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蘭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臨夏 731100)
淺議課堂起哄的成因及對策
邱海蘭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臨夏 731100)
針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起哄的現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關對策。
課堂起哄;成因;對策
課堂起哄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出現一些意外變故而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現象,分為個別起哄和集體起哄。課堂起哄由于其突發性而無法預測,常常令上課教師顯得很被動。那么作為教師,該如何正確應對課堂起哄這一現象呢?就此筆者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
(1)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幾種特殊的矛盾心態。①失落感和知足感。一般來說,初中階段學習比較好,以普通高中作為首選升學目標的學生以及少數高考落榜的學生往往有較強的失落感,他們不甘心自己現在的境遇而陷入無可奈何的苦惱中;而初中階段學習中等或比較差的學生則有較強的知足感,自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學習動力。②對即將從事職業的向往和思遷心理。在學生拿到中等職業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時,一方面會對即將從事的職業產生許多想象,這種想象往往十分實際,如職業環境、職業收入甚至今后的社會角色、社會地位、家庭組建、生活水平等眾多方面。另一方面又存在思遷心理。有一部分學生是在家長的強制下來中等職業學校的,其本身并不喜歡甚至厭惡所學的專業,因此產生改專業或再考一次普通高中的想法。③對自主擇業的向往和對就業前途的不安。這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有的一對矛盾心態。普通高中學生主要關心的是高考動向,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則十分關心就業動態,愿意按照個人的發展意愿去選擇職業。但目前的就業形勢又使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對就業前景非常悲觀。
以上矛盾心態的存在,表現為部分學生心浮氣躁、學習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人在教室心在外。但一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便不假思索地發表自己的言論,結果與教師所講內容毫無關聯,引起全班學生哄堂大笑。
(2)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以下環節的把握還有所欠缺。①教學設計方面:教學設計主要從所講知識的內容本身去考慮,如教師只在課前備好課,上課時按教案講,而較少考慮學生怎么學,也極少考慮課堂上有可能發生的一些意外。學習的單調,教學設計的缺陷,也會引起起哄現象的發生。②駕馭課堂方面:當教學進入某種情境時,一些新的問題、新的知識點,會突然躍入師生的腦海。這時,教師講著講著,就有可能會離題,而學生也有可能會打斷教師的話題。③教法運用方面: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如果不精心設問,只簡單地進行“滿堂問”剛好滿足個別學生起哄的心理。再加上我們一向要求學生得坐端,認真聽講,課堂氣氛無疑會顯得緊張、壓抑。機會一來,在課堂起哄就在所難免。
綜上所述,課堂起哄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是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作為教師,不能一味責備學生,而應認真剖析原因,從中找出對策,讓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2.1 精心備課,預防課堂起哄的發生
2.1.1 課前精心備課,研究教法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但備什么、怎么備,效果卻是不同的。如果僅從教材、教師的需要出發,教師只是依據大綱、教材寫教案,教學效果就不會好。教師應該實現備課重點的轉移,做到備課時心中想著學生,重點要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和需要。比如要想到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應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易于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應如何處理等。
2.1.2 針對學生心理,研究提問技巧我們的學生正處在充滿朝氣、想象力豐富的階段,而簡單的發問又往往會給個別學生提供起哄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認真準備提問內容,注意提問技巧,找準提問對象,盡量不給學生提供起哄的機會。2.2講究策略,巧妙應對課堂起哄
2.2.1 動之以情個別學生的起哄常讓教師手足無措,有些尷尬,有些無奈。教師這時切忌責罵、諷刺、挖苦學生。這種做法只能使師生關系不融洽,而對問題的解決于事無補。相反,教師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或在課后與其溝通、交流。實踐證明后者比前者的效果更好。
2.2.2 將計就計在教學過程中,常因學生打岔,或師生討論問題時出現了新的知識點,或學生提出了與教學無關的問題,致使教學重點產生偏移。這時教師就要認真對待這種偏移,教師不妨由此及彼,抓住其與教學內容的共通點,巧妙引回原題,從而步入正常的教學軌道。如筆者在講授職業的多樣性時,請學生一口氣說出多個職業,其中一位學生竟說了乞丐和小偷,全班學生哄堂大笑后看筆者作何反應。首先,筆者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乞丐、小偷是什么性質的行為。其次,請學生說出職業的涵義,并通過比較的形式使學生清楚乞丐與小偷不是職業。最后,引導他們學習國內外職業分類的相關知識,了解我國有哪些職業,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分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 838個細類。這些數據說明了職業的多樣性。
2.2.3 以動制動護士班一位女生是出了名的“搗蛋鬼”,上課經常見縫插針亂說話,如果同學回答錯問題,她就帶頭亂起哄,取笑別人……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大聲制止只能讓她克制幾分鐘,過后又照舊如此。但她對表演很感興趣,筆者就投其所好,只要是通過表演能達到很好教學效果,同時也適合她表演的內容,筆者就創設教學情景,讓她上臺表演,這樣既滿足了她強烈的表現欲,也調動了她學習的積極性。當她有了進步就給予表揚,使她很受感動。在以后的教學中,她慢慢地表現出對學習的興致,能夠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她那些不良的習慣也改了不少,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我們在設計如何解惑授業的同時還要設計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這種方式逐漸轉化學生,讓學生慢慢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及缺點。這正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做的。如果單是采用簡單、強制的方式,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只要我們勇于面對,敢于解決,就會柳暗花明的。
G40-03
A
1671-1246(2010)08-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