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靜
肺癌現在仍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死亡率極高,其終末期的患者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有其特點。此期患者由于長期慢性消耗,腫瘤廣泛轉移引起的機體功能紊亂已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疼痛是肺癌晚期患者的主要癥狀之一,也是患者最為恐懼和最難忍受的癥狀,并從心理、生理、精神、社會等方面干擾和破壞患者的生存質量。患者極為痛苦,不再乞求過多的治療,而是更多地考慮如何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此時護理人員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為此對疼痛的控制有其獨特之處。
2005年 7月至 2010年 5月本院癌癥住院患者,經病理證實為中晚期癌癥患者 50例,其中男 30例,女 20例,年齡40~75歲,患者手術治療后 20例,放療化療 30例。本組 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其中輕度疼痛 3例(6%),中度疼痛 27例(54%),重度疼痛 20例(40%)。
癌痛給患者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護士應通過多種途徑給患者提供心理以及社會支持幫助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安排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和親友的關愛,激發起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熱情,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幫助患者和家屬面對現實,積極應對癌癥的挑戰。讓患者了解到,癌癥不是只等于痛苦和死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減輕痛苦,提高生存率已不是不可能的,從而使患者克服恐懼、絕望心理,保持積極樂觀情緒,充分調動機體的潛在力量,與疾病作斗爭。
王愛偉[1]認為,控制疼痛的對策除了進行藥物控制外還需結合適當的心理護理。樹立信心,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善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與家屬建立和諧的關系,有利癌性疼痛的改善。彭成花[2]認為,痛覺的沖動發生于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對痛的反應除了與疼痛的部位、強度、頻率有密切關系外,還受心理狀態的影響,如意志、信仰、意識、情緒、性格、環境、年齡、專心和分心等心理因素,他認為疲倦、焦慮、緊張、恐懼、軟弱均能減低對疼痛的耐受力,增加疾病引起的疼痛程度,減輕心理負擔可提高疼痛閾。保持環境包括病室安靜、清潔,光線充足,室溫適中,空氣新鮮等,減輕對患者的刺激,以協同藥物作用提高止痛效果。
癌癥疼痛令人難以忍受。因此,緩解或控制疼痛是護理晚期癌癥患者的主要內容,可根據疼痛程度,合理采用WHO推薦使用癌癥鎮痛三階梯止痛法緩解疼痛:①輕度癌痛:給予非鴉片類鎮痛藥,如阿司匹林,輔助藥可給地西泮、異丙嗪、氯丙嗪等;②中度癌痛:可選弱鴉片類藥,如可待因;③重度癌痛:用鴉片類藥,如嗎啡、度冷丁等。注意按時給藥,藥量可根據個體需要加以調整。護理人員在給患者注射藥物時盡量做到無痛注射,使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應用止痛藥物后注意觀察用藥的效果,有無藥物不良反應等。一般非腸道給藥者,應在用藥后 15~30 min開始評估,口服給藥 1 h后開始評估,了解疼痛緩解程度和鎮痛作用持續時間。當所制定的用藥方案已不能有效止痛時,應及時通知醫生并重新調整止痛方案。在應用陣痛藥期間,注意預防藥物的副作用,如阿片類藥物有便秘、惡心、嘔吐、鎮靜和精神紊亂等副作用,應囑患者多進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或飲服番瀉葉沖劑等措施,緩解和預防便秘。惡心時,應囑患者做深而緩慢的深呼吸,或飲少量的碳酸飲料,吸吮硬而略帶酸味的糖果,有助于抑制惡心反射。翻身時,勿突然大動作轉動身體,以防惡心中樞受到刺激而引起嘔吐。如有嘔吐,可遵醫囑給以止吐的藥物。
4.1 放松止疼法 教會患者全身放松,如讓患者閉上雙眼,數數字,打呵欠,屈髖,屈膝平臥,放松腹部肌肉,讓患者作深呼吸,用鼻吸氣,然后張口慢慢呼氣[3],使患者全身松弛阻斷或減弱疼痛反應,達到止疼目的。
4.2 轉移止疼法 讓患者選擇在舒適的座位或臥位上,閉目養神,回憶一些有趣、可樂、美好的往事和美好的事物,也可根據患者的愛好看一些笑話、幽默書,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相聲、小品等來分散注意力,來增強止疼效果達到暫時止疼的目的。
4.3 物理止疼法 可通過刺激疼痛周圍皮膚或相對應的健側皮膚達到止疼目的。方法是局部用薄荷油、風油精、冰片等外涂擦,也可以用熱療或冷療,阻斷疼痛反射信息來減輕疼痛。
采取各種護理措施減輕疼痛:提高安靜的環境,調整舒適的體位,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小心搬動患者,滾動式平緩地給患者變化體位,避免托、拉動作。必要時,尋求協助,支撐患者各肢體,防止用力不當引起病變部位疼痛。告知患者不宜突然扭曲或轉動身體;指導、協助胸痛患者用手或枕頭護住胸部,以減輕深呼吸、咳嗽、或變換體位所引起的胸痛。
晚期癌癥患者的癥狀有的可以用藥物來解決,但必須有更多而細致的臨床護理才是臨終關懷的基礎,也是減輕臨終患者各種不適和痛苦的重要手段。因此,對從事臨終護理的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并且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理論與技術。此外,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各級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對這一新興學科的認識和業務理論水平,并逐步建立適合于我國對晚期肺癌患者的臨終關懷和支持療法的組織機構,以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命質量。
[1] 王愛偉.癌性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5,05(2):148.
[2] 彭成花,劉金英.疼痛的心理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5,21,(16):2219.
[3] 張海萍,李顧華.手術后患者的疼痛護理.中華醫學進展雜志,2004,2(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