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鼎
腎損傷在臨床工作中并不少見,腎損傷多見于男性青壯年,在泌尿系統損傷中僅次于尿道損傷,腎實質脆弱,包膜薄,受直接或間接暴力打擊時會發生破裂[1];腎在腎脂肪囊內有一定活動度,被暴力推移時會牽拉腎蒂,造成腎蒂損傷,絕大多數立即出現血尿,多為肉眼血尿。輕癥患者數天后多能自行停止。而嚴重者,尿出的幾乎全是血液,且有血塊。及時明確有無腎損傷及損傷的程度和范圍是臨床治療的關鍵。本文對30例腎損傷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及時行B超、CT檢查時進行診斷,積極治療。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腎損傷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2~68歲,車禍傷14例,墜跌傷9例,打擊傷5例,刀刺傷2例。傷及左腎17例,右腎11例,雙腎2例。伴休克7例,肉眼血尿16例,合并肝脾損傷6例,胃腸損傷1例,肋骨骨折并血氣胸8例,四肢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有傷側腎區疼痛和叩擊痛。
1.2 檢查方法 靜脈尿路造影可幫助了解受損傷腎的程度,腎臟原來有無異常,并可了解對側腎功能情況。但因造影時需壓迫腹部,對急診外傷患者不適宜,故主張大劑量靜脈尿路造影。CT檢查能迅速準確了解腎實質損傷的情況,尿外滲、腎周血腫范圍,并可了解對側腎功能、肝、脾、胰、大血管情況[2]。B超對觀察腎損傷程度,血、尿外滲范圍及病情進展情況有幫助。腎動脈造影目前多采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能顯示腎血管分支情況,此外可同時行腎動脈栓塞以控制出血,起到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
1.3 治療方法 無繼發性出血、尿液外滲,亦可保守治療,絕對臥床休息4~6周,3個月內不宜參加體力勞動;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及血尿的變化;補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足夠的尿量(40~60 ml/h);早期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應用有效的止血藥物及鎮痛藥物;觀察局部包塊大小及血像變化,必要時輸血。嚴重損傷患者,一旦確診應立即手術。
非手術治療治愈14例,其中選擇性腎動脈栓塞治愈2例。手術治療16例,治愈15例,死亡1例,因嚴重的肝損傷和顱腦外傷手術后8 h死亡。術后隨訪1年,排尿正常、無結石、血尿及腎性高血壓等并發癥。
腎區在受到間接或直接的暴力作用時,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腎損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患側腹痛或腎區痛、血尿、甚至休克等。B超、大劑量靜脈尿路造影、CT可協助進一步明確診斷。70%腎損傷大劑量IVU能準精確檢出,尤其適用于基層及未裝備CT的單位。CT定性診斷率100%,優于大劑量IVU,能精確顯示出腎損傷的部位及腹膜后和腹內器官情況。在疑有腎動脈損傷或有繼發性腎出血者應做腎動脈造影,然后視情況行血管栓塞治療。B超可作為腎損傷的篩選檢查,特別是伴有嚴重腎周血腫時。超聲檢查較方便、快捷,能及時提供損傷后腎臟的形態結構及灌注信息。腎實質、腎包膜下或腎周血腫表現為無回聲或低回聲區,撕裂傷時腎實質回聲連續性中斷,可見不規則的低回聲區,常常伴有腎內、腎周或腎包膜下的低回聲或無回聲區。MRI對腎損傷的診斷作用類似CT,但對血腫的顯示更具特征性,血腫形態表現類似CT或超聲檢查,血腫信號隨出血時間長短而變化,急性期(7 d內)在T1WI上與腎皮質呈等信號或混雜信號,在T2WI上呈低信號或等信號;亞急性期時(7~49 d),血腫在T1WI和T2WI上為不均勻高信號;慢性期(大于49 d)時,呈長T1長T2信號。
輕微腎挫傷經短期休息可以自愈,多數腎挫裂傷可采用保守療法治療,須施行手術者僅屬少數。有嚴重休克的患者需迅速進行復蘇、輸血,并確定有無合并其他臟器損傷。在積極有效糾正休克的同時,盡快進行必要的定性檢查,以確定腎損傷的范圍和程度,決定下一步治療措施。對輕度腎損傷(包括腎挫傷、表淺腎皮質裂傷)無合并有胸、腹部臟器損傷的患者,絕對臥床休息至少2~4周,待病情穩定,尿檢查正常才能離床活動。病情恢復后2~3個月不參加體力勞動。過早離床活動有可能再度出血。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變化。在腹壁劃出腫塊范圍,注意腫塊有無增大。定期檢測尿液和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補充血容量和熱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足夠尿量。必要時輸血。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鎮痛、鎮靜治療和止血治療。
手術治療,開放性腎損傷的治療原則是立即手術探查。對槍傷或從前面進入的銳器傷,須經腹部切口進行手術,除做擴創、縫合和引流外,還需探查腹部臟器有無損傷。探查過程中,若發現腎出血不嚴重,則首先處理腹腔內臟器損傷。閉合性腎損傷手術治療手術探查一般宜經腹部切口入內。在探查并處理腹腔臟器損傷后,切開后腹膜,顯露并阻斷腎動脈,再切開腎脂肪囊,探查腎臟。按具體情況作腎修補術或部分腎切除術。
[1]方昆豪.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影像診斷圖譜.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53-254.
[2]方克偉,王家平,王劍松,等.腎損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價值.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2,17(12):67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