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棟 楊偉群 劉玉杰
淺談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工作室的構建
□孫連棟 楊偉群 劉玉杰
從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場所的要求出發,提出了“一體化工作室”的概念。“一體化工作室”具有“一體化教室”或“專業教室”的全部功能——教學功能,還具有服務功能、科研功能、大學生創業和競賽功能等,是“一體化教室”、“專業教室”的延伸和升華。研究了“一體化工作室”的構建原則、構建模式、構建步驟、構成要素、管理與評價,用以配合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工學結合;一體化;工作室;構建
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的推進、研究的深入,職業技術教育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越來越明晰,“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道路”越來越深入人心,教學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職業教育已由量的擴張轉變為質的提升階段。
當前一個時期,全國高職院校中掀起了一股全面學習和貫徹教育部16號文件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高潮,大力推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已成為高職院校上水平、創特色的核心工作之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一致、學習程序與工作程序一致、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一致、學習的結果能完全勝任工作的需要。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模式進行教學,融理論知識、素質教育、能力培養于一個個項目中。在教學中采用主動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理念。
工學結合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已完全打破學科體系,也打破了相對獨立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取而代之的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傳統的理論課教室和實踐教學場所相分離的局面已不能滿足新的教學模式的需要,迫切的需要一種將教室與實訓、實習場所相融合的“一體化工作室”來承載相應的教學工作。這樣的“一體化工作室”既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教室,又是學習操作技能的實訓車間,又是進行實踐鍛煉的企業(或公司),又是學生進行創業、科技制作的基地。
本文試圖從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對教學場所的要求出發,研究“一體化工作室”的功能、構建原則、構建模式、構成要素、研究“一體化工作室”的管理與評價,用以配合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工學結合的課程要求“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工作和學習是一體化的[1]。教學場所的布置、設備的配備都要滿足相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要求;教學場所的設置要隨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不同而不同。在國內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中,一直是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相分離的,教室被作為理論教學的場所,車間、實驗室或機房被作為實踐教學的場所,非常分明,彼此獨立,功能單一。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場所的要求是:工作室的構建盡量與企業(或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工作環境的布置、空間的劃分、設備的規格型號、布局方式等盡量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一致。這是因為企業(公司)經過多年的實踐在眾多的方案中選擇出的一種最好的方案,并經過長期使用優化改進而逐步形成的固有的模式,必定有其優勢和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學習這種方式減少了我們摸索的時間,可以在較高的基礎上起步。
工作室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盡量與企業一致,能以團隊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復雜的真實的工作任務,且有獨立工作的機會,能夠突出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接觸真實的工作任務,有利于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工作室的工作任務為具有挑戰性的真實的任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掌握創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對于工學結合的教學場所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提示了“一體化教室[2]”、“專業教室[3]”的概念,或是改造后的實訓室或實訓車間[4],以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主,還沒有真正實現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無法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與創新,也沒有對其構建原則、構建模式、構建步驟、管理與評價等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所提出的“一體化工作室”具有“一體化教室”或“專業教室”的全部功能,即具有教室、實訓車間的功能——學習功能(初級階段),同時還具有生產車間、項目工作室、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等場所的功能——應用功能(高級階段)。在初級階段,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通過完成較為簡單的實際生產任務或工作任務來完成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在高級階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來獨立完成實際生產任務或工作任務,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升華,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
一體化工作室具有教學功能、服務功能、科研功能、大學生創業和競賽功能等,是“一體化教室”、“專業教室”的延伸和升華。
(一)一體化工作室構建的原則
1.教學性原則。一體化工作室的構建必須突出教學目標,以教學為主要目的,只是通過實際工作任務來完成教學。學校、教師、學生均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不以追求利潤為目標,利潤僅是維持正常運轉的需要,否則就失去了工作室的意義。學生不能僅做簡單工作,要參與有挑戰性的工作,允許嘗試、允許失敗,可以將學生分成層次,高年級的有經驗的學生指導低年級的初學者做簡單工作。
2.與專業結合原則。工作室的建立必須符合專業的發展方向,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學生受益面廣。
