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春,徐 哲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高職醫藥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付曉春,徐 哲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高職;醫藥基礎;教學方法
醫藥基礎作為高職醫藥院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與許多課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內容包括人體的解剖知識及生理功能,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熟悉人體正常組織器官的位置、結構、功能以及病理狀態下的表現。學習醫藥基礎對后續課程如實用藥理、藥品經營與管理、組織學檢驗技術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注重醫學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經驗和體會,對其教學方法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本科教育有本質區別,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學術型人才。對此高職教師要明確認識,以便突破傳統觀念,轉變思想。在傳授知識方面要強化知識的實用性及技能性,打破學科體系,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構建以職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體系;轉變以理論教學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樹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教育思想[1]。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實用性、技能性,因此醫藥基礎課程教學要突出專業知識傳授和職業技能訓練,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其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通過走訪醫院藥房、實驗室檢驗部門、藥品生產及銷售企業,結合畢業生的反饋了解到,隨著醫藥技術的快速發展,醫藥基礎課程知識已經深入應用到醫藥行業的各個領域。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需掌握藥品劑量的使用原則、病理切片的檢驗技術、藥品的配伍禁忌等內容,而這些內容與醫藥基礎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對口用人單位對各專業所要求的技能點又不相同,因此應根據醫藥基礎課程對應的不同專業,修改教學大綱,按照生產一線要求的知識、技能劃分不同的對應模塊;課程內容也要以學生就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為主線劃分不同的能力點。在高職課程教學中,技能培養應占有較大比例,技能培養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種類教育的顯著特點之一[2]。
3.1 上好“課程介紹”課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高等職業技能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要求強化知識的實用性,打破學科界限,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3]。因此,在開學伊始的“課程介紹”課上,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和重要意義,本課程的體系結構,必須掌握的能力點和本課程的授課方法、學習方法及評估方法,使學生能全面掌握本課程結構體系,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改革理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高職生一般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固、動手能力較差,加之高職醫藥類專業的醫藥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多、理論性強,如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會使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醫藥基礎總論部分內容時,由于各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時還未對各系統有大致的了解,因此,講授時若不能聯系實際,學生很難聽懂;如果教師采取平鋪直敘的方法,學生只能對這部分內容一知半解,無法提高學習積極性。但如采用直觀教學法展示模型、播放幻燈片與教學影片,可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3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醫藥基礎是直觀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直觀印象。由于人體結構及功能的復雜性,學生很難在有限時間內同時觀察和掌握各器官的結構及功能,這就需要采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各器官組織系統的圖片,使學生掌握各器官的識別要點和位置。另外,對于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如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通過一些視頻動畫加以講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
3.4 改革實踐、實訓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實踐教學具有重要作用。針對醫藥基礎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筆者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1)對各個器官系統的教學,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如講解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時,讓學生通過自己解剖豬的心臟、血管和肺臟的方法來認識心臟、血管及肺臟的結構及功能,使學生能以更直觀、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該課程的學習。
(2)學習各個器官系統還要從認識標本開始。結合各個器官系統自身特點選擇標本,包括實物標本、掛圖標本、模擬標本等,并且讓學生在認識標本的過程中多看、多體會、多在自己身體上進行比較。
(3)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及自學能力來學習各個器官系統。讓學生分組,并根據教材及教師的提示,先在網上搜索要學習的內容并準備好PPT課件,然后以組為單位分別面向全班同學講解本組的PPT課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培養了其團隊合作精神。
3.5 改革評估方法
傳統的評估一般以最后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作為定論,這樣易使學生死記硬背,其結果是考完試學生也將所學知識基本遺忘,并沒有真正掌握所學內容。改革后我們針對醫藥基礎課程不同的能力點進行考試,每個能力點均過關才算真正通過本課程的考試,并且實踐考試要求每個學生都進行實際操作,這樣的評估方法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應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并結合醫藥基礎課程特點,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角度出發,根據不同專業調整課程內容,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實踐技能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黃殷.高職基礎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決策管理,2008,(17):83~84.
[2]齊薇.高職機床電控與PLC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遼寧高職學報,2007,(5):39~41.
[3]馬成榮.職業教育“三以一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2):34~36.
G424.1
B
1671-1246(2010)03-0057-02
注:本文為廣東省教育廳科研課題(07JT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