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翔,曹麗君,佘劍敏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口腔護理及其研究進展
李 翔,曹麗君,佘劍敏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從口腔護理溶液的選擇、口腔護理的方法、特殊病種的口腔護理方面綜述口腔護理臨床研究進展。
口腔護理;護理方法;研究進展
口腔護理始于唐代,《醫說》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1]”隨著新醫療技術的發展及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口腔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口腔護理不僅可以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潔、舒適,而且能預防和治療口腔炎癥,防止吸入性肺炎。近年來對口腔護理的研究更加注重其個體化及操作方法的多樣化。現就其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南京市口腔醫院王增香[2]針對各種頜面外科手術后患者的不同特點分別采用含漱法、長棉簽擦洗法、棉球擦洗加注射器沖洗法等方法實施口腔護理,并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方法的除菌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方法。隨著人們對口腔護理要求的提高,一種新的護理器具問世了,即“牙沖”。“牙沖”是一種新型沖牙器,它是首創的多水柱沖牙器,它利用自來水的壓力產生多條有一定沖力的水柱,這些水柱可有效地將牙面、牙縫、牙齦溝、舌頭、口腔內其余部位的異物和食物殘渣徹底清除,尤其是對牙刷不易清潔到的狹小區域可進行方便的沖洗,抑制有害細菌滋長,使用后口感清爽,且對牙齦及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按摩作用。李冰琴[3]在探討中藥組方清口液用于口腔護理的臨床效果中發現,清口液用于口腔護理效果優于臨床常用的生理鹽水和呋喃西林溶液,且口感好、對口腔黏膜刺激性小,可以代替以上2種溶液。重癥患者口腔的pH值多<7,因此應酌情選用酸性、堿性及不受pH值影響的口腔護理液,在口腔護理時指導患者有效含漱,注重患者對口腔護理液口感需求的滿足[4]。
除了傳統的一些漱口液如生理鹽水、過氧化氫、朵貝爾氏溶液以外,通過臨床實驗發現還有很多漱口液對治療及預防口腔感染比傳統漱口液效果好,如以0.5%甲硝唑溶液為漱口液進行口腔護理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朵貝爾氏溶液及3%過氧化氫,故前者可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口腔感染。0.1%氯己定溶液含漱對于殺滅和清除口腔內的致病菌有明顯效果,既能達到清潔口腔、預防感染的目的,又能達到節物、節時、節力且患者樂于接受的最佳效果[5]。益口含漱液因含有三氯新、茶多酚、甘草酸、維生素E等多種有效成分,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有良好治療效果[6]。在除臭、防止口腔潰瘍、殺菌等方面,口泰、碘伏、碳酸氫鈉液均優于生理鹽水,其中碘伏為危重癥患者首選口腔護理液[7]。目前,日本的護理人員讓患者含漱10%檸檬水,以促進其唾液分泌,降低口腔干燥程度[8]。紐賜康口腔護理液含有豐富的新西蘭天然蜂膠、植物抗生素、薄荷醇、洗必素、葉綠素、表皮生長納米因子等,不僅可用于治療口腔潰瘍,而且對消除口腔惡臭、防垢護齒有顯著效果,還可用于預防因口腔感染而引起的十余種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胃病、高血壓、腎病、中風、肺炎等[9]。另外,中藥漱口液、銀花干草水、2%黃芪水、10%板藍根液、10%野薔薇花水、金銀花漱口液、兩面針漱口水、銀蘆合劑、單味杭菊泡菜等,對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也都有一定的作用[10]。
(1)含漱法。含漱法適用于無意識障礙的患者。頻繁漱口能夠使口腔濕潤,清除大塊殘渣和分泌物,防止黏膜干燥和促進口腔自潔,并且有利于口腔周圍肌肉的運動。具體方法為:在患者頸下圍毛巾,用吸管或注射器往其口腔內注水,讓患者在口腔上下、左右、前后進行5~6次含漱,一邊操作一邊向患者解釋說明,把彎盤放在患者嘴旁讓水從一側口角流出。
