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建
淺談高職生與社會無縫對接的正確心理
□吳國建
學歷上不占優勢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在踏入社會以后,有相當多的人存在著明顯的心理落差。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廣泛接觸社會,全面了解就業市場行情,缺乏充分、正確的心理準備。如何引導畢業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實現與社會的無縫對接或平穩過度,這是高校和職業院校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關系到畢業生身心健康、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
高職學生;無縫對接;心理準備
(一)認清就業形勢,調適求職心態
201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人數要達到630萬,再加上以前待業和再就業者,全國將有900萬左右的大學生要求職。特別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單位不招或者很少招新員工,供需比例失衡,存在著嚴重的供過于求的現象。所以,每個高職畢業生都要充分做好工作難找的思想準備。也就是對求職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不能奢望一次性找個非常理想、長期穩定的大單位。可以先找一個專業對口或專業相近的中小型企業先就業,當然也可以改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邊干邊學,逐步積累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等到時機成熟以后再擇業、創業。
(二)須準確定位,忌心高氣傲
隨著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知識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大學(尤其是高職)畢業生融入社會以后的第一步,也只能給自己定位為普通的勞動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但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好高務遠。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不要幻想一參加工作馬上就能有高薪,成為企業的高級管理者。特別是在校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獲得過一些榮譽的畢業生,一定要事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參加工作以后,你和普通同學一樣,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也必須做好在一線工作一到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充分思想準備,要在基層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要全面了解本行業各個環節、各個崗位的業務竅門和專業技能。在此期間要特別能吃苦耐勞,要踏實勤奮地努力工作。也就是要能禁得起忙,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忍得了氣(委屈)。要避免忙一點就說太苦太累,閑下來了又說空虛乏味,上司批評幾句就喊冤叫屈地狡辯流淚等現象。既要胸懷大志,又要認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這樣準確定位,嚴謹務實地奮斗,才能不斷前進,逐步攀上理想的高峰。
(三)做好適應各種艱苦環境的心理準備
工作前不能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想象得太浪漫美好,對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的艱苦程度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需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既可享盛宴,也可吃泡面;既能住賓館,也能睡地板。也就是要有隨遇而安的心態和能力。要清楚這樣一個事實:很多有發展前景的單位,在起步時條件都比較艱苦。因為在創業和發展階段的企業,為了減少和節約投資成本,生產基地和工作地點一般都選擇在城鄉結合部。這就使得員工在吃、住和交通等方面的條件會不如人意。所以要事先把困難想象的多一些,這樣就不會有嚴重的失落感。即使是遇到了很多麻煩的事情也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千萬不可意志消沉、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會給領導和同事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專心學習技能,盡快勝任本職工作
每個剛步入職場的畢業生都要清醒地知道:參加工作后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勤奮鉆研業務。在學校里,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成績,和實際工作能力是兩碼事,還須在社會大學里的具體工作崗位上繼續學習。有時是需要“偷偷地”(自我鉆研著)學,因為有的老員工認為教會了徒弟就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就會餓死師傅。所以要靠自己時時處處做有心人。只要專注,就一定能學會,學會了就能把工作做好,而且要能刻在心里不忘記。堅持每天都做工作筆記,是提高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最為有效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盡快掌握相關的業務技巧,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順利地實現由學生到職工的角色轉變。
(二)要時刻牢記責任,不可馬虎粗心
到單位入職以后,應該處處嚴格自律,模范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時刻把責任放在心中。避免工作馬虎,做事粗心、大大咧咧和不拘小節。必須專心致志地學習,嚴謹認真地工作,盡可能不犯或少犯錯誤。更為具體地說,就是在上班時間內,絕對禁止上網聊天、玩游戲或做與工作無關的其他事情,要懂得一心不能二用。否則,一旦失誤就會導致極為慘重的經濟損失或無法彌補的嚴重后果。某公司一位已工作一年的大學畢業生,由于一時疏忽,誤把應運往德國的一集裝箱貨物發送到了巴拿馬(因為兩處的英語地名僅相差一個“n”),使得該單位白白損失了一百萬人民幣。責任心不僅只是體現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還表現在互助配合,團隊協作精神方面。只完成本職工作并不是最優秀的員工,任何企業都是一個密切配合、相互支撐的整體,需要各個組成部分的通力協作和共同努力。因此,每個人都要有服從意識,工作中不能專橫任性、意氣用事,一定要團結協作,在對企業的整體利益上也要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只有每個員工都擁有責任心、使命感,企業才會有凝聚力,創造力,生命力。
