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紅
(唐山遠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基礎建設尤其是是高速公路建設發生了質的飛躍,2010年我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 6.5萬km,高等級公路呈現跳躍式的增長勢頭,我們不斷研究和總結以往高速公路工程質量控制的工作經驗和不足之處,取長補短,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公路建設發展需要,加強工程質量管理,提高公路使用質量和資金效益。本人結合近年來在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控制工作的經歷,就加強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方面的一些認識見解,談些個人之見。
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基本條件,回填土壓實的質量通病為超厚回填、傾斜碾壓、填土不符合要求,這些均會造成回填土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密實度,從而導致路基和路面結構沉陷,管體上部破裂,無筋管還可能被壓扁。其中傾斜碾壓會使得碾輪不能發揮最大的壓實功能,坡度越大損失的壓實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夾帶塊狀物,妨礙土顆粒間相互擠緊,達不到整體密實效果,另一方面塊狀物支墊碾輪,產生疊砌現象,使塊狀物周圍留下空隙,日后發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層其含水量是處于飽和狀態的,不可能夯實,當地下水位下降,飽和水下滲后,將造成填土下陷,從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視壓實度的要求;材料到場及終壓溫度偏低,甚至在低溫情況下過度碾壓;材料配合比不當,基質瀝青未達標;路面基層甚至路床、基底承載力不足,彎沉值過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層材料的收縮而造成瀝青路面的反射裂縫,也會引起早期破損。此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縫滲入路面基層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穩定性和強度,造成局部變形,擴展成網狀裂縫。碾壓中產生的細微裂紋及反射裂縫雖初期不影響行車,但在水分侵蝕及陽光照射下,成為促使面層瀝青混凝土疲勞開裂的催化劑,大大縮短瀝青路面壽命。
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適性指標,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減很快。如果路面不平,會降低車速,增加行車顛簸,加大沖擊力,損壞車輛,降低舒適性,減少安全性,降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提高工程質量的認識
高度重視和確保高速公路建設的工程質量,必須把它看作是交通建設的重中之重。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批制度,加強工程管理。只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做到數量與質量的統一,這個速度才是真正的速度,才能真正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要認識高質量的工程是最有效的財富積累。技術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提高對搞好工程質量的認識。
(2)充分的施工準備
施工現場管理貫穿于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充分的施工準備是管理好施工現場的基礎。作為一個工程項目,特別是高速公路工程,其施工工藝復雜,各施工工種班組多,這要求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務必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施工單位只有通過充分的施工準備,才能保障施工過程的連續、協調、均衡和經濟。在進行施工準備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管理者必須熟悉施工圖紙,研究施工圖紙,吃透設計意圖,澄清圖紙中的問題,恢復定線和施工放樣。對所有控制點進行加密、保護、記錄;進行業務、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使相關人員對工程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質量控制、資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建立工地試驗室,并申請臨時資質。對施工中擬使用的各種原材料取樣試驗,建立相關技術參數的數據庫;繪制關鍵工序施工工藝流程圖和試驗操作規程、質量檢查評定、計量支付、設計變更、事故處理等操作管理框圖,并使圖表上墻;根據工期要求、技術標準、機械設備能力、材料供應、自然條件等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組織設計,確保每一分項工程處于受控范圍之中。對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技術和施工中的疑難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做到計劃性強、針對性強、應用性強。只有解決好技術問題,才可以使施工員熟悉施工特性,進而共同提高施工水平,保證施工的質量。
(3)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制定一套質量管理基礎性文件,規范質量管理程序,質量標準,施工工藝等方面的要求及各級的職責。精心組織,層層落實質量責任制。實行質量管理責任制,分級管理,逐級負責,實行公司領導負責制。
(4)合理配置施工資源
合理配置施工資源是保證施工現場動態投入生產要達到最佳組合,完全階段施工任務,獲取較大經濟效益的關鍵。在施工過程中,人力、材料和機械需求量不斷變化,在配置施工資源時應力求均衡。要根據進度計劃編制人力、材料、機械進場計劃;根據材料供應與使用情況決定材料儲備量;根據主導機械配置與之能力相適應的附屬機械;根據天氣情況和實際進度對資源進場計劃進行調整。做到人、機、料、法、環協調統一。機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保證進度,是當前公路建設發展的主流。在施工過程中,要保持機械組合的相對穩定。由于受進度、天氣等方面的影響,機械的使用數量發生變化時,現場管理者必須適時改變機械組合。實踐證明,違背客觀規律,不計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趕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進度緩慢的“胡子”工程都將導致施工資源的極大浪費和工程的嚴重虧損。