(2)口腔擦洗法。口腔擦洗法適用于有出血傾向、無牙、開口困難、不能含漱、有意識障礙的患者。用浸有含漱水的棉棒或把紗布直接纏在手指上,從患者牙的外側前牙開始向內擦拭,同時對其牙床進行按摩,牙的咬合面及內側也同樣做法,牙和牙頸結合處容易有小殘渣,因此要用小棉棒反復擦拭。上腭、兩頰內側、舌下黏膜都要擦拭(近年開始使用海綿牙刷擦拭頰和牙頸間、唇和牙頸間以及牙的內側等,同時進行按摩)。將浸有含漱水的棉棒充分濕潤后從舌內向舌前擦拭,重復2次或3次,不要過度用力。用毛巾擦干口唇,如有必要在口唇上涂抹油性物質以防干裂。義齒的處理方法是飯后在流水中用普通的牙刷刷洗,特別是接觸黏膜的內側不容易清潔,要用硬毛刷,而義齒表面要輕輕刷洗,然后在水中浸泡[8]。
(3)口腔沖洗法。口腔沖洗法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廣、效果較好的口腔護理法,適用于口內有病變、有傷口或鋼絲、夾板等固定物,或其他原因致張口受限、口腔失去自潔機能,導致口臭甚至并發感染的情況[11]。
(1)口內手術患者的口腔護理。口內手術后由于局部黏膜被損傷,血漿滲出及機體代謝功能發生改變,水及營養物質得不到足夠補充,使患者抵抗力降低,加之術后的疼痛刺激,使口腔運動減少,自潔作用減弱等,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迅速繁殖。特別是頜間結扎的患者,采用教科書上的方法根本起不到清潔作用,所以多采取沖洗法,即用注射器接鈍針頭,將針頭彎成“7”字形進行沖洗[12]。或使用自制的小頭牙刷:將兒童牙刷的刷毛剪短并剪成鋸齒狀,使其最長3~5 mm,最短1 mm,較易進入牙間及鋼絲縫內,以便將異物刷凈,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達到徹底清潔的目的。此外,用牙刷對清醒患者進行口腔護理能增強清潔效果與舒適度[13]。
(2)放化療患者的口腔護理。接受化療的患者常發生口腔炎,口腔炎不僅疼痛,而且影響進食,導致患者營養缺乏,免疫力下降。因此,在刷牙的基礎上加用具有殺菌作用的漱口液會起到令人滿意的效果[14~15]。頭頸部腫瘤早期的放療效果已經得到了臨床的肯定,但嚴重的口腔黏膜放射反應不但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也導致放療療程的延長。趙靜等[16]的臨床效果觀察顯示,十六角蒙脫石對口腔黏膜放射反應有明顯防治作用。國內也有文獻報道,化療時局部涂十六角蒙脫石可預防口腔黏膜放射反應和口腔炎的發生[17]。
(3)頜面部損傷患者的口腔護理。口腔是細菌侵入機體的主要通道,當頜面部有不同程度的創傷時,頜面部損傷患者可因受局部疼痛反應、固定器的刺激、張口受限等因素影響而咀嚼運動受限,加之全身抵抗力下降,從而失去了口腔自潔作用,致使細菌在適宜的條件下迅速繁殖,故應加強頜面部損傷患者的口腔護理[18]。護理要點是:輕者用漱口液漱口,對張口受限或有頜間栓絲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對不能合作的患者給予口腔清洗護理。口腔護理的目的:稀釋黏稠的痰液,降低口腔的溫度,保持口腔黏膜濕潤,使口腔無臭、無味,防止口腔繼發感染。口腔護理時應注意按照不同患者不同的創傷性質和口腔條件如口腔pH值情況、口腔感染的致病菌情況等來選擇不同的漱口液或沖洗液。護理后注意對口唇的防護,對有頜間栓絲固定的患者行口腔護理時還應注意觀察固定的情況,如結扎絲、橡皮圈有無松脫、移位、折斷等,及時消除不良的刺激因素。
(4)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護理。對懷疑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或實驗室檢查證實患艾滋病的患者,在臨床上應先進行常規口腔護理[19]。口腔被念珠菌感染時可用4%碳酸氫鈉溶液漱口,局部涂制霉菌素制劑;伴有牙周炎時可用過氧化氫行牙周沖洗;表現為口腔潰瘍或皰疹時可用氯己定或碘伏漱口,還可用消炎止痛及促進愈合制劑漱口。
(5)昏迷患者的口腔護理。對昏迷患者用常規的口腔護理方法很難使其口腔達到理想的清潔效果。李麗婷[20]報道,對201例昏迷患者使用喉鏡協助進行口腔護理效果滿意,喉鏡起到開口器、舌鉗、壓舌板和手電筒的疊加作用,能夠清楚、直接觀察到口腔、舌黏膜的情況及口腔污垢的位置和量,使口腔護理更徹底有效。在藥液的選擇上,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可用0.1%醋酸溶液;有血污及口臭者用1%~3%過氧化氫;真菌感染者可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抹;黏膜糜爛、潰瘍者可涂2%甲紫、冰硼散等;牙齦出血時齦溝內可涂1%碘甘油;張口呼吸的患者需蓋1層或2層鹽水紗布于其口唇上并及時更換,以防口唇黏膜干燥。每次口腔護理結束后,需涂香油或液狀石蠟于口唇黏膜上,可以去痂、潤滑、防止口臭[21]。
