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環
(唐山市豐潤區交通局)
農村公路一般是指通鄉(鎮)、通行政村的公路。通鄉(鎮)公路是指縣城通達鄉(鎮)、以及連接鄉(鎮)與鄉(鎮)之間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干線公路通達行政村的公路。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條件,加快了人員、商品和物資的流動,為促進城鄉交流,改變生產生活條件起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公路養護問題也日益突出,重建設、輕養護的現象十分普遍,農村公路列養率較低。建設與養護的嚴重失調,成為影響農村公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1)養護管理體制不健全。目前,各鎮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組織機構還不健全,養護運行機制落后,“重建輕養”思想嚴重,對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又沒有形成完善的監督檢查機制。主要表現為對養護責任事故追究不力,監管不嚴,獎懲不明;對養護資金投入不足,養護管理不規范等。
(2)缺乏相應的養護定額與規范。農村公路等級標準較低,其實際交通量的車輛組成因各地經濟特點而異,很難按現行技術規范、養護定額統一執行。
(3)養護資金來源不確定。農村公路的建設資金大多由上級補貼和農民自籌建成,經濟條件差的鄉村兩級政府很難再拿出相應的養護經費。再加上鄉鎮政府存在“等、靠、要”思想,不積極想辦法籌措養護資金,而是依賴于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造成養護經費嚴重不足。
(4)養護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且人員不足、不確定。農村公路缺乏基本的養護體系和固定的養護人員,而且養護工均為就近招募的農民工,人員素質較低。
(5)農村公路路政執法不到位。農村公路沿線群眾愛路護路意識較差,隨意占路、毀壞沿線設施、私搭亂建等現象時有發生;公路超載、超限車輛的不斷增加,都加快了農村公路的毀壞速度。
以上問題造成了目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嚴重落后的局面,影響了其使用功能的長效發揮。
(1)加大宣傳工作力度,調動全社會愛路護路的積極性?!叭纸ㄔO,七分養護”是公路管理的經驗之談,因此,農村公路三年不養,政府的投資和百姓的血汗錢就會白白的浪費。首先要加強地方人民政府的責任主體意識,將農村公路養護納入政府日常管理范疇和年終考核。其次要使沿線部分群眾自覺維護農村公路的合法權益,避免造成人為破壞,縮短公路使用壽命。
(2)各鄉鎮要建立相應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明確一名政府副職分管。負責鄉、村道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實施,推行農村養護管理目標責任制,并負責籌集、合理使用農村公路養護經費。切實把“誰受益,誰養護,誰管理”的政策落到實處。
(3)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養護管理長效機制,制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確定適合當地的養護形式和穩定的養護資金來源。逐步推行承包責任制,以增加競爭機制達到降低投資、提高養護質量的目標。
(4)縣級地方道路管理部門負責制定相應的養護定額、規范和考核標準。加強對鄉鎮政府養護管理部門的協調和管理。主要進行行業監督、業務指導和定期考核,加大監管力度,制定并負責實施相應的獎懲措施,總結、推廣先進的養護管理經驗。
(5)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把農村公路養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建立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專項賬戶,確保資金到位。要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主要包括機動車養路費、地方礦產資源稅和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內資金及農民自籌等構成的多元化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明確用于農村公路的中、小修及日常養護。
(6)加強培訓。針對農村公路養護人員素質較低的實際問題,縣級地方道路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培訓,學習養護技術及規范,提高養護科技含量,組織學習、借鑒國省干線的養護經驗與技術,以養好路面為中心,加強橋涵等構造物養護,因地制宜開展路基標準化養護,逐步完善沿線設施,努力做到農村公路養護的標準化、規范化,實現暢潔綠美的農村公路交通環境。
(7)加強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是為了保障公路使用質量,提高公路的社會經濟效益。它的內容包括維護路產路權,控制建筑紅線,審批公路用地,杜絕超限、超載車輛等。維護農村公路良好的運行秩序,保障農村公路長期有效的發揮效益。
“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更重要的發展”。如何搞好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正確認識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配合”的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是滿足我國目前農村公路快速發展的要求。同時加快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的改革,探索適合我國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農村公路養護體制與運行機制,切實做到“建一條,養一條,保一條”。
[1] 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養護工作總結材料 .唐山市交通局.
[2] 唐山市地方公路條例.唐山市交通局印制,200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范(JTJ073.1-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