例,女 40例;年齡 18~80歲,平均 40歲;病程 2 d至 16年。所有患者均經過胃鏡檢查,病理檢查確診;發現胃潰瘍 40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50例。潰瘍大小在 2~10mm之間,潰瘍個數 1~2個。所有患者均無并發癥,手術及藥物過敏史。本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部疼痛、返酸、噯氣、腹脹、反胃、燒心、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在潰瘍發作期,于中上腹部可觸及局限性壓痛,但程度不重,其壓痛部位與潰瘍的位置基本相符。
1.2 治療方法 主要用奧美拉唑 20~40mg/d。一般療程為:胃潰瘍 6~8周,十二指腸潰瘍 4~6周。可依據患者的年齡、癥狀、體征、病程及潰瘍的位置等情況,而采用不同的用藥劑量與療程。本組 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 45例,十二指腸潰瘍 25例,胃潰瘍20例;用奧美拉唑 20mg/d,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4周,胃潰瘍 6周。B組 45例,十二指腸潰瘍 25例,胃潰瘍 20例;用奧美拉唑 40mg/d,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2周,胃潰瘍 3周。兩組患者均同時服用甲硝唑 400 mg,克拉霉素 250mg,均 2次/d。
2.1 療效評定 本組 90例治療后,經 l~6個月隨訪,對癥狀、體征、胃鏡檢查結果評定如下,愈合:癥狀及體征、潰瘍及炎癥消失;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潰瘍消失,周圍仍有炎癥;有效:癥狀及體征偶有發作,潰瘍面積縮小 50%以上(指潰瘍長徑的縮小);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潰瘍面積縮小不及 50%。
2.2 治療結果 A組 45例中,十二指腸潰瘍 25例,愈合 21例,顯效 2例,有效 1例,無效 1例,愈合率 84%,總有效率96%;胃潰瘍 20例,愈合 17例,顯效 1例,有效 2例,愈合率85%,總有效率 100%。B組 40例中,十二指腸潰瘍 25例,愈合 21例,顯效 2例,有效 l例,無效 1例,愈合率 84%,總有效率 96%;胃潰瘍 20例,愈合 17例,顯效 2例,有效 1例,愈合率 85%,總有效率 100%。本組 9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經統計后,兩組患者不同部位的潰瘍與不同的用藥方法,在愈合率與總有效率方面無明顯差異,所有患者治療期間,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本文對 90例不同部位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治療中使用不同劑量的奧美拉唑,進行了不同療程的治療,結果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率兩組分別為 84%和 84%,胃潰瘍的愈合率兩組分別為 85和 85%;十二指腸潰瘍的總有效率兩組分別為 96%和 96%,胃潰瘍的總有效率兩組均為100%,在愈合率與總有效率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用奧美拉唑20mg/d,治療時間要長,用奧美拉唑 40mg/d,治療時間則短,無論采取哪種方法,該藥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都是令人滿意的。
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多見,男性較女性多見。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發病者居多,胃潰瘍的發病年齡一般較十二指腸潰瘍約晚 10年,但 60~70歲以上初次發病者也不在少數,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男性患者為高[2]。胃酸過高、黏膜保護減弱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是產生潰瘍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主要應用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和抗幽門螺桿菌的藥物[1]。胃酸在消化性潰瘍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是促進潰瘍病愈合和防止潰瘍復發的重要手段。對成人潰瘍患者的研究表明,潰瘍愈合和胃酸抑制程度、持續時間和療程密切相關。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是壁細胞分泌膜內質子泵驅動細胞內 H+與小管內 K+交換,質子泵即H+、K+-ATP酶,質子泵抑制劑阻斷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所以能抑制基礎胃酸分泌及組胺、乙酰膽堿、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1]。奧美拉唑(商品名洛賽克)是一種苯并咪唑硫氧化物,需酸性環境才能被激活。血漿內奧美拉唑進入壁細胞后,在分泌小管的酸間隙內質子化,轉化為活性物質次黃本酰胺,后者與質子泵管腔面上的 2個硫氫基團共價結合,這種結合是不可逆性的,可引起酸分泌抑制,必須待新的ATP酶合成后,酸分泌才能恢復。新的ATP酶一般在 4~8 h后才能重新合成。所以奧美拉唑是一種很好的質子泵抑制劑。各種抗胃酸分泌藥廣泛應用于臨床,近年來質子泵抑制劑因其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后途徑,能達到較強和較長的胃酸抑制而迅速得到推廣,以奧美拉唑較為常用。對成人的研究表明,奧美拉唑是最有效的抗胃酸分泌藥物,能迅速緩解癥狀,促進潰瘍愈合。在使用奧美拉唑 20~40mg/d時,可抑制≥84%的 24 h酸分泌,并能迅速控制癥狀和使潰瘍病愈合。一般十二指腸潰瘍治療 2周的愈合率為 70%,4周為84%,6~8周幾乎全部愈合。奧美拉唑治療無并發癥的消化性潰瘍常用劑量為 20mg/d,連用 4~8周。也可用 40mg/d或更高劑量,有人主張 40mg連續用 2周,治療效果與 20tng/d的一樣,而且療程可縮短一半。本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就證明了這一觀點。
所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不管是否處于活動期,過去有無并發癥史,都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這是國際共識[1]。奧美拉唑 20mg,甲硝唑 400mg,克拉霉素250mg,均 2次 /d,療程 1周,在完成 1個療程后,是否需維持治療尚有爭議。有研究認為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就治好了潰瘍病,沒有幽門螺桿菌潰瘍也不會復發。有人則認為,治療1-2周潰瘍難以愈合,即使愈合了,愈合的質量也不高。因此,主張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需要繼續服抑酸藥 4周,胃潰瘍繼續服抑酸藥 6~8周[3]。我們按上述方案對幽門螺桿菌陽性的部分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了治療,療效是肯定的,奧美拉唑仍為主要的治療藥物,此類病例尚需在今后進一步觀察與總結。當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要做到規范用藥,防止濫用抗生素和不必要的抑酸劑等藥物。事實上,消化性潰瘍治愈后(包括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有15%左右的患者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其機制可能是胃黏膜屏障及其滲透功能尚未恢復之故。此種情況不需要抗潰瘍藥物治療。
[1] 林瘐金.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中華消化雜志,2001,1:22.
[2] 趙淑琴.不同劑量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 62例臨床分析.基層醫學論壇,2005,9(10):873.
[3] 王崇文.消化性潰瘍的抗幽門螺桿菌與抑酸維持治療.中華消化雜志,20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