總之,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口腔護理在臨床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僅從口腔護理溶液及運用方法方面做了簡要的闡述,針對不同的病種選擇不同的溶液及方法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也是現代口腔護理所采取的個體化原則。21世紀是以遺傳基因研究為主的分子生物學時代,口腔醫學將從目標治療的模式全面轉向以協作組、多學科為基礎的序列治療模式,將會加速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因此口腔護理應力爭跟上口腔醫學發展的步伐,適應口腔護理學的發展,加快與國際口腔護理接軌的步伐。
[1]史清秀.口腔護理法的臨床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4,8:52.
[2]王增香.頜面外科術后口腔護理方法的改進[J].鎮江醫學院學報,2000,3:15~16.
[3]李冰琴.中藥清口液在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2,17(5):22~23.
[4]鄭玲,吳渭虹.對口腔pH值與口腔護理的新認識[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3:8~10.
[5]關素香.腭裂修復術前后清潔口腔方法的選擇[J].菏澤醫專學報,2001,3:31~32.
[6]江長弟,黃繼洪,周輝,等.益口含漱液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J].實用臨床醫學,2006,3:18~20.
[7]樓玉芬,李巧丹.危重病人口腔護理液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16:26~27.
[8]孫皎,劉群.日本老年病人口腔護理方法介紹[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77~478.
[9]羅飛云.口腔護理藥物選擇與應用的研究進展[J].醫學文選,2005,6:19~20.
[10]劉虹.中醫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05.
[11]張秀英,王宏宇,劉麗華.淺談口腔沖洗法的臨床應用[J].工企醫刊,1996,3:43~45.
[12]朱秀芳,李紅.頜骨骨折病人口腔護理新方法[J].黑龍江護理雜志,1998,10:36~37.
[13]顏克群.采用牙刷進行特殊口腔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05,11:18~20.
[14]王金鳳,陶穎芝,姜萍,等.口腔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7):1.
[15]王小巖,孫建萍,張美珍.鼻咽癌病人放療后的口腔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6B):1103.
[16]趙靜,鄒樹玉.思密達防治放療致口腔黏膜反應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2,17(5):1.
[17]葉鐵真,吳梓梁.思密達對惡性腫瘤患兒化療后口腔黏膜保護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1996,23(1):1.
[18]王麗玲,張樹偉,孔以萍.口腔頜面部外傷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7,2:18~19.
[19]李曉英,曾鴻斌,李灝來,等.艾滋病病人的口腔門診護理體會[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2:21.
[20]李麗婷.喉鏡在吸痰和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1998,14(8):425.
[21]張瑞英,曲雅琴.腦外傷昏迷病人的口腔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15:12~13.
G420
A
1671-1246(2010)06-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