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美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淺談成人護理課程建設
劉玉美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生命周期;教學模式;成人護理;課程建設
在當代護理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性護理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轉變的形勢下,護理專業成立了課程開發委員會,該委員會以國家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能力標準為課程開發依據,開展了護理行業調研,進行了護士崗位職業能力分析,開發了高職護理專業培養方案,建立了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并按照人的生命周期開設了成人護理課程。
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舊觀念中護理人員是醫生的助手,是醫生的附屬,這種想法阻礙了護理行業的發展,也使護理教學一直按照注重功能性的教學模式進行,沒有突出護理專業的內容與特色,并且對整體護理思維和技能的培養不足,難以體現護理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現代護理學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胎兒期、嬰幼兒期、少兒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設立課程,這樣的課程體系更加符合護理行業的發展,更能體現現代的護理理念。
其中成人護理作為護理領域的一門核心課程,在開設之前,學生已經學完了公共社科人文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概要課程,并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掌握了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及技能,但這些知識及技能只是一些單項能力,缺乏整體性,而成人護理是要根據整體護理模式的要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形成護理綜合能力,即遵照護理程序對成年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和健康保健的能力。
要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就必須堅持以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為目標,根據護理崗位的需求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1]。
(1)課程內容的選取要注意4個銜接:與前期通用課程和護理基礎課程相銜接;與護理職業崗位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相銜接;與醫院對護士的能力要求相銜接;與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相銜接。
(2)課程設置要以國家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為依據。對于職業院校來說,追求的是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而不像本科院校,更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深度。拿職業院校的護理專業來說,不僅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因為很多學生在校期間,知識學得非常扎實,各項操作也非常熟練,可到了臨床上并不能得到患者的認可,原因在于她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待患者要像對待親人一樣,要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全心全意地去護理患者,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受到患者喜愛的好護士。
所以,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要以國家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為依據,既要考慮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也應關注對其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這將有助于提升其綜合素質,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2]。
(3)學情分析。成人護理課程的教學對象是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絕大多數是女生,年齡在18~22歲之間,只有認清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①他們擁有了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初步具備了護理專業通用能力、健康評估能力、護理技術操作能力;②他們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畢業后融入社會較慢;③學習存在誤區:一部分學生刻意追求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一部分學生只注重技能的練習,處于兩個極端;④部分學生對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護理專業存在著偏見和誤解、有畏難情緒;⑤他們的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方法;⑥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拿文憑,他們更注重學習過程,渴望學到知識[3]。
(4)教學設計。根據現代護理觀的指導思想,按照護理程序把對患各種疾病患者的護理都融入到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評價這5個步驟中,摒棄了傳統“病因-病機病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治療-護理”這種以醫療思維為標準進行教學的模式,體現了護理思維和工作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護理職業能力,為學生順利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教學相關資料。建立網站,根據教學需要制作課件,并上傳至相關課程網頁,供教學參考和學生自學使用。由教師編寫學習指南,供學生在學習中參考,其中包括大量的練習題,部分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歷年真題,可供學生進行自測,讓學生了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命題角度及難度,為學生參加職業準入考試奠定了基礎。同時,建立成人護理試題庫,它的建立和應用,可以全面、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教學水平及常規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減輕任課教師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另外,還要開發成人護理實驗實訓項目,編寫實驗實訓教材供學生使用。
在教學方法上,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現代教學理念和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以學生活動和培養其職業能力為中心,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角色扮演、項目教學等方法,推行以行動導向為主的教學模式。
3.1 情景教學法
建立模擬病房,在模擬病房中進行成人護理課程的教學和實訓,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學習。
3.2 案例教學法
精心編制一定數量的能夠體現整體護理內涵的教學案例。把每個案例作為一個教學單元,使學生如同面對真實的患者一樣,進行健康狀況的評估,找出健康問題,做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計劃以及實施個體化的護理指導,這樣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3.3 角色扮演法
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讓教師扮演患者,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教學情景自己扮演患者。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形象生動,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現場教學法
將成人護理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安排在醫院當中進行,承擔教學任務的主要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有較高教學水平的護理人員。在教學中,教師邊講邊做,學生邊學邊用,使教、學、練融為一體。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法有很高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比如對課程中的手術室護理部分就可以安排在手術室中上課,在教學中穿插一些討論,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
3.5 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成人護理課程的教學當中,由教師引導,通過創立一定的學習情景,以典型真實的護理案例作為學生進行自主探討的內容,讓學生組成小組,合作研究、分析任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實施的方案,并由教師進行評價,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均得到了培養。
3.6 小組學習法
把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分為每6~8人為一組,每小組設組長1人,小組的任務由教師安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種學習活動,小組集體學習體現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弘揚團隊意識和人文精神,學會合作共事的教學理念。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采取多種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除理論考試之外,還可將學生的平時作業、綜合性作業、課堂考核、實踐活動、小組學習、技能考核等方面的成績按比例納入課程總成績。新的考核體系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對技能訓練的重視程度。
(1)將護理教育的特點與職業教育的理念、目標融為一體,突出了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2)培養了學生的整體護理能力、綜合職業能力以及個案護理能力。
(3)本課程定位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采用將對學生護理專業能力的培養建立在認識疾病規律基礎上的課程結構模式。
總之,成人護理課程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又艱巨的任務,只有了解現在護理專業的發展現狀,了解現在社會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我們才能更好地促進成人護理的課程建設。
[1]陳四清.深化專業課程改革打造成人護理精品課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35~37.
[2]樸玉霞,郭秀蘭,曾奇.從護患糾紛,芻議成人護理專業學生的禮儀素養教育[J].繼續醫學教育,2008,2:5~7.
[3]劉冬瑩.成人護理大專教育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8,4:46~48.
[4]葉永如,吳丹,干麗君,等.加強試卷分析,促進成人護理題庫建設[J].九江醫學,2008,4:84~86.
[5]李偉.多媒體案例教學在成人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19:1766~1767.
G423.07
A
1671-1246(2010)06-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