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平
其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與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許多臟器發育還不完全,但嬰幼兒不安全用藥現象目前依然存在,以下是個人對嬰幼兒常見用藥安全性的一些體會。
1.1 青霉素類對人體細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濃度的青霉素對人體幾乎無影響。臨床應用時青霉素較多出現過敏反應,小兒3 d內未使用青霉素類藥物應進行皮試,陽性者禁用[3]。
1.2 頭孢曲松偶可致嬰幼兒膽結石,但停藥后可消失。頭孢菌素與高效利尿藥或氨基糖苷類合用腎損害顯著增強,與乙醇(即使很小量)聯合應用時,可引起體內乙醛蓄積,嬰幼兒會呈現出醉酒樣[1]。
1.3 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對耳蝸神經有毒性,幼兒慎用,如使用應減小劑量,且療程不超過7 d。奈替米星耳毒性較小,新生兒、嬰幼兒均可使用,但應掌握好劑量。
1.4 紅霉素毒性低,可用。羅紅霉素、琥乙紅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時應注意劑量[1]。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肝毒性、聽覺障礙、過敏等,停藥或減量可恢復,但患兒合并肝炎時,應禁用依托紅霉素。
1.5 氯霉素主要不良反應有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應慎用。
1.6 磺胺素對體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乳兒可致正鐵血紅蛋白血癥和溶血性貧血,應禁用。幼兒使用應注意大量飲水防止引起結晶尿?;前芳谆愡蚪鼒蟮肋^敏者較多應慎用[2]。
2.1 氯化銨一定要計算好用量,大劑量可致惡心、嘔吐,停藥后反應消失。必嗽平一般無不良反應,可用。噴托維林有報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復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應注意劑量。
2.2 兒童哮喘應及時到醫院診治。此類藥物的給藥途徑多種多樣,可以口服、靜脈、噴霧吸入給藥。噴霧和吸入給藥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3]。
2.3 乳酶生不能與抗菌藥合用。干酵母不良反應少,可用,但大劑量可引起腹瀉。
2.4 瀉藥與止瀉藥,一般來說兒童不應用緩瀉藥,有些父母錯誤的認為必須每天排便,一旦幼兒一天內未排便,便給孩子使用瀉藥,這樣可能會造成緩瀉藥依賴性。如必須使用,應嚴格掌握劑量,并配合飲食與運動治療。洛哌丁胺(易蒙停)1歲以下嬰兒應禁用。嚴重脫水的嬰幼兒不宜使用。蒙脫石散劑:療效好,可用。藥用炭可影響兒童的影響吸收,嬰幼兒如長期腹瀉或腹脹禁用。媽咪愛:療效確切,可用[4]。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身體生長發育和維持健康的要素。一些家長和部分醫生過分的強調,把此類藥當作“營養藥”長期給小兒服用,比如鋅、鈣、維生素AD等。維生素類藥物雖毒性小,出現反應緩慢,但長期盲目使用也會產生人體內維生素不平衡,影響機體正常功能,造成維生素在體內蓄積過多而中毒。
維生素A長期大劑量,可引起維生素A過多癥,甚至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嬰幼兒發生率最高,表現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脫發、易激動等,停藥1~2周可消失。維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鈣、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維生素C過量服用會產生胃腸道反應和腎、膀胱結石易于形成。
嬰幼兒合理安全用藥是以當代藥物和疾病系統知識為基礎的安全、有效、經濟的使用藥物。應做到:獲得最大限度的藥物治療作用;最低的藥物不良反應;最經濟的藥物利用。
一般來說,經消化道給藥較安全,應盡量采用口服給藥以減少因注射給患兒帶來的不良刺激,為提高患兒依從性,可選擇一些添有果味的顆粒劑,部分藥物有栓劑的可使用栓劑,并選擇半衰期長的藥物,盡量延長給藥時間,減少給藥次數[4]。只能口服的藥物對昏迷患兒可用胃管鼻飼法灌入。急救藥物需要注射給藥,有些藥物局部肌注可引起壞死(如氯化鈣),須靜脈給藥,而小兒靜脈給藥一定要按規定速度滴注,不可過快過急。含漱、吸入等給藥方法只用于能合作的大孩子,而灌腸法常用于鎮靜催眠藥,如安定、水合氯醛等。嬰幼兒皮膚角化層薄,皮膚用藥極易吸收,甚至中毒,故應慎用[3]。
綜上所述,為了嬰幼兒的健康,無論是在為其選藥用藥上,都要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嬰幼兒的具體情況,及時選用安全、有效、可靠的藥物。
[1]金智敏.健康宣教對減少兒童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干預的探討.浙江臨床醫學,2008,10(5):625.
[2]李瑤瑤.嬰幼兒用藥的安全性.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2008,(17):6-7.
[3]楊美恩.淺探嬰幼兒用藥的安全性.實用新醫學,2007,8(6):571-572.
[4]錢漪,沈時霖.兒科臨床藥物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