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來
關于高職“頂崗實習—就崗就業”模式的探索
——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為例
□朱方來
介紹了“頂崗實習——就崗就業”模式的內涵、目的、作用和意義,并通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頂崗實習——就崗就業”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認為這種模式特別適合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具有真實的工作環境、頂崗的工作實習、一定的勞動報酬、嚴格的過程管理和實際的畢業論文題目五大特點。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性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實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和生產實際結合起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簡稱汽營專業)根據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結合深圳市汽車行業的實際,把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專業借助校外企業或實習基地,安排學生頂崗實習,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就業培訓,實行“頂崗實習——就崗就業”教學模式探索,使學生全方位熟悉相關崗位能力的工作要求,在專業知識、職業素質和技能培養諸方面達到預期的目標,取得了良好效果。
1.模式內涵。所謂頂崗實習,是指對三年制或四年制在籍學生,在校內組織完成全部理論課、實驗課、課程設計、基本技能強化訓練教學的基礎上,把學生推介到校外企業,集中進行為期半年(三年制的第六學期)或一年(四年制的第四年)的頂崗實習,讓學生提前走向社會,進入準就業狀態,以企業“準員工”的身份,在職業崗位上“真刀真槍”地頂崗工作。
所謂就崗就業,是指頂崗實習后,學生已掌握了企業的生產過程、生產工藝流程和過硬技術,有的甚至成為熟練的技術管理人才。當實習結束時,實習單位已經離不開這些學生了,于是有的用人單位干脆將這些還處于實習階段的學生提前預訂,簽訂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畢業后這些學生就直接到自己實習過的用人單位報到上崗,繼續留在原來的實習崗位或調整到管理崗位。這種就業模式深受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實現了學習與就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零距離,搶占了就業先機。[1]
這種模式將以往的單一頂崗實習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生就崗就業工作進行綜合一體化,實現“校內教學——校外頂崗實習——企業就崗就業”諸環節的相互銜接和平穩過渡,實現畢業設計(論文)、崗位實習和就業安置“三合一”,從而使培養的畢業生達到用人單位的所需人才規格和要求。
2.模式目的、任務。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對實際工程運行的規范管理和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調查研究、查閱技術文獻、資料及編寫技術文檔的能力;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從學生的實習崗位出發,結合實際進行選題,保證課題的真實性,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學生在頂崗實習完成之后,能在所實習的崗位上直接就崗就業。[2]
3.模式作用、意義。改變了原來頂崗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位置,由單一訓練環節變成綜合訓練環節,前面可以設置專業崗前實習和崗前綜合技能訓練兩個校內教學環節;可以實現產學研聯合優勢互補,有利于學生走出校門投身實踐,了解社會和企業的現狀、發展前景和需求,有利于他們增強才干、增強膽識、提高能力;產學研聯合指導的畢業設計(論文)基本上都是“真刀真槍”的實際題目。既可以解決企業生產和技術上的難題,又可以培養學生真實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淡化了以往畢業設計(論文)的單純訓練,更加注重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現場實踐能力的培養,盡可能拉近學生與現場崗位的距離,突出了高職教育的特色;依托校外實習基地,既充分利用了用人單位或企業的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又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同時又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后顧之憂,實現了高職教育的教改成果和成功就業的良性互動,促進了用人單位、學校、學生的和諧統一和可持續發展。[3]
學院成立學生頂崗實習-就崗就業工作小組。人員包括一名總負責人,由專業老師承擔,該負責人有廣泛的良好的企業關系,有豐富的與企業溝通的經驗,另外有3到4名專業老師和輔導員、畢業班班主任協助工作,組成實習-就業工作小組,負責籌備雙選會,安排學生實習。具體工作如下:
1.工作流程。專業通過汽車行業協會牽線搭臺,在校園內舉行大型的企業與畢業生“雙選會”,確定實習崗位,然后制訂系列教學管理文件、作業指導書,簽署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協議書,進行4周的崗前實習和培訓,合格后再進行10周的頂崗實習和6周的畢業論文,總共保證20周整整1個學期的實習時間。
2.具體要求。將教學計劃中的三個實踐教學環節“崗前實習”、“專業高級技能實訓”和“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全面貫通、綜合評價、分階段實施,制訂了“四、四、六、六”方案“,即將第五學期的四周與寒假和第六學期整個學期串接,分為:第一階段:四周的專業崗前實習+寒假四周;第二階段:四周的專業高級技能實訓或在企業繼續實習;第三階段:六周的畢業實習;第四階段:六周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
這四個階段要求要連續安排、累計記時、分段考核。特點是將寒假四周考慮進去,保證實習的連貫性,符合企業的實際要求。頂崗的工作實習要求有真實的工作環境、一定的勞動報酬和嚴格的過程管理。
3.指導與監管。制訂學生頂崗實習各個作業環節的教學管理文件,確定教師的實習指導方式:①實習指導文件:包括實習日記本(含日記、實習報告、實習鑒定)、實習大綱、實習指導書、實習指導記錄、成績單、聯系方式、走訪企業情況登記表、學生實習介紹信、學生名單和企業聯系人電話等;②實習指導方式:指導教師可進行現場檢查、指導:檢查實習日記、工作崗位查看,雙方填現場指導記錄;與企業溝通、了解學生實習狀況;對學生進行擇業、就業指導。
4.成績評定:督促學生完成實習日記,寫出實習報告和企業出具實習單位鑒定。平時成績由日記和出勤情況構成,占40%;段末成績由企業評語和實習報告構成,占60%。指導教師將這兩項成績評定后,寫在實習日記本上,交給班主任老師在教務系統的成績登陸中登陸。
1.學生必須按教學計劃完成全部課程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安排頂崗實習。
2.選擇崗位:崗位是直接影響高職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頂崗實習崗位必須要注意一致性、先進性和效率性的統一。①一致性。是指實習崗位應與專業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就業崗位保持一致,是與專業相關的專業技術崗位,不能跨專業實習。只有實習崗位與培養目標相一致,學生才可能頂崗,才可能有效實現頂崗實習的目的;②先進性:是指崗位技術水平高,企業文化先進,具有良好經營理念,在本行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只有企業生產技術先進,學生才能在頂崗實習中領略到行業的先進技術,并在企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提高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③效率性:是指崗位利用率高,學生有較多的崗位實踐的機會。[4]
3.院領導負責頂崗實習的審批和頂崗實習全過程的管理。
4.實行校內專任教師與校外兼職教師的“雙元”指導。要由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或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指導教師,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不得超過10人,指導教師負責指導畢業生頂崗實習的全過程,并對學生的頂崗實習結果及頂崗實習報告做出評價;同時,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我們都聘有固定的兼職教師,負責指導學生的頂崗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撰寫。一般一位兼職教師指導3到4名學生,這些兼職教師都是經過企業領導的推薦,經過選拔,進行了集中培訓,最后發有聘書的技術能手、技術骨干、行業專家。
5.嚴格頂崗實習的過程考核。頂崗實習過程分解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詳細的考核方法和細則,保證計劃到位、措施到位、指導到位、檢查到位和考核到位[5]。計劃階段:雙選會要保證畢業生有足夠的實習崗位進行選擇;實施階段:實習動員、頂崗作業、作業指導;檢查階段:巡視、現場抽查、實習單位鑒定;總結階段:實習日志、實習總結、實習報告、實習答辯。
6.實行契約化管理,確保實習的安全性。通過協議較好地調和和保證學校、學生、企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為了加強對學生校外實習的質量監控,建立了以企業督導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自律為目標的監控體系。由于企業對被錄用學生的要求與員工等同,因此在學生下企業實習之前,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簽訂準就業協議式的“實習意向書”,規定實習期限、實習要求和責任,實習期滿合格者簽訂就業協議,不合格者則退回學校,延遲畢業,充分發揮企業對學生的監督作用,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就業壓力感。要求教師不定期每周一次到企業巡查學生實習情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環境,勝任工作崗位,并指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中提高理論與技能水平。實習質量根據企業的“實習單位鑒定”、學生的“實習日記與報告”以及教師的“現場指導記錄”和“指導教師鑒定”進行綜合評價。在教學中注重從企業生產實際中進行畢業論文選題,且由企業指導教師參與指導,很多學生的課題是結合實習企業的就業崗位來實施的。
