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 汕頭 515000)
參加我省護理技能競賽的幾點體會
劉 娟
(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 汕頭 515000)
護理技能競賽;實踐教學;體會
根據我國教育部“高教有高考,職教有競賽”的要求,廣東省衛生職業教育協會于2009年5月23日在廣州市組織舉辦了“廣東省衛生職業教育天堰杯第二屆護理技能競賽”。大賽主要包括單項技能競賽和綜合技能競賽。我校有9名學生和5名指導教師參加了競賽,取得團體一等獎的好成績。筆者作為單項技能競賽的指導教師,現就具體參賽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護理技能競賽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平時的護理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從教學的點滴入手,才能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1.1 規范教學,保證操作的正確性
在教學中,教師的每項操作都應規范,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示教。操作時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以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項操作細節。并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嚴格要求學生,及時糾正學生操作錯誤的地方,保證操作的正確性。
1.2 靈活創新,體現操作的藝術性
南丁格爾于1859年在她的《護理札記》中指出:“護理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對護理操作不僅要求“真”“善”,更重要的是要求“美”。即護理操作除了減輕服務對象的軀體痛苦外,還應使護理操作的執行者和接受者都能獲得美感而帶來心理愉悅[1]。因此我們在操作過程中始終把這一理念灌輸給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護理的藝術美存在于護理實踐的全過程,讓其有意無意地注意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思考每個操作中的細微動作。例如無菌技術,對無菌溶液進行倒置對光檢查時,對手拿溶液的高度和拿瓶動作教材并沒有具體要求,究竟如何操作既能達到效果又更加美觀呢?教師與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一起討論操作中的細微動作,學生之間互相用審美眼光作出判斷,體現操作的藝術美。
1.3 競賽展示,保證操作的統一性
學校每年在護士節前后都會定期舉行護理操作技能競賽,以開展護理操作競賽的方式來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在要進入實習的學生中層層篩選,逐步淘汰,最后的優勝者在全校進行展示,護理教師當場點評,起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效果,既考核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對護理操作有了統一的認識。
2.1 技能強化訓練
本次參賽的是2007級護理專業學生,他們白天正常上課,晚上和周末才能參加訓練。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對訓練時間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安排,保證教學和訓練兩不誤。認真研究比賽項目中的具體要求,在平時教學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制訂出具體的訓練方案,在強化訓練中不斷糾正不正確的細微動作,力求完美。
2.2 心理素質訓練
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在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質,它是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動在個體身上的積淀,是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特征和能動性。心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操作技能的發揮,它在比賽和訓練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針對學生賽前都會出現緊張和焦慮情緒,我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首先,請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心理學教師分析緊張和焦慮產生的原因,讓學生知道,適度的焦慮有時反而會使其在比賽時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潛能,取得更好成績;其次,了解每名學生產生緊張和焦慮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輔導;再次,組織多次的選拔賽,請學校領導和醫院專家當評委,用DV拍攝操作全過程并適時給學生回放,及時糾正錯誤操作,盡可能模擬比賽現場,制造緊張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做到在各種場合操作時“旁若無人”。
2.3 應變能力訓練
在模擬競賽中我們發現會有一些小差錯發生,例如夾無菌棉球時,棉球掉到地上;鋪備用床,床單疊錯了等。針對在真正比賽中也有可能發生這些問題,首先教會學生如何防止此類事情發生,其次訓練學生遇到此類事情時應該如何處理。例如無菌技術操作中如果無菌棉球不慎掉到地上,教導學生沉住氣,不要慌張,暫時不做任何處理,一切操作按常規進行,但要記得在操作結束后揀起棉球并進行垃圾分類,最后洗手。讓學生將每次的訓練都按真正的比賽來進行,操作前自己準備所有用物,操作后自己整理物品,最后進行自我評價。
3.1 成立工作小組
學校成立護理技能競賽訓練工作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校長擔任副組長,教務科科長、專業骨干教師為組員,負責制訂技能大賽訓練方案及選手的選定等工作。
3.2 穩定指導教師隊伍
指導教師的日常教學任務較重,在校領導的協調和鼓勵下,應最大程度發揮每位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領導的統籌兼顧和各個職能科室的協作配合,是教師和參賽選手強有力的后盾。
3.3 保證比賽用品充足
學校安排專人負責購買比賽所需設備,并購置好相應的耗材,小到一支筆,大到一個床墊,精挑細選,以盡可能符合競賽要求。
本次護理技能競賽是一次從個體到集體、從單一技能到綜合素質的全方位訓練,是展示學校教學成果的窗口,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通過比賽,我們能更好地與其他兄弟學校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1]吳先娥.護理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G424.28
B
1671-1246(2010)07-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