(三)學會知足安心,不可浮躁貪心
人們對待工作的心態,一般都是工作越輕松越好,錢拿的越多越好。但現實不可能如此。所有畢業生在工作剛起步時,都是人最辛苦,錢卻最少。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上班第一天就急于向老員工打聽張三每個月拿多少錢,李四的收入又怎么樣,自己以后能拿多少錢。因為問的這些話很快能傳到領導那兒,就會給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會認為你不安心。每個企業的領導都不是呆子,你的工作能力怎么樣、你的工作態度如何,你能值得發多少工資,他是很清楚的,會按照單位的規定和你的表現,該給你發多少工資是不會虧你的,你自己去爭去講也沒用。特別是老板對你信任,放手讓你獨擋一面地開展工作時,千萬不要貪不義之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身外之物不可貪,意外之財不可取。在待遇上要學會知足自省,不要和某某同學或某某單位某人的一時收入攀比,要從長計議,不要只顧眼前的暫時痛快,被某些偶然的現象誘惑。不可以昨天做外貿,今天做導游,明天賣珠寶,后天炒股票…這種急于求成的貪婪心態是極為有害的,一定會浪費你很多寶貴的時間,而最終一事無成。
(一)應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首先,是在求職時要真實坦誠,不能貪多求精,追求十全十美,稱心如意。不應該同時信誓旦旦地承諾幾個單位,然后左查右訪,前挑后選,一天一個主意,一會一個變化,瞻前顧后、猶豫不決。有人被錄用、并由單位買好前往上班地點的機票后又毀約,還有人上班一天后就跳槽等等,給單位帶來很多麻煩,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現實中,有很多人都是由于自己患得患失、缺乏誠信而貽誤了被錄取的機會。其次,是在學習和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絕對忌諱不懂裝懂。在工作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按照單位的規定和領導的要求去做。即使是遇到困難和特殊情況時,也要及時請示,不能自作聰明,另行其事。再次,是在為人處事方面要表里如一,不能當面一套背地里或內心里想的是另一套。在各方面都要實事求是,不撒謊,不在背后說人壞話,不傳話,不挑撥離間,不搬弄是非。真正做到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二)既要學做事,更要學做人
要學會“嘴巴甜、眼睛亮、腿子勤、身手巧”。嘴巴甜就是見人要學會微笑、打招呼,謙虛、文明有禮貌,與人為善,同領導、同事和朋友和睦相處。同時還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恰如其分地贊美別人(這有別于溜須拍馬),讓別人覺得對你有親切感。這會助你不斷擴大人緣,逐步地被人認可、受人歡迎。眼睛亮是指會看事,會主動找事情做。不能在大家都很繁忙的情況下你悠閑自在地坐在那里,等別人給你分配事情做。要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要干好自己手上的和眼前的事,心里還要盤算著下一步該做什么,或身邊周圍還有其他哪些該做的事。這樣就會充滿工作熱情,就會快節奏、高效率,就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腿子勤就是指對跑腿、辛苦的事情主動承擔,不拖拉、不推諉,不在工作上投機取巧。做到份內份外不計較,干多干少不在乎,領導在場和不在場我都表現一個樣。身手巧是指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不僅工作態度好,樣樣都肯干,而且還要會干、能干,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認真干好。就是做什么象什么,做起事來能讓別人信服、領導滿意。
(三)視公司為家,禁心猿意馬
要誠實守信,把公司當成是自己的家一樣,重視公司的信譽,維護公司的利益,愛惜公司的一草一木。包括為公司節約每一杯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支筆,時刻把自己作為公司的主人翁,把個人的利益和公司的興衰榮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和公司一起成長、進步和發展。對使你擁有第一份工作的企業領導,要用感恩的心態來對待。畢竟是他培養了你,幫你邁出了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就算是你覺得老板在加薪、提職等方面對你不公,也要心胸開闊,寬宏大量。而不能忘恩負義,吃里扒外、過河拆橋,特別不能在私下里販賣公司的商業秘密和技術資料,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來。大凡心懷叵測,耍小聰明的人一定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終究是得不償失,引火自焚。即使你不準備在單位長期干下去,也一定要在你的聘任合同到期之前提早告訴老板,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預先做好新人的培養,順利地進行工作上的交接,完成和平過度。特別不可取的是搞突然襲擊,辭職前沒有任何征兆,今天說辭職,明天就走人,讓公司的領導措手不及。甚至有的人還早有預謀地暗中盤算,一同帶走原單位的部分骨干員工、大量客戶和商業秘密,狠挖一把墻腳。這種嚴重違反職業道德,背信棄義之人,很快就會在行業內外、朋友們的交際圈中臭名遠揚,迅速失去人脈而成為孤家寡人,結果是一敗涂地。無論是從商還是搞生產經營,不管是當領導還是做普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講誠信。誠信是個人進步,企業發展,事業成功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我們每個融入社會的畢業生千萬不能背信棄義,一定要以誠實守信為本,對企業忠誠敬業、光明磊落。只有這樣,我們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廣。
當然,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步入社會以后產生失落感的原因是復雜的,我們的用人單位、學校乃至社會都有值得反思之處,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的心態不正。但作為畢業生,能夠主動地了解企業,做好適應社會的心理準備,這對順利實現與社會的無縫對接是十分有益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1]唐華山.責任比能力更重要[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王興權.畢業時,你值多少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04).
[3]趙彩瑞.大學生的薪水是高了,還是低了[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01).
責任編輯 何穎萍
吳國建(1953-),男,安徽廣德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編號:08SJB7100020)成果之一。
G715
B
1001-7518(2010)11-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