(一)實例情況
2007年04級學生汽營、汽運兩個專業228人,汽運3個班、汽營3個班,實習崗位12大類。專業指導教師18人,企業兼職教師80人,實習企業64家,其中有51家與汽車有關。第一階段后有93.9%的學生利用寒假繼續在企業實習,并基本落實就業意向,第二階段有70%的學生仍在原企業繼續實習,20%學生換企業,5%學生需學院幫忙找實習單位。由于學生頂崗售車業績好,有55%的學生獲得了企業主動發給的勞動報酬,對口率58.8%,就業率99.6%。
(二)效果分析
1.既完成了校外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教學任務,又解決了學生目前就業難的問題。由于年年擴招,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實習與就業的崗位需求越來越大,如07屆是228人,08屆是283名學生。依靠學生自己尋求工作崗位是比較困難的,我們通過建設越來越多的實習基地,通過舉辦雙選會,搭建很好的供需雙方的雙向選擇的平臺,集中地一次性解決了實習的崗位,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企業與學生雙方的滿意度,使學生實習安心,保證了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
2.進行了“三合一”教學改革。將校外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單一實踐教學環節,與就業工作有機整合,具有五大特點和實現了三個銜接:真實的工作環境、頂崗的工作實習、一定的勞動報酬、嚴格的過程管理和實際的畢業論文題目。一是實現了實踐教學三個環節的銜接,即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訓練;二是實現了就讀與就業的銜接;三是實現了學校與社會的銜接。既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特點,更適合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
3.帶薪頂崗實習的比例越來越高,實現了學生由消費型實習向創收型實習的轉變。頂崗實習時間的合理安排,符合用人單位和學生的雙方的利益。因為實習時間的連續,和實習的靈活性,用人單位可以將學生按試用人員使用,使用不滿意辭退手續也簡單,學生對企業的選擇也一樣,所以直接帶薪頂崗的比例越來越高,2007屆55%,2008屆畢業生實習的42家公司中,只有2家沒有向實習生提供薪金,畢業生帶薪頂崗的比例達到了95%。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消費型實習模式,轉變成創收型實習模式。
(三)存在問題
1.思想認識問題。在頂崗實習中,有部分學生出現怕苦、怕累、不愿干的現象和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差,與企業溝通協調不夠,中途退出、更換實習崗位的現象。對此急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觀教育和吃苦觀教育。
2.實習崗位與專業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就業崗位不一致問題。主要是有極個別學生要到家族式企業、所在鄉村鎮企業就業
3.教學文件有待完善和教學管理加強問題。有個別學生的頂崗實習疏于管理,流于形式。
通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頂崗實習——就崗就業”教學模式探索,認為:
1.這種模式特別適合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具有真實的工作環境、頂崗的工作實習、一定的勞動報酬、嚴格的過程管理和實際的畢業論文題目五大特點.
2.體現了三個突出:一是在培養目標上突出了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二是在教學方式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三是組織形式上突出了校企聯合。
3.實現了三個銜接:一是實現了實踐教學三個環節的銜接,即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訓練;二是實現了就讀與就業的銜接;三是實現了學校與社會的銜接。
4.實現了一個轉變:學生邊實習邊創收,以創收養實習,實現了由消費型實習向創收型實習的轉變。
[1]沈澄英.“化工專業頂崗實習的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2
[2]李友華邱運亮.“頂崗實習-就崗就業辦學模式的研究”.《職業教育研究》2005.7
[3]陳忠良李四華.“中職頂崗就業型實習教學模式探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3
[4]翟向陽.“談畢業實踐教學的改革”《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33
[5]萬平.“提高高職頂崗實習質量的策略”《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2
責任編輯 顏小兵
朱方來(1963-),男,汽車與交通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教育學心理學項目。
G712
A
1001-7518(2010)11-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