3.長期性原則。工作室要有穩定的工作、研究方向,要長期堅持運行,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逐漸形成特色、形成亮點,逐步取得標志性成果。
4.研究性原則。一體化工作室要承擔研究性工作任務,學生要參與教師的實際研究課題,承擔真實的任務;要具有原創性,才能夠承擔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目標,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其掌握創新方法。這也是與一體化教室、專業教室所不同的地方;
5.實用性原則。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方式構建工作室。設備、場地只要滿足要求即可,不可追求新潮、全面、統一等,當然要盡量方便。重點在實用、有用、有效等方面下功夫,避免像個別學校的場地、設備都很漂亮,而實際使用情況不佳,僅是做個樣子,供參觀用的,沒有實際意義。同時還要有合適的師資力量來承擔指導工作。
(二)一體化工作室構建的模式
一體化工作室的構建可以依托相關的研究所或企業,也可以在校內相關的實驗室、實訓室的基礎上改建而來,按照一體化工作室所承擔的主要工作任務分為四種模式。
1.生產型。以承擔對外加工、生產業務為主,如我校的數控加工工作室在數控實訓室的基礎上改建而來,主要承擔對外加工、工藝工裝設計制造、技術培訓、高精度、高難度零件的加工任務。生產型一體化工作室要突出教學觀念,在任務的選取中以是否符合學生的特點、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主要目標。
2.服務型。以咨詢、技術服務、社會服務為主,如我校的數控維修工作室是在數控維修實訓室的基礎上改建而來,主要承擔數控機床維修任務。由于學生的維修畢竟不如社會專職人員維修及時、效果好,為了更多的吸引客戶,推出了免費維修(免收維修費,僅收取材料成本費)的業務,在運行初期學校投入了較多的經費,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維修水平的不斷提高,知名度越來越好,主動找上門的越來越多,雖然還是免費維修,但一些客戶主動提供捐贈,目前已基本能維持運行。此類型的工作室主要是要堅持長期運行,逐步提高知名度,增加業務量。
3.科研型。以承擔研究課題為主,主要是學生參與教師的研究課題。此類型的工作室主要依靠較強的師資隊伍來支撐,能有足夠的課題為保障。
4.競賽型。以參加技能比賽、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比賽為主。技能競賽代表一個學校教學的最高水平,目前高職的競賽層出不窮,組織學生參加比賽也是高職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體化工作室是承擔競賽的最好載體,它能對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訓練,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此類型的工作室主要做好連續性,在沒有競賽任務的時候也要開展工作,為下一屆競賽做好準備。
(三)一體化工作室的構成
1.教學區。承擔傳統的教室功能,教師傳授知識或學生講述工作方案、展示個人工作成果的區域,配備有桌椅、黑板、講臺、講桌、多媒體投影設備等。
2.討論區。供學生討論的區域,一般為圓形布置,學生圍座在一起討論方案或制定計劃,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并進行指導。
3.演示區。教師操作演示、學生匯報表演的區域,根據項目的功能配備相應的工作臺和設備。
4.工作區。學生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區域,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要有相應的常用設備,對于貴重的設備和不常用的設備可以單獨放置,供大家一起使用。
5.個人辦公區。每個學生一個辦公桌,配備一臺電腦,供學習之用。
6.資料查詢區。圖書資料、檔案資料、文件、標準手冊、網絡查詢等
7.展示區。展示歷屆學生完成的樣品、工作成果、獲獎證書等。
8.客戶接待區。對于與外界聯系較多的工作室可設置客戶接待區,配備沙發、茶幾、飲水機等,供接待來訪人員。
9.休閑區。供工作人員在工作之中短暫休息使用的區域,宜設置在通風、采光、視野好的地方,可以在走廊或大廳里,配備沙發、茶幾等,也可以和客戶接待區結合在一起。
10.更衣室、淋浴室。對于特殊的工作環境,要求設置更衣室和淋浴室。對于工作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如電氣焊,完成工作任務后要淋浴、更衣;對工作環境要求潔凈的情況,如制藥等,需要在上崗前淋浴、更衣。但一般不需要設置。
以上各種區域的設置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四)一體化工作室構建的步驟
1.可行性研究(目標分析)。一體化工作室主要針對的專業或專業群,為哪門課程服務,要達到什么目標,一體化工作室建成后能否發揮作用,能否正常運轉,能否可持續發展。
2.功能分析。一體化工作室要具備哪些功能,完成什么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任務。
3.方案設計。一體化工作室的選址、空間的劃分,設備采購清單及布置方案,并做出預算及進度計劃。
4.方案論證及審批。組織校內外專家對以上問題進行論證,同時還要考慮是否與學校、專業的發展規劃相適應,是否與校內的其他項目重復或沖突,建成后的運行費用能否保障等。通過專家的論證后經過領導審批后實施。
5.實施。按照計劃要求,有相關部門組織實施。
6.驗收。一體化工作室構建完畢后,試運行一段時間后驗收,重點考察是否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能否滿足使用要求,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等。
主要分為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使用單位為管理的主要責任人,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保證工作室的正常運轉。設備部門、教務部門為檢查考核部門,負責年度考核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幾點的考核。
1.使用情況。建成后所承擔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大學生競賽、創業任務,以及取得的成果,利用率的高低。
2.經費。經費的來源及使用情況,能否保持正常運轉。3.經驗及問題。建設成功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擬解決的辦法。
一體化工作室建設的評價主要考察以下四方面:能實現預定的各項目標;使用方便;運行費用低;利用率高。
1.可以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接觸最前沿的內容,可以通過解決企業和社會的實際問題更好的接觸社會,自己的能力也得到鍛煉,為個人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研究教學場所建設如何適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要求,有利于促進以工學結合為主旨的教學模式改革;
3.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梁朝益.采用“一體化”教學方法,提高專業課教學質量[J].廣西教育;2009(7-8):31-33.
[3]馬滿英.建立專業教室提高專業課教學實效[J].現代技能開發, 2000(04).
[4]陳錢鑫.一體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2009(5):47-48.
責任編輯 夏煥堂
孫連棟(1971-),男,山東慶云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高級實驗師,工學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數控技術與加工。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基于工學結合的一體化工作室的研究與實踐”(編號:SB21)研究成果。
G710
A
1001-7518(2010)11-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