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蕃,張淑靜
(1.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2.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2)
重溫希波克拉底:做人類靈魂的醫師
張 蕃1,張淑靜2
(1.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2.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2)
希波克拉底;人類靈魂醫師;醫學人文品格
希波克拉底是公元前5~4世紀古希臘著名醫生、歐洲醫學奠基人,被稱為“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總結了前代醫學家的理論、醫技,提出了“體液說”,醫學成就突出,現有《希波克拉底文集》(簡稱《文集》)存世。希波克拉底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僅在于其撰寫的醫學著作,更在于他明確了醫生對病人、對社會的責任及醫生的行為規范。他不但在《文集》里多次談到醫生道德問題,還訂立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簡稱《誓言》)。重溫希波克拉底的目的就是要在我國當前醫學人文品格缺失的情境下進一步喚醒醫生,使其做人類靈魂的醫師。
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工作重心在于拯救人的身體,拯救人類的靈魂不是其工作范圍。但一個醫德高尚、人文品格和人文修養深厚的醫生則會在救死扶傷的同時,以自己的品德、修養去感化、撫慰、指導病人。在診治病人期間,拯救其身體與靈魂,成為人類靈魂的醫師,這應該是醫生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
早在六七千年前,希波克拉底已在《文集》中提出,醫生要做人類靈魂的醫師,這樣的人既是肉體上的醫師,也是靈魂上的醫師[1]。在希波克拉底看來,這樣的醫師除了具備高超的醫技外,還時刻想著為病人謀福祉,有超越世俗的愛人之心,“余愿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之所及,遵守為病家謀福之信條”“余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2]。同時,這樣的醫師還應有高尚的醫學人文品格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希伯克拉底認為醫學人文品格是指無私、謙虛、積極進取、廉潔忠貞、摒除迷信等優秀品格,這些品格意味著反對放縱、反對粗俗、反對貪婪、反對色情、反對劫掠、反對無恥[3]。人文修養的特點是:“嚴肅、自然、反應敏銳、應對自如、頑強不屈……言語優美、性情寬厚、尊重事實、從善如流[3]。若能做到這些,不但是名副其實的醫生,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醫師。
希波克拉底提出醫生要做人類靈魂的醫師,是對他那個時代醫生水平及醫德不滿的一種表達,“許多人被稱做醫生,卻很少人名副其實”[4]。目睹診治病人之前“先討論報酬”,甚至“向病人暗示,若達不成協議將怠慢病人,或不予開處方做應急處理”的現象,希波克拉底對“人之將死,尚遭勒索”之事深惡痛絕。他指出:“醫生切不可斤斤計較報酬”“如果一個經濟拮據的陌生人需要診治,要毫不猶豫地幫助他”[5]。現在聽來也是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值得當今醫學界認真反思。
人類靈魂的醫師不但要具備高超的救死扶傷本領,還要具有高尚的醫學人文品格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對病人充滿愛心,醫德高尚,成為社會道德的楷模,在潛移默化中以高尚的醫德熏陶病人及其家屬,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既拯救人類的肉體,又拯救人類的靈魂,如此者,稱為“師”。
希波克拉底在《誓言》中明確闡述了醫生仁愛的觀念:“吾將竭盡吾之能力與智慧,以己之才幫助病患;戒用醫術對任何人等以毒害與妄為”“吾將以純潔與神圣為情,終生不渝。無論何時登堂入室,吾都將以病家安危為念,遠避不善之舉”[2]。中國古代也認為醫乃仁術,我國醫學經典之作《內經》就洗練清晰地表達了貴生思想:“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我國古代學子的追求亦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然而當前,以拯救生命為使命的醫生,在不少人看來,卻“如此缺少撫慰生命的善意”“尤其在今日中國的許多醫院里,我們感覺到的更多是世態炎涼,人心冷漠”[6]。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重利不重德。一些醫院、醫生醫德缺乏,將利益最大化,為了追逐利益,不管是否符合病人的病情,開藥多、開高價藥、開提成藥,讓病人做無謂的檢查,甚至做不必要的手術,而收紅包、接受宴請已成為某些醫生的潛規則。