(5)做好試驗段
開工后,施工單位對自然條件、施工工藝、質量控制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通過試驗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質量控制要點、主要技術參數、施工進度、機械組合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協調情況,故它是施工現場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6)加強進度控制
進度計劃是控制工程進度的依據,施工組織中的月、旬作業計劃以及材料、機械使用計劃都要服從進度計劃的要求。進度計劃反映工程從準備到竣工的全過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項工程及工序之間的銜接關系,是現場管理者統籌全局,合理調配施工資源,正確指導生產活動的基礎。能否按照計劃實施,既體現施工單位的合同意識,也體現施工單位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管理水平。當工程進度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與計劃偏差較大時,現場管理者要結合實際,對進度計劃進行調整。
(7)著重治理質量通病
工程質量是公路建設永恒的主題。貫徹國家有關工程質量的方針,提高全員質量意識,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是施工現場管理的重點。質量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必須貫徹執行“三檢”制,即自檢、專檢、聯檢,通過層層的檢查,驗收后方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從而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所有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高質量的施工成品。這就不得不提到成品保護的重要性。成品保護可謂至關重要,任何一小點的破壞都會影響工程驗收。成品保護必須采取、路面平整度差等。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必須加強過程控制,嚴格把好四關。第一把好施工隊伍資質關。第二把好檢測關。第三把好施工原材料關。第四把好工序關。實施五條管理細則:第一試驗檢測工作管理辦法;第二重要材料、成品、半成品管理辦法;第三工程首件制管理規定;第四沉降觀測的管理規定;第五質量通病的防治等。加強現場質量管理,要以治理質量通病為突破口,切實抓好質量工作。
(8)提高設計質量
要求設計單位健全設計質量保證體系,加強設計過程質量控制,健全設計文件審核、會簽、批準制度。保證必要的設計周期,滿足設計階段的工作深度,設計資料要求完整準確、可靠,質量和安全符合規范要求。根據已有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經驗,結合實際,不斷補充、修訂和完善標準規范,提高工程的科技水平和質量水平;在工程建設中,項目部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在各階段有針對性的對標準規范的學習、熟悉、研究和落實,使工程質量管理的各個環節在可靠的控制下進行。
(9)完善監理體制
進入現場的監理單位必須持有交通主管部門審批的相應工程的監理資質和類似工程的監理經驗,監理人員要經崗前培訓,并持證上崗;監理人員在上崗前必須進行專業考核,不合格的不準上崗;定期對監理單位及其人員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對其現場機構的運轉、人員的配備、儀器設備的配置和監理工作計劃及人員工作情況進行現場核查和考評,對監理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管理。
(10)搞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通過成本核算來計劃和控制經濟活動。施工現場管理要達到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工程進度、質量的控制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不計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導致工程干的越多虧得越大。
(11)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施工現場保通關系到施工能否正常進行。無論是新建還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橋、邊施工邊通車的路段不能通行,機械、材料、人員就無法進場開展工作,同時還會打亂施工秩序,造成經濟損失和質量問題。施工安全是比較容易讓人忽略的,雖然口頭上我們天天講安全,但要正真做到安全,并非易事,更非一人之事。這需我們專門設立的安全小組日日抓,天天講,多培訓學習,防患于未然。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十分重要,它是施工單位項目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施工現場涉及到施工生產活動是否順利進行;直接關系到各專業管理的技術經濟效果。工程施工現場是施工單位的精神面貌、管理面貌、施工面貌集中體現和真實反映。一個文明的施工現場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會贏得很好的社會信譽。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是貫徹執行有關法規的“焦點”。每一個在施工現場從事施工和管理工作的人員,都應當有法制觀念,執法、守法、護法。綜上所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現場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同的工程項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應有所不同,作為施工單位的現場管理者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過加強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使工程質量、進度和效益不斷得到提高。
[1]李武印 .淺談公路施工質量控制[J].企業技術開發:下,2009,(5).
[2]李四雄.公路施工質量控制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3).