二是重技不重人。隨著近代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的分離,醫學技術的客觀,漸漸替代了原本與醫學融為一體的仁愛。在臨床實踐中,醫生越來越注重技術和各種復雜儀器的使用,而較少關注面對的是什么樣的病人,以科學的滿足取代病人的滿足,以儀器和數據取代了關愛和微笑,在提高物理治療水平的同時,減少了對病人的心理慰藉,拉大了醫生和病人之間的距離。三是重病不重人。希波克拉底始終堅持醫生服務的是人而不是疾病,“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1]而現在許多醫生徹底搞錯了服務對象,在這些醫生眼里,看不見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只看見了種種可怕的疾病。如果醫生將對付疾病的方法、原則拿來對付病人,那勢必造成對病人的冷漠,而許多醫患糾紛就產生于這種冷漠。
上述原因都可歸結為醫學人文品格的缺失,而醫學人文品格正是人類靈魂醫師必須具有的。醫學人文品格強調尊重病人情感世界,尊重病人意愿,依循整體觀念,遵照仁術的信條;強調病人的感受性,追問醫學的價值性,追求醫學的人性化,重視情感的投入。醫學人文品格以求善、求美和關注情感體驗為特點,將生命的價值置于一個重要的位置。一個名副其實的醫生,一個優秀的醫生,一個可稱為人類靈魂醫師的醫生,應當能將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品格完美結合起來。
培養人類靈魂的醫師,即培養醫技高超,且具有仁愛精神和高尚醫學人文品格、深厚人文修養的醫生,需要學校、行業、社會的共同努力,期望通過教育和宣傳,通過整個社會道德風氣的改善,通過醫生自律,以及嚴密的、切實可行的制度,使醫生中多一些有良知和教養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少一些穿白大褂的蒙昧人[6]。這對于當前的中國醫學界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可滿足善待病人、治愈疾患的臨床需要。病人就是生病的人,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然而,這一點在現實中并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病人從診斷治療到生活護理,經常得不到醫護人員的尊重和關愛,比如叫床號不叫姓名,檢查治療不顧及病人隱私,對病人痛苦漠不關心,不愿與病人交流等,使原本最具人情味的醫療服務,變得最缺乏人文精神。現代醫學告訴我們:健康不僅僅是軀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及對社會和環境的良好適應能力。因此,做人類靈魂的醫師的意義就在于以高超的醫術治愈病人的同時,洞察病人心理,能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從把握病人心態層面上控制病情,并以自身醫德感染病人及其家屬,起到德育作用。
其次,可滿足塑造高尚醫德、完善醫生品格的內在要求。現代醫學從原有的生物范疇擴展到社會、心理等領域,需要醫生提升人文素質,具有良好的交際、協調、溝通意識,以及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質。在追求成為人類靈魂的醫師的過程中,有助于醫生形成高尚的醫德,完善自身修養。
再次,可滿足改善醫患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醫患關系很不理想,社會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呈現下降趨勢。如何讓醫患雙方相識、相知、相處、相信、相容、相諒,充滿真情、諒解和包容,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加強醫學人文品格修養,做人類靈魂的醫師,用人文精神優化醫患關系,促進社會和諧。
[1]希波克拉底.趙洪均,武鵬(譯).希波克拉底文集·醫師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郭照江.醫學倫理學新編[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
[3]希波克拉底.趙洪均,武鵬(譯).希波克拉底文集·禮儀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4]希波克拉底.趙洪均,武鵬(譯).希波克拉底文集·法則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5]希波克拉底.趙洪均,武鵬(譯).希波克拉底文集·箴言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6]周國平.醫學的人文品格[N].檢察日報,2000-03-13(6).
G416
A
1671-1246(